离离原上草古诗讲解 离离原上草原本有4句

引言

唐诗一直是我国文学中十分具有传奇色彩的瑰宝,以至于可以和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列。既然是唐诗,那就不得不提到这三个人了:李白,杜甫,白居易。他们三个人撑起了唐诗的半边天,也是唐代众多诗人中最出名的三个。

了解诗歌的朋友应该知道,李白的诗歌浪漫飘逸,不拘一格,而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白居易由于是他们的后代,自然是继承了他们两个人的风格。从白居易的号,“乐天”就可以看出,白居易绝对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

然而,作为一个生活在极度腐朽,国力衰微的年代,怎么可能永远乐观起来呢?所以,忧国忧民,在他的诗歌里面也不难看出来。今天,我们不说白居易传奇的一生,也不说白居易优秀的文学作品,而是探讨一下,为什么他的一首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的诗歌被编写人员删除了后四句。这首诗,原名叫《赋得古原草送别》,在语文课本里的名字,是《草》。

离离原上草古诗讲解 离离原上草原本有4句(1)

01

让我们先温习一下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原版: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看完这首诗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离别的愁绪。到底是谁离开了白居易呢?

不妨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起。这首诗是用来应试的,当时的白居易年仅16岁,可以说是还未到弱冠之年,就已经写出了闻名天下的好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名字《赋得古原草送别》,这“赋得”二字,就让很多人看不明白了。

其实,这是唐朝科举考试的规定,只要是限定题材的试题,都要在前面加上这两个字。由此可见,唐朝的科举考试确实是非同一般的严谨。

除此之外,这首诗的限定还有很多,导致了同类型的诗歌很难出彩。正是如此,凸显出了白居易惊为天人的一面。相传,白居易在第一次远赴长安拜访当时的一位名士时,这位名士对这位年轻人显得爱答不理。听完白居易的自我介绍后,更是直接劝白居易回家。

但是,在读完白居易的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后,立马对白居易刮目相看,恳求白居易可以在府中多住几天,探讨一下诗歌方面的问题。

离离原上草古诗讲解 离离原上草原本有4句(2)

看过这首诗后,我们可以发现,最后两句才是这首诗的主题句。如果少了后面四句的话,这首诗根本就偏离了它原来的思想。难道,去掉这四句只是为了背诵的时候方便吗?仔细看过那个课本的人应该知道,那本书里面已经出现了比这首诗原诗还要长地背诵篇目。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来一一探讨。

离离原上草古诗讲解 离离原上草原本有4句(3)

02

这首当其冲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是所有的唐诗都可以在被拦腰切之后依然有完整立意的。我们可以随便找一首古诗,将其拦腰切断。之后,我们会发现,可能根本成不了一首新的诗,这也正是白居易的高明之处吧。

其次,这个坚忍不拔,遇到打击后卷土重来的立意,在教育方面,显然比忧伤离别的情调要好很多。

小学阶段,我们可能根本无法理解那些离别的愁绪,也不需要理解,小学阶段是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阶段,那时的我们,更应该明白,遇到失败不要怕,不要慌,要像小草一样顽强。

离离原上草古诗讲解 离离原上草原本有4句(4)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前面四句诗里面,没有出现很难的字,后面四句诗却出现了“翠”、“萋”等让小孩子们很难写好的字。我们一直在提倡给小学生减负,因为他们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易经》上有一句话叫做“潜龙勿用”,说的就是人在儿童时期应该像潜伏在窝藏着的龙一样,不要太急于开发自己的潜力,要适当玩耍,养成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应对未来的风浪。所以说,这首诗的改动,表面上没有什么更深层次的考虑,实际上却暗藏着中华传统教育理念。

离离原上草古诗讲解 离离原上草原本有4句(5)

结语

了解了这些缘由之后,我们不由得对改动的人发出由衷的赞赏。语文课本对《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改动,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更文不易,看官老爷们,能打赏的就打赏点吧!一块、两块不嫌少,三十五十就是慷慨解囊了,点点关注留言评论也是对咱的支持,谢谢了。

*资料来源: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