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教育部发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教材)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题内容、载体形式、学段和学科要求等,做了统筹设计和科学安排,强调素养导向、系统规划和全科覆盖,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教育部发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教材)

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题内容、载体形式、学段和学科要求等,做了统筹设计和科学安排,强调素养导向、系统规划和全科覆盖。

《指南》指出,中小学课程教材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形式包括经典篇目、人文典故、基本常识、科技成就、艺术与特色技能、其他文化遗产。其中科技成就主要指古代人民在科学探索、技术发明方面的突出贡献,如四大发明、都江堰工程、传统医药等。

学科安排方面,《指南》提出,以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三科为主,艺术(音乐、美术等)、体育与健康学科有重点地纳入,其他学科有机渗透,“3 2 N”全科覆盖。还对各科具体要求做出了规定,其中涉及多项中医药内容。

《指南》要求历史学科初中阶段,介绍中医的代表人物和成就,使学生认识中医在救死扶伤、强身健体方面的作用,学习医者的仁爱之心。高中阶段介绍中医经典名著的主要内容,使学生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认识中医蕴含的整体系统思维、天人和谐等思想。

体育与健康学科要选择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传统健身功法(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等内容在课程教材中呈现。小学阶段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游戏、武术、跳绳、传统健身功法等,体验运动乐趣。初中阶段要精选适合初中学生学习和参与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武术、摔跤、跳绳、传统健身功法和有关理论知识;初步掌握1—2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技能和养生保健基本知识。高中阶段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和养生保健知识纳入健康教育模块和体育理论知识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其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陶冶情操等方面的科学性和独特价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

生物学学科初中阶段,在生物的多样性部分,介绍《本草纲目》分类;在健康地生活部分,介绍我国古代医学领域的主要成就(如针灸等),以及我国古代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方面的科技成就(如用人痘预防天花、利用艾叶预防治疗瘟疫等)。

科学学科要选取科学故事、时令节气、古代工程、技术发明、传统医药、遗址和文物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在课程教材中呈现。要求小学阶段,在天文观测方面,介绍我国古代宇宙观、二十四节气、日晷和圭表等。初中阶段的生命科学领域,在人的健康部分,介绍我国古代医学领域的主要成就(如针灸等),介绍我国古代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方面的科技成就,如用人痘预防天花、利用艾叶预防治疗瘟疫等,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生物学概念和思想方法,了解我国古人的智慧,感受我国古人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作者:董俊彤)

(原标题:教育部发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教材,包含多项中医药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