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对待生活的心态(人和人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希渊问:“圣人可学而至,然伯夷、伊尹于孔子才力终不同,其同谓之圣者安在?”

先生曰:“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然圣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犹金之分两有轻重。尧舜犹万镒。文王孔子犹九千镒,禹、汤、武王犹七八千镒,伯夷、伊尹犹四五千镒。才力不同而纯乎天理则同,皆可谓之圣人,犹分两虽不同,而足色则同,皆可谓之精金。以五千镒者而入于万镒之中,其足色同也;以夷、尹而厕之尧、孔之间,其纯乎天理同也。盖所以为精金者,在足色而不在分两;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犹一两之金,比之万镒,分两虽悬绝,而其到足色处可以无愧。故曰‘人皆可以为尧舜’者以此。学者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犹炼金而求其足色。——《传习录》

王阳明对待生活的心态(人和人的本质区别是什么)(1)

人和人的本质区别是心境层次的高低

《传习录》我想是我们每个想要提升心境层次,活的幸福自在的人必读的一本书。《传习录》是王阳明和他的学生对话思辩人生问题的书,你心中的很多困惑我想都能从中找到答案,并能化解你的烦恼。

引言部分的这个问题,让我很受启发,解开我心中一直想不明白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和人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你们想一想是什么?是容貌长相,健康长寿吗?是家庭工作,学历地位吗?是拥有财富的多少和名誉权利吗?还是心态性格,善良有智慧呢?

《传习录》中引言部分的这个对话让我明白人和人的本质区别不是容貌健康,家庭工作,拥有的财富地位等这些外在的东西,而是内在的心境智慧,及你是否是一个有良知,思无邪,心境高远的人。也就是说人的本质不同是人性的不同,而非其他。

思无邪心无杂念私欲的人心性如金,这样的人即是如尧舜万镒金,文王孔子九千镒金,禹、汤、武王七八千金,伯夷、伊尹四五千镒金的圣人。他们能力大小,对社会的贡献大小虽然不同,但都是金性圣人。含有不同程度私欲杂质的人则是银性,铜性,铁性人。我们知道金银铜铁有不同的化学特性和物理特性,同理有不同心性的圣人,名人,普通人也有不同的感受力和幸福自在力。

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人心性不同,遇到事情时的感受和做出的行为判断就不同,故而活的自在幸福程度和命运就不同。比如同样是看到下雪美景,我们普通人可能只会感受到哇,好美啊,鹅毛大雪,从中感到到的美和幸福感停留在较低的层次,而毛主席看到此美景,却能让自己的情感到达忘我至美的境界,做出大气磅礴,意境高远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雪飘,万里雪飘……这首词我们普通人读起来,也能感受到很美,可想而知毛主席当时的心情意境有多高远美妙,这种美妙的自在幸福感,如果没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和无私忘我的心境智慧是不可能感受到的。你有再多的钱,有皇帝一样的权力也不可能获得这样的自在幸福感。我们知道乾隆皇帝好作诗,据我看的《饥饿的盛世,乾隆皇帝的得与失》知,乾隆一生写诗有10几万首,和整个唐朝诗人做的诗数量也差不多,这么高产,可却没有一首诗成为经典,广为流传。为什么?心境层次不够了。由此说明人的幸福自在能力主要取决于你的心性。你的心境层次越高,越慈悲智慧幸福感就越强,佛陀修得正果到达极乐状态,就是这个意思。

只要善学习觉悟,人人都可提高心境智慧

王阳明对待生活的心态(人和人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

提高认知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那么我们普通人能够通过学习实践觉悟,提高心境层次,获得更高层次的自在幸福吗?当然是可以的啦。可以肯定的说,我们普通人再努力也很难成为马云一样的富人,因这种人永远都是极少数,但却可以通过学习实践,修行觉悟提高心境层次,在精神层面获得更高层次的自在幸福感,因为我们普通人也有金性,这金性就是佛理讲的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的心性。

一个人成不了富人,为了生活,也要努力赚钱。同理一个人成不了圣贤,我认为也要努力修行学习,提高自己的心境智慧,为其活的更幸福自在些。人向圣贤学习,本质上不是为了成圣入贤,而是减少烦恼痛苦。佛陀,菩萨,老庄等人是人类的精神导师,是精神最富足的人,他们几乎没有什么烦恼痛苦。他们之所以没有太多的烦恼痛苦,是因为他们没有私心杂念,有较高的心境智慧,而不是拥有太多的金钱,权利和美女。如果幸福自在的根本是拥有更多的财富,更大的权利和更多的美女的话,那么这个世界最辛福自在的人一定是皇帝了,但显然不是。为此说人和人的根本不同,或说最重要的不同是心境层次,智慧的不同,而不是别的。

人的这种不同让我们普通人也能活的幸福自在成为可能。虽说不同的人成为幸福自在的人的可能性概率依然不同,但好在这种可能性基本不与一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权力的大小,家庭好坏等有太大的关系。因提升心境层次智慧的关键因素不是这些,而是你是否有慧根悟性,大愿力和大善心等。大善心是慈悲,是私无邪,是王阳明说的致良知,孔夫子讲的仁爱宽恕,这是提升心境层次智慧的基础。可以说缺乏慈悲爱的人很难有高级的智慧,获得高级的自在幸福感。

修善可以积福,提升心境智慧。这不是道德的说教,我才不说教那些虚伪的道德呢,我只是转述圣贤的思想。我越来越感觉到慈悲与爱是提升心境智慧的基础,获得幸福自在生活的根本。这一规律也许可以称为宇宙定律,是比一加一等于二,三角形内角和180°,万有引力定律更普遍真实的定律。这个定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想要活的幸福自在的人,减少烦恼痛苦的人,应该做的是觉知和顺从这个定律,不断的提升自我的心境层次,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无私点,而不是自私自利的与其对着干。

为幸福画像,幸福是种精神能量

王阳明对待生活的心态(人和人的本质区别是什么)(3)

幸福自在是种感觉心境,不是具体存在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到的,犹如电磁场一样。为此我们只能用感觉和体验描述。

幸福如人,她也有自己的灵魂和身体,幸福的灵魂就是我们对万物的美好感觉,幸福的身体就是我们对万物的认识。感觉不可能脱离具体的认识而存在,具体的认识也不可能没有感觉而体现出来。对事物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的渐近,感觉也随之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一般来说,我们对事物若没有深层次的认识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美好感觉。毛主席读书时的知己红颜陶斯咏说:想过精神的生活,必须的有文学的修养。也就是说更美的风景感觉存在于更高级的认知中,没有对事物的喜欢爱和深入的了解就不可能从中感受到乐趣和美。

幸福像苹果,不仅有质量高低之别,而且有数量多少之说。如果我们穷其一生不能发现自己擅长或喜欢的事,并追求之,那么就很难感受到高层次的幸福感,或说感受到生命更高层次的意义。

幸福像空气,她没有形状难以捕捉,但又无处不在。她知道你需要她,但却不希望你禁锢她,所以你不能轻视她,也不能太在乎她。她的个性信仰是知足、爱与自由等,她是天使的化身守护着我们的灵魂,与寄生我们身体上的恶魔——她的孪生兄弟:贪婪、恨、压抑等做着不休的较量。

幸福面前人人平等。不论高低贵贱,只要你能找到梦想公志,有一颗知足健行的心,不去执意地追求她,即即使实现不了也能放下。尽可能的做到无所谓,让心智去接近一种我的爱与你无关的境界,就能最大可能的实现梦想,并在追求的过程中,给予你长久平静和高质量的美感。

只有更幸福,没有最幸福,幸福是一个有限无理数,像π一样,她追求完美,但却不是完美,可以想象她像宇宙一样可以无限大,但却又限于有限之中。

幸福存在与我们追求的财富,名誉,地位,权利之中;存在与我们拥有付出过的爱,理解,感动,包容之中;存在与我们看到,听到,想到,得到的一切事物之中。她没有固定的标准、形状,似一个天使如影随形。得到她只有唯一的要求就是要用心去发现世界、社会、自己之美或不足,并能用真爱去追求她,完善她。

要想拥有高质量的幸福感,我们在追求梦想时就要尽可能做到,爱却不执着于一定拥有得到。因幸福如线,她的一头是爱,一头是自由,美是这条幸福线上的黄金分割点,是用自己的爱与自由最佳比例兑出的一杯美酒。万物中都有美,我们能否感受到万物之美所在,在于我们在感知事物时付出爱时,是否能同时做到不执重。

为了活的幸福自在,我们应该享受自由,爱好广泛,却不都停留在喜欢,浅尝而止的程度,不然就容易无聊空虚,无所作为。爱好广泛是为了发现天性优点,找到真正的梦想心志。拥有梦想不仅利于我们培养不妄想躁动,能顺应事物发展规律,知足健行的心性金性,而且利于我们发现与生俱来的福心。

最后我想说,人就是自己的救世主。福心与生俱来,是我们获得幸福的小天使,像一匹千里马一样还可以助我们最大可能的获得成功。他如此的伟大珍贵,就在我们的心中,而我们自己却不是一个好伯乐。我们的福心被贪婪和无知蒙蔽,像宝石盖上厚厚的灰尘一样,让我们自己生活在无边的苦海之中。可以肯定只要我们能够找到梦想,学会知足即尽力减少物质欲望,健行即尽力追求精神梦想,我们就会看到自己的福心,并如黄金在阳光下般释放出迷人的光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