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粽子和赛龙舟纪念屈原(除了屈原粽子和龙舟)

粽子飘香,龙舟竞渡,又是一年五月时节。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等。得益于从小到大的熏陶,在这一天,最广为人知的文化符号,莫过于屈原、粽子和龙舟了。不过,你有没有想过,除了这些之外,古老的端午节还有什么习俗和传说呢?

为什么用粽子和赛龙舟纪念屈原(除了屈原粽子和龙舟)(1)

端午时节求安康

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是夏季(午月)的开端,古人形容为“恶月恶日”“五毒尽出”,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同时也是蚊虫开始肆虐、蛇类逐渐活跃的时候,所以医疗水平低下的古人,就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来预防瘟疫和蛇虫。

在这一天,通常是一吃、二拴、三采。一是吃“五黄”,即黄瓜、黄鳝、黄鱼、鸭蛋黄、雄黄酒,寓意“青黄不接”的时候“接起来”。其中饮雄黄酒格外重要,古语曰“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在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海南省三亚市南山景区工作人员为小朋友点雄黄。(陈文武摄/光明图片)

二是要拴葫芦、扫把,挂五毒图。民间传说,某一年的五月初五,药王爷下凡,见到人间毒虫横行,瘟病四起,他就把自己装神药的葫芦挂在一家门口,灭虫降瘟,普救众生,留下了这一习俗。

三是采艾蒿,把整棵艾蒿插在门上。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民间还有给孩子戴五彩绳、香囊、穿老虎鞋,在孩子头上写“王”字等习俗。凡此种种,都有驱除灾害、瘟疫,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里面。

从这个角度看,端午节可谓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日子,类似于今天的“公共卫生日”。因此,比起“端午快乐”来,在这一天互道“端午祥瑞”“端午安康”,显然就贴切得多。

为什么用粽子和赛龙舟纪念屈原(除了屈原粽子和龙舟)(2)

端午到底为了纪念谁

提起端午的起源,流传最广的说法无疑是纪念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其实,端午由来还有许多异彩纷呈的传说。

一种说法是纪念伍子胥。传说,当年吴王夫差罔顾辅臣伍子胥的谏言,反而听信奸臣挑唆,赐其自杀,并于五月五日将其尸体投入江中。由此,伍子胥成为民众在这天必须追思的冤魂。

此外,在南方一些地区,端午还有“尽孝日”的含义。传说东汉年间,十四岁的曹娥姑娘因父亲溺亡,沿江哭寻,因不见尸首而投江自尽。父女俩的尸体在五月初五那天浮起,曹娥的两手竟从背后抱住父亲。因此,曹娥被誉为“孝女”的典范,被人民所怀念。

为什么用粽子和赛龙舟纪念屈原(除了屈原粽子和龙舟)(3)

市民在安徽省亳州市区新兴路农贸市场选购艾叶。(刘勤利摄/光明图片)

同时,端午也是古老的亡灵纪念日之一,世人要在这天悼念那些不安的鬼魂,祈求它们离去。这个纪念日后世因佛教的传入而发生了转移,被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所替代。

端午的初始功能,在岁月流转中逐渐变得暧昧不清,只有在门上悬挂菖蒲、艾草、石榴和胡蒜等的祛邪风俗,还隐约暗示着它与鬼魂的关联。菖蒲叶片状如宝剑,方士们称其为“水剑”,后又引申为“蒲剑”,据说可斩各种妖魔鬼怪。民众一方面小心翼翼地劝慰死去的亡灵,一方面又大张旗鼓地驱除恶鬼,这种方式构成了端午习俗的古老主题。

为什么用粽子和赛龙舟纪念屈原(除了屈原粽子和龙舟)(4)

端午“南赛龙舟”,北做什么

在我国南方许多地区,都有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吼一声,锣鼓喧天;划一桨,欢呼雷动;彩旗飘舞彩球腾空,鞭炮齐鸣喜庆热烈……

那么,北方人民在端午会做什么呢?民俗专家说:在北方,人们于端午射柳、斗草、打马球,同样十分富有运动精神。

为什么用粽子和赛龙舟纪念屈原(除了屈原粽子和龙舟)(5)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街头人们在挑选五彩香包。(程学虎摄/光明图片)

什么是射柳?明朝有人曾记载了一种射柳的“玩法”——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搭箭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不要小看了射柳,这可是从清明节一直“玩”到端午节的经典项目,连明朝永乐皇帝都对此念念不忘。《宸垣积略》中记载:“明永乐十一年五月癸末端午节,车驾幸东苑,观击球射柳……十四年端午节亦幸焉。”

此外,在北京还有游天坛的风俗。《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日避毒也。过午后,走马坛之墙下。无江城系丝段角黍俗,而亦为角黍。无竞渡俗,亦竞游耍。”除此之外,打马球、斗草等等,都是当时人们喜闻乐见的夏令保健活动。

看来,端午不仅是古人的“防疫日”,更是走出家门的“运动日”。当你以为端午假期是“睡觉节”的时候,当你准备咬下浸满香味的糯米、以为端午是“粽子节”的时候,也不妨出去运动一下吧!

(本文综合新华网、光明网等相关报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