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陶人管永双(民艺传人陶根顺)

制陶人管永双(民艺传人陶根顺)(1)

惊人的相似和巧合,不一定在平行空间。

东北本山和西北根顺长的同样好看,眼睛大,鼻子尖,并且都是猪腰子脸。

制陶人管永双(民艺传人陶根顺)(2)

本山的书法,根顺的绘画,也一样出众,妇孺皆爱。

制陶人管永双(民艺传人陶根顺)(3)

本山的二人转,根顺的秧歌剧,都是弘扬地方文化,都是非遗传人。

制陶人管永双(民艺传人陶根顺)(4)

花开两朵,单表一枝。

根顺姓陶,陇西巩昌园艺村人。园艺村,是当地秧歌、小曲等民间曲艺比较活跃的村子,这里原来也是陇西及周边地区的菜篮子,村民种菜收入好,明显优于其他村庄,自然而然也就文艺好家多,传承的好,而陶根顺先生就是众多传承人中的佼佼者。他师承民间艺人向建国、张尚义,受教于名老艺人张金荣、王耀祖。喜欢民间曲艺、秦腔和脸谱绘制,擅长甘派秦腔脸谱。

制陶人管永双(民艺传人陶根顺)(5)

曾任陇西县文联委员、陇西县曲艺家协会主席,现为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定西市曲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定西市非遗项目甘派秦腔脸谱和陇西秧歌剧传承人、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理事、陇西文化馆百姓舞台活动负责人。

制陶人管永双(民艺传人陶根顺)(6)

秧歌剧,是一种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艺活动,农事之余,载歌载舞,喜庆丰收,祈盼来年风调雨顺,一般上演时间在每年的正月初九至十七。

制陶人管永双(民艺传人陶根顺)(7)

陇西秧歌剧既有陕北秧歌的豪放、粗犷,又有河北秧歌的细腻、缠绵。它熔秧歌、社火和秧歌戏于一炉,既有秧歌的舞蹈和歌舞小戏,也有社火欢快滑稽的杂戏;既有秧歌、社火以鼓乐为主的武术表演,也有秧歌戏具有简单情节和固定板式(唱腔)的小戏演唱。

制陶人管永双(民艺传人陶根顺)(8)

先生最拿手的是传统秧歌剧《俩亲家打架》,也是他的成名曲。他和已故老艺人张尚义先生惟妙惟肖、大胆泼辣的表演,将此曲目推向了峰巅,成为陇西曲艺界的标杆,也是陇西曲艺首次以光盘形式发行,并传向四面八方,对宣传陇西,弘扬陇西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制陶人管永双(民艺传人陶根顺)(9)

陇西曲艺家协会,肩负传承、光大陇西曲艺之责。担任主席的根顺先生,生旦净丑,都能得心应手。小曲秧歌主要拿手角色为媒旦、小生及丑角。各个剧本烂熟于心,负责编导百姓舞台工作,让广大爱好者各尽所能,自得其乐。由于他的调度有方,专业水平高,场场演出爆满,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制陶人管永双(民艺传人陶根顺)(10)

甘派秦腔是秦腔中优秀的一支,主要流传于甘肃,是金元“兰州影”和明代“西秦腔”发展的继续和传承,明末清初逐衍为甘肃秦腔声腔剧种,行腔念白取用甘肃方言,并流播大江南北。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脸谱绘制自然也有自己的特色语言。陶先生挖掘整理和通过自己的领悟,将此艺术形式注入活力,更加丰富多彩,扎根沃土,结出累累硕果。

制陶人管永双(民艺传人陶根顺)(11)

他还是陇西秧歌铰子的代表人物,秧歌铰子是陇西城区方圆的一种文艺形式,内容以歌颂真善美,鞭鞑假恶丑为主。每句七言,最短四句,长的不限。相传是朱元璋一统江山,下令讴歌盛世而产生的太平歌,口口相传,代代润色,内容不断添加,题材不断丰富,直至今天,每年正月初四晚上开场,正月十五结束。陶先生演唱字正腔圆、口吐莲花,人称铰子袋子,足见城府之深,作为传承人,实至名归。

制陶人管永双(民艺传人陶根顺)(12)

丧葬纸制工艺品,盛行陇西。根顺先生以此为业,兼绘寿棺。此地是渭州旧治,其民有唐宋遗风,讲排场是丧葬的最大特色,“活着把人孽障死,死了花圈床帐子”,前有西瓜幡伞(出纸)开路,三人一马紧随,再就是逝者生前所好做成的纸活。这些纸扎工艺在他的手下栩栩如生,加上他人灵活,事也就走的很广,简而言之,生意好,当然他也没盼着天天死人。

制陶人管永双(民艺传人陶根顺)(13)

陶先生是老农民,对土地及农耕工具是最有感情的,这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源泉。现在城市发展,农将不农,无地可种。祖辈留下来的农耕工具何去何从,思来想去,这些养活过几代人的物件不能烧掉,更不能扔掉,该如何处理?开个家庭会议,动员部署,最后全体通过,陈列展示,首先是个念想,其次对后代进行思想教育,忆苦思甜。陇西首个农耕民俗陈列馆诞生了,收集了从种到收用过的农具和他的文化展示,内容丰富,引来了众多参观者。

制陶人管永双(民艺传人陶根顺)(14)

自1986年开始从艺以来,一手传承和研究地方曲艺及民俗文化,一手凭棺木彩绘和丧葬纸扎手艺为职业,多次参加省、市、县各级文艺调演和赛事,屡次获奖。个人访谈和表演被中央电视台、成都电视台、定西日报、定西电视台、陇西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主演的地方小曲《李彦贵卖水》、《俩亲家打架》、《老少换妻》等剧目被甘肃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整理、编著了多部秧歌剧本,这些剧目原来都是老艺人口口相传,由于受方言、文化水平的影响,失真较为严重。

制陶人管永双(民艺传人陶根顺)(15)

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背后都有鲜为人知的辛酸。1997年县上成立曲艺协会,他成为最年轻的会员,由于热心协会事务,会演节目多,受众多前辈厚爱,1999年开始负责协会剧务,2001年始主持协会日常工作,多年一直负责协会所有的演出和传承事业,常年活跃于县域庙会、四乡、小区及周边各县,以致担误自己的收入,且为了活动每年平均要自掏腰包好几千元,惹得家人怪怨,难心只有自己知道。好在他有一个贤惠的爱人,怪怨过后一如既往的支持,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豁达女人的服侍。

制陶人管永双(民艺传人陶根顺)(16)

陶先生最值得欣慰的是后继有人,儿子、女儿现在都是文艺青年,小时候家庭熏陶,长大后言传身教,两朵梨园奇葩可谓是根正苗红,香飘万里。目前他的弟子有张海龙、李斌、杨明龙,陶永盛、何海军、黄忠、胡鹏杰等。主要传承项目陇西秧歌小曲戏的演唱和表演、陇西财神图装扮和化妆、陇西秧歌铙子演唱、甘派秦腔脸谱绘制、陇西丧葬纸扎手艺等。

怪不得老陶一天场户跑来忙忙个,脸上的笑容和花儿一样。有道是:

陶情冶性话当年

根正途宽越古贤

顺畅人生歌猛进

传承民艺挑双肩

制陶人管永双(民艺传人陶根顺)(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