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成语故事大全文字版,形成于绍兴的成语故事

绍兴于南宋之前叫会稽赵构南渡至会稽始得安定,遂建都城于会稽,并将会稽改名为绍兴,取“绍祚中兴”之意,以彰其恢复中原之愿,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战国时期成语故事大全文字版,形成于绍兴的成语故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战国时期成语故事大全文字版,形成于绍兴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成语故事大全文字版,形成于绍兴的成语故事

绍兴于南宋之前叫会稽。赵构南渡至会稽始得安定,遂建都城于会稽,并将会稽改名为绍兴,取“绍祚中兴”之意,以彰其恢复中原之愿。

绍兴自2500多年前范蠡建城,就一直风调雨顺,旱涝之灾似乎远离这片被上苍眷顾的土地。以致始皇帝东巡会稽时说东南有天子之气。于是,登高望海留下秦望山,山顶矗立会稽刻石以镇天子气。也说这始皇帝还真是厉害,他说东南有天子之气,那就真的有天子之气。在观摩他浩荡的出行队伍人群中,就有人发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原来西楚霸王就隐居避祸于绍兴项里。不久,强大的秦王朝埋葬于刘项之手。唐人感言:“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至东汉,会稽太守马臻筑鉴湖,绍兴更加物阜民丰。充盈的物质生活不仅吸引各方有识之士,成为人们躲避古时战争的理想存身之所,也为人们追求精神富足而提供了物质基础。西晋东迁、北宋南渡,中原文脉逐渐南移,绍兴赶上这两次文化大迁徙,耕读之风渐成气候。据《绍兴市志》统计,自唐以来,绍兴仅山阴、会稽两县就出过进士1444人,其中文进士1240人。2021年底,绍兴籍两院院士有80人。如果绍兴老台门还在,估计进士府第会门第相连。这是多么壮观的文化景象啊!

而中国的成语一定只在文化沃土上才能生根发芽。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大禹治水

大禹本为三皇五帝时期中原的领袖,与绍兴相隔几千里,交通阻塞,况且远古的绍兴天荒地蛮,民智未开,大禹如何能到绍兴来治水,还在绍兴娶妻生子,三过家门而不入,我真是一头雾水。但面对大禹在绍兴的一些历史遗存,只能说我脑洞还小。

会稽山以前叫茅山。大禹治水成功,在茅山会稽诸侯,论功行赏,遂改茅山为会稽山。一方诸侯防风氏不听号令,会稽诸侯时故意迟到,被大禹斩杀立威。防风氏高三丈三尺,刽子手需筑台才能斩之,筑台之处即今绍兴型塘。春秋末年,吴伐越,毁会稽,获巨骨一节,无人能识!求教于鲁国,孔子一本正经地说:大禹杀防风氏,骨头装了一车,此乃防风氏之骨也。大禹手下功臣皋陶分封在此,即今绍兴的皋阜镇、陶堰镇。大禹召集百官开会,会址即今上虞百官镇,不胜枚举。这些遗迹不仅说明大禹治水真实地发生于绍兴,而且死后就葬在这里,并且留下一支姒姓后裔为其守陵祭祀。现已发展为国家级的祭祀典礼。人称“南有大禹陵、北有黄帝陵”。

大禹陵古称禹穴,为大禹葬身之处。背靠会稽山,前临禹池,位于绍兴城东南方向三公里。明洪武年间,大禹陵就被钦定为该祭的三十六座王陵之一。陵内有禹祠、禹届。史载禹之子夏启、夏朝六代君少康曾建禹庙。现庙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十一年,后屡毁屡建,陵内有不知年代的窆石、明嘉靖年间的大禹陵碑和记载大禹治水的岣嵝碑,建于宋隆兴二年的咸若古亭、立会稽刻石碑的碑廊、禹井、禹穴等文物。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妇孺皆知,“三过其门而不入”则成为热心工作、因公忘私的代名词,也有“禹惜寸阴”“禹行舜趋”较为冷僻的成语。

二、卧薪尝胆

吴越争战,吴王阖闾杀越王允常。勾践继越王位为父报仇,杀阖闾。吴王夫差又为父报仇败越国,勾践欲自戗。范蠡说:大王死都不怕,还怕活着么?从中周旋,重金美女贿赂夫差近臣,始留勾践一命。勾践入吴为夫差养马为奴,当踏石、尝便疾,忍辱负重。幸有范蠡在旁出谋划策,文种在国励精图治。君臣三年,夫差终于油蒙心智,失去应有的警惕而放虎归山。勾践回国后怕自己因安逸生活而丧失斗志,每晚卧薪,逢餐尝胆,并让人当面高喊“勾践,你忘了在吴国的耻辱么?”就这样“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在吴王中原争霸无暇他顾之时,一举灭了吴国,自己成了中原霸主,并迁都琅琊。

勾践灭吴,传说文种献了九计。如美人计送西施、郑旦;离间计杀伍子胥。恨得伍子胥要夫差将自己的眼珠子挂在东门,他要看越国军队是怎样杀入吴国的;借刀杀人,派兵给吴国怂恿夫差到中原争霸。期间,还通过一系列计策消耗吴国国力,如向吴国输送木材让吴国大兴土木;先低价向吴国供应优良稻种,高价收购吴国粮食,让吴国产生依赖,再将稻种蒸煮供应吴国,让吴国颗粒无收。 最后是一击成功。吴王兵败,被困姑苏台,请求勾践放自己一条生路,愿意象当年自己对待勾践一样到会稽为奴。勾践何等样人,岂可存妇人之仁。夫差无奈,临死前让人祭拜伍子胥,并说:“若你泉下有知,我有何面目见你。”遂白绢蒙面,自杀身亡。不承想,夫差这一羞愤之举倒成了吴越之地老了人的风俗,或白布蒙面,或黄纸盖脸。

勾践灭吴后,范蠡激流勇退泛舟五湖,三次经商都成巨富,三次散尽家财,后定居宋国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并尊之为商圣、商祖、文财神。范蠡为相时向越王勾践推荐自己的老师计然,但计然见过勾践后却不肯辅佐勾践,并对范蠡说:“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荣乐。”大名之下,难以久居,应早作打算。范蠡为文种所荐,两人为好友、均为楚人。越灭吴,范蠡想起老师的话挂冠而去。临走给文种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并将自己老师的话告诉了文种。文种对范蠡的话深信不疑,开始称病不朝。即便如此,勾践也没有放过文种。借有人诬告文种要谋反之机赐与文种一把剑令其自刎!并说:你告诉我九条灭吴计策,我只用三条就灭了吴国,剩下的你就带着去见先王吧。

在这一精彩纷呈的历史演进中,产生了许多精妙成语。如卧薪尝胆、苦身焦思、忍辱负重、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三千越甲可吞吴、苦心人天不负、鸟尽弓藏、兔死狗烹、长颈鸟喙、大名难居、富比陶卫等。

三、东施效颦

绍兴诸暨苎萝山下浦阳江畔有一位普通人家的浣纱女子,名西施。传说西施在江边浣纱,水中鱼儿仰见其美而忘记摆尾遂沉入水底,这便是传说中的沉鱼之貌。李白在《咏苎萝山/西施》里写道:“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西施美丽也就算了,还特别勤劳善良,简直就是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其一举一动、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成了众人模仿的对象。传说西施有心口痛的毛病,一日复发,手捧心口皱着眉头从村里走过。村东头有一位叫东施长得很丑的女子看见了,觉得她这样子很漂亮,于是有样学样也皱着眉捧着心从村里走过,可村里人避之如瘟神,这东施一脸懵逼,你们咋都躲着我呢?所以,庄子说:“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可曹雪芹却说:“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到底是曹翁,视角与众不同!他所悲悯的是人的命运,一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谁?”西施还不如这效颦的东施呢,东施年老尚能浣纱溪边,说不定还儿孙满堂。而西施呢?红颜薄命,任人评说千古!

这便是与西施有关的沉鱼落雁、东施效颦、西子捧心等成语。

四、覆水难收

西汉景帝年间,会稽有一穷儒朱买臣,四十多岁还一事无成,只靠砍柴维持生计,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他很喜欢读书,砍柴挑柴途中也不忘背诵儒家经典,常引得众人旁观哄笑。但是老朱不以为然,反而越念越响,似唱山歌一般。其妻本就为生计怨声载道,眼见旁人肆无忌惮地嘲笑老公,自尊心更是遭到毁灭性打击,一气之下便提出与老朱离婚。老朱心想:一日夫妻百日恩啊!万一哪天我中了狗屎运,时来运转,大富大贵,你不是跟我享不到福了么?于是便对妻子说:“算命先生说我五十岁会大富大贵,你已经跟我二十多年了,再等我几年,我富贵后一定报答你。”要不怎么说妇人头发长见识短呢,睡在枕边二十多年,硬是不知道自己老公是只潜力股,为别人白白培育了二十多年。这位短见的妻子一心只想离婚,去和别人过好日子,老朱也只能一声叹息,与她扯了离婚证,两不相干,继续自己的砍柴读书生涯。

不久,刘彻继位,这就是毛主席《沁园春.雪》中所惜秦皇汉武中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老朱是拔云见日,野百合也有春天啰!居然因为熟读儒家经典蒙汉武帝召见,为汉武帝讲解春秋,评述楚辞。汉武帝封他为中大夫,后派他为会稽太守。

老朱衣锦还乡好不得意!途中遇到前妻及其再婚的丈夫正赴徭役。老朱念及前妻与他没过过一天好日子遂停下来,邀请俩人至家中好生款待。没承想,其前妻悔不当初,一月后于家中自缢身亡。好事之人演绎,说其前妻见老朱富贵要求破镜重圆,老朱拿出一盆水泼于马前,并说你能把水收回来就同意复婚。前妻羞愧自杀。

五、东山再起

杜甫诗云:“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这是成语东山再起的出处,比喻失势之后重新得势。东山位于上虞西南部上浦境内,曹娥江东岸,距上虞城中心13公里。自古以地处古会稽郡东部而得名。为越中名山,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驿站。西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琅琊王司马睿称帝建康,文学家谢衡率谢氏族人南迁,定居上虞东山,后成东山再起的发生地。东山现有谢安墓、太傅祠。

谢安为谢衡之孙,才学过人,遭人嫉妒,被皇帝时用时贬,遂不愿为官,隐居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众多江东名士会聚,“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他当时在士大夫阶层名望很大,都认为他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甚至说:“谢安不出来做官,叫老百姓怎么办?”

公元383年8月,前秦皇帝苻坚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进攻东晋,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众官员惊惶失措,便召谢安。谢安以国家大义为重出任宰相,举荐自己亲侄子谢玄为先锋,率8万精兵迎敌,两军相会于淝水。前秦军队气势汹汹,根本不把谢玄8万人放在眼里。苻坚骄傲地说:“我坐拥百万大军,士兵把他们的鞭子投入区区长江,足可以把江水断流。”言犹在耳,瞬间一切化为乌有。谢玄渡河而攻,苻坚本想半渡而击,便让军队后撤,没承想谢玄军队渡河迅猛,乘势而攻,苻坚兵败如山倒,相互踩踏,争相逃命,死人无数。混乱中苻坚中箭,其弟苻融战死。逃至寿阳城,惨淡的月光下,城外山上的草木如晋兵追到,吹过的夜风亦如飞鹤长鸣,令人胆颤心惊!

淝水之战,晋军收复寿阳城。谢玄派人传回捷报。谢安在家正与人下棋。看完送来的捷报,谢安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样下棋。客人知是前方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况怎样?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客人高兴而别,谢安转回内室,兴奋之情难以掩抑,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跄之中把脚上木屐的齿也碰断了。

淝水之战后,东晋乘胜北伐,收复黄河以南故土,有效扼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

这一历史事件中,产生了东山再起、投鞭断流、以少胜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折屐齿等成语。

六、曲水流觞

唐刘禹锡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就是以王导为代表的王氏家族,谢就是以谢安为代表的谢氏家族,建康城内的两大豪门,东晋朝庭的主要政治力量。

绍兴不仅风调雨顺,而且风景秀丽。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文人雅士趋之若鹜,并成为浙东唐诗之路的起始点。唐孟浩然在《渡浙江问舟中人》里就情不自禁地写道“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把那份想看见越州山水的急迫心里描绘得维妙维肖。王导是王羲之的叔叔,东晋开国元勋。王羲之以门荫入仕,后任会稽太守,官至右军,人称王右军。就是这样一位被后人誉为书圣的大书法家怎么可能对越州山水视而不见?王羲之在会稽为官,一边干公事,点卯应事;一边干雅事,山水娱情。并留下许多故事与遗迹,如戒珠寺、题扇桥、墨池、曲水流觞(王羲之的故事将在下一篇介绍)等,当然,最有名的当数曲水流觞。

会稽一带民间有一风俗,就是农历三月初三日,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候,人们要在河里洗澡以冲刷旧年的污垢和晦气,名曰“修禊”。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本来一件再俗不过的民间习俗,在这帮文人雅士这里却玩出了花样,成为影响中国文化一千六百多年的盛事,每年这一日子,绍兴都要举办兰亭书法节,以效古人,曲水流觞。羲之同志当时召集了在浙东一带的谢安、孙绰等名士四十二人在修禊完后,干点什么事情好呢?那就干点文人的老本行吧!于是一帮人列坐曲水之旁,饮酒作诗。觞具顺流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喝一觞酒,作一首诗,作不出诗者罚酒三觞。四十二人共作了三十七首诗,形成《兰亭集》。众人说有了《兰亭集》,还得有序啊!便一致推举东道主来作。王羲之当仁不让,醉意朦胧中一挥而就,这就是被后世誉为书法双馨的《兰亭集序》,也由此奠定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只可惜后人看到的《兰亭集序》均为临摹本,尤以唐冯承素的摹本最接近真迹,受后人追捧。据说真迹被作为李世民的陪葬品埋入了昭陵之中!传言郭沬若先生想开挖昭陵取出这一稀世珍宝,却被周恩来总理制止,引以为憾。

当然,王羲之这么大的网红只出“曲水流觞”一个成语是不可能的,与他相关的成语还有:东床坦腹、东床快婿、入木三分、放浪形骸、崇山峻岭、意在笔前等。尤其是东床快婿,最为人津津乐道。

而其子王献之、王徽之不仅书法得其真传,性格也一般无二,自然洒脱,豪放不羁。献之小时候看人下棋,见人要输,便说“南风不竞”,有人轻视他是小孩,便说:“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般。” 献之反辱相讥:“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后悔自己不该与他们交往,说完拂袖而去。这便是“管中窥豹”“拂袖而去”的由来。其弟则更胜于兄,《晋书.列传第五十》载:“徽之尝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四望浩然,独坐酒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逵。逵时在剡,便夜乘小船诣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这便是“雪夜清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典故的由来。

七、柳暗花明

陆游北伐无门,仕途坎坷,隐居绍兴东浦,但壮心不矣!有诗云“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无奈“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极度愤懑之中,只有终日写诗游览,排忧解郁。他在游山西村后写道:“莫道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这就是柳暗花明的由来。与陆游有关的还有成语“铁马冰河”,出自其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八、山阴不管,会稽勿收

徐渭,明朝绍兴山阴人,字文长,号青藤道士。徐渭多才多艺,尤善诗文、戏剧、书画,各方面都独树一帜,其自认:“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可就是这第四成为“青藤画派”始祖。绍兴现存其故居--青藤书屋,堂前一幅其手书对联“一个南腔北调人,两间东倒西歪屋”。

民国之前,绍兴县分会稽县、山阴县,会稽县位于会稽山之南,境内多山取地势;山阴县位于会稽山以北,境内水网密布得水利。两县县衙同在现绍兴市环城河之内,以纵贯南北的府河为界,河东为会稽,河西为山阴。府河不宽,二米左右的样子。上有一座桥名利济桥,桥也是很简单,只用三条青石板搭在桥墩上,桥面仅容俩人通过。一日,利济桥下出现一具死尸,头枕东界,脚搭西界。民众告官,山阴县令说尸体头枕东应归会稽管。会稽县令来后又说,尸体脚搭西应归山阴管。一连数日,民众摇头叹息。消息传到徐渭耳朵里,他心生一计,在利济桥旁贴一卖桥文告,两县令尴尬万分,只得处理此事。于是绍兴民间便有了“山阴不管,会稽勿收”的名谚,形象地比喻办事相互推诿扯皮。可就是这座桥,徐渭有条名联:“利济桥,桥洞圆,圆如镜,镜照山会两县;大善塔,塔顶尖,尖如笔,笔扫五湖四海”。

与徐渭有关的另一成语“拈毫弄管”出自其著戏剧《女状元》第一折:“且喜这所在,涧谷幽深,林峦雅秀,森列于明窗净几之外,默助我拈毫弄管之神。”

产生于绍兴的成语还有与谢灵运有关的“才高八斗”。《南史.谢灵运传》记载:“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产生于绍兴的成语精彩纷繁,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实难一一列举,敬请批评指正。下一篇:王羲之的故事

2022.5.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