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的无为之事(如何理解老子道德经中的)

“大方无隅,大音希声”一语来源于《老子》第四十一章,原文是“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所以“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只是摘了其中的两个词语,并不是一个连贯的句子。译作:“最方正的没有棱角,最大的形象是没有形象。“

道德经里的无为之事(如何理解老子道德经中的)(1)

在我们常识看来,方正就是方正,最大的形象就是可以看到的实实在在的最大形象。为什么会是“最方正的没有棱角,最大的形象是没有形象。”呢?其实《老子》在此处列举了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五种现象来说明道的无为境界。

而老子对“道”的理解不能按照我们的常规来理解,道是反常的,正所谓“反者道之动”。

道德经里的无为之事(如何理解老子道德经中的)(2)

道德经里的无为之事(如何理解老子道德经中的)(3)

“反者道之动”中国先秦哲学家老子的辩证法命题。通行本《老子》第四十章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意思是说,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

这句话蕴含着很多生活智慧,它告诫我们要无为,不要瞎用力、盲用力,要守住道的根本,顺其自然,得失莫挂于心。最后用陶渊明的一首诗结尾:

陶渊明《形影神·神释》: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摘选)

道德经里的无为之事(如何理解老子道德经中的)(4)

本文作者:滢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