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思想与教育(佛教也有教育目标)

今天的社会,各种物质早已经琳琅满目,大家的物质生活是十分的丰富。虽然物质提高了,但是精神却是越发的空虚,人和人之前也慢慢变得疏远,有了距离。因此很多人就想在宗教里面,让自己脆弱的心灵得到安慰和寄托。有许多人是想学佛的。但是对于佛教的理解并不正确,就会导致达不到合适的效果,还会被误导。

佛教思想与教育(佛教也有教育目标)(1)

如何理解佛教

释迦牟尼佛还活在世上的时候做了很多事情,和中国的孔子做的事情很类似。有所差别的就是孔子确实想获得官职,来借此发扬他的学说。释迦摩尼佛确是一位王子,他却愿意抛弃财富和王位,去做教育的工作。可见古人对教育是多么的重视,教育是百年大计,对国家和社会起着很大的作用。《禮記》中就有讲过: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想要建立政权,管理好国家,是要把教育工作摆在第一位的。孔子一生做的就是教育工作,现在的孔子已经是举世闻名的教育家了。释迦摩尼佛同样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佛法是教学,并不是宗教,这是十分显而易见的。

佛教思想与教育(佛教也有教育目标)(2)

和尚不能乱叫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佛教中的称呼,我们把佛叫做本师,本师的意思就是根本的老师,创始的老师,我们通常把出家人叫做和尚,这是印度话,翻译过来就是亲教师,亲自教导我的老师。这位老师亲自指导我,我才能叫他和尚,和尚是不论出家在家的。谁亲自教我们,我们就叫他和尚。

佛教思想与教育(佛教也有教育目标)(3)

和尚是一个通用的称呼,不论男女老少,不论出家在家,和法师的称呼一样。只要是亲自教导我们,就可以称为亲教师。但是我们听到有人叫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这种称呼是只有出家人才能叫的。

佛教的教学目标

佛教内容广泛,儒家的内容已经是非常丰富了,从胎教,直到慎终追远,已经把一世的教育做得非常圆满了。佛法的教育却比他还要广泛一点,佛法里面认为,人是有过去和未来的。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时间无际,空间无边。宇宙之大,超乎我们的想象,佛法的教学内容遍布虚空法界。佛法的教育目标就是让我们了解整个宇宙,不但了解现在,即使对于过去和未来也要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佛教思想与教育(佛教也有教育目标)(4)

这些事情看上去是有些天方夜谭,对于过去未来,我们有什么办法能了解呢,佛法却说可以,这是什么原因?因为这个能力是我们本来就有的,不是在外面获得。关于生物的起源,佛说全是自性变现,佛教的教育目标就是让我们达到明心见性。

如果能够到达明心见性的地步,对于一切事物自然可以清晰明了,明心见性就是佛法修学的目标。各宗各派都是如此,虽然叫法不同,但是目标是一致的。宗门里面叫做明心见性,教下里讲大开圆解,密宗里说三密相应,净土说理一心不乱,虽然各地有不同说法和名词,归纳起来,就是一件事情,这就是佛法教学的中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