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死前对朱元璋留一手,刘伯温20岁上光明顶

刘伯温死前对朱元璋留一手,刘伯温20岁上光明顶(1)

半神半圣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贤;脑中真书藏万卷,掌握文武半边天。

01

十九世纪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是肺病,二十世纪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是癌症,二十一世纪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是精神病。

每当人类对物质追求速度过快的时候,灵魂就有点跟不上物质的脚步,于是就会产生精神类问题。当然,这种事情以前的朝代也发生过。古人是如何疏导精神与物质同步的呢?

每到这个时候,就会有九天玄女给大家发一套书。

对于熟读四大名著的人来说,应该对九天玄女不会陌生。

无论夏商周秦汉,还是唐宋元明清,每一个朝代的开国,都会出现那么一个洞彻天地玄机的人物。

要说能掐会算,周有姜子牙,汉有张子房,三国诸葛亮,大明刘伯温。

刘伯温死前对朱元璋留一手,刘伯温20岁上光明顶(2)

刘伯温

关于刘伯温(1311年-1375年),有一件事要跟大家交代清楚。他不是后来才能掐会算。20岁的时候,他得到了一本奇书,35岁就算出元朝要灭亡了。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一年是1331年。刘伯温到徽州求学,听说歙县南乡的六甲覆船山有一本《六甲天书》,于是他决定进山寻找这本奇书。

刘伯温死前对朱元璋留一手,刘伯温20岁上光明顶(3)

覆船山的主峰是搁船尖。顾名思义,这座山应该跟一条船似乎有关系。据说当年大禹治水,路过这里,他的船被巨浪打翻,从此得名覆船山。中国的河流一般都是自西向东流,这里的河水是自东向西流,因此逆运归真,“乾坤大挪移”的武功就是据此变化而生。

不要以为“乾坤大挪移”是杜撰的,因为覆船山就是明教的总坛,大光明顶就在搁船尖。

虽然大家对明教已经很熟悉了。但咱们还是简单介绍一下明教的几任有名的教主吧。

众所周知,明教来源于波斯的祆教、也称为拜火教。到了中土初名尼摩教。尼摩教的第一任教主叫陈硕真,是唐高宗时期的一个起义领袖。她先是进了覆船山,出来之后就号称九天玄女下凡了。后来,陈硕真起义失败了。

刘伯温死前对朱元璋留一手,刘伯温20岁上光明顶(4)

到了宋朝,方腊也来到了覆船山。然后正式成为明教第一任教主(以前算是尼摩教)。

方腊起义也失败了。不过,覆船山的明教总坛一直保存下来。

这次,刘伯温上山,是为了寻找传说中的《六甲天书》。在《水浒传》中,宋江在还道村遇到九天玄女,被授予三卷天书。但并没有说天书的名字。而当时陈硕真号称九天玄女下凡,想必宋江得到的大概就是这套《六甲天书》吧。

相关资料记载,刘伯温到了覆船山,发现了一个完整的明教社会,还结识了许多的明教圣者。那么此时的明教教主是谁呢?他叫李红瑶。

刘伯温从李红瑶这里得到了《六甲天书》。那么之后的任务,就是寻找一个明主了。

刘伯温死前对朱元璋留一手,刘伯温20岁上光明顶(5)

02

元统元年(1333年),刘伯温赴元朝大都参加会试,中进士。

在元朝,刘基做了几年的地方官。后来找了个托词,他就在家隐居了。隐居期间,他就发现,元朝将亡了。而且,他给出了元朝将亡的“五个理由”:

其一,盗起而不知御。强盗已经来了,却不知道如何抵御。

其二,民困而不知救。民不聊生,却不知道如何救助。

其三,吏奸而不知禁。到处是贪官污吏,却不知道如何禁止。

其四,法斁而不知理。国家法度没有人遵守了,却不知道如何治理。

其五,坐糜廪粟而不知耻。奢靡之风盛行了,却没有人感觉羞耻。

有此五条,刘基知道,元朝这就是要挂了。

刘伯温死前对朱元璋留一手,刘伯温20岁上光明顶(6)

当然,为了提示一下,他于1346年写了《卖柑者言》,希望统治者能够警醒。

此刻未来的大明雄主朱元璋在干什么呢?他先是当了一段时间的和尚,并且结识了彭莹玉等人。后来就投靠到了韩林儿手下。

韩林儿号称“小明王”,彭莹玉更是《倚天屠龙记》中著名的“五散人”之一。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他们并不是正统的明教。

刘伯温死前对朱元璋留一手,刘伯温20岁上光明顶(7)

由于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打压,明教的分支为了生存就不断需要跟其他宗教势力进行结合。无论韩山童还是彭莹玉,其主要骨干基本是白莲教。

至正十六年(1355),朱元璋攻克了和县。这时候,朱元璋的重要时刻来临了。

史料记载,朱元璋在浙东驻扎了6年。在6年这么长的时间里,朱元璋都做了什么呢?他早就听说附近有“浙东四先生”,他们是青田的刘基、龙泉的章溢、丽水的叶琛,还有浦江的宋濂。于是派胡大海去请这四人出山,结果刘伯温认为时机未到,就没有答应。之后,传说有一套野史《光明秘籍•英雄诀》中记载,朱元璋就进了覆船山了。

刘伯温死前对朱元璋留一手,刘伯温20岁上光明顶(8)

就像当年刘伯温进山一样,朱元璋见到了明教教主李红瑶。这里,宋朝方腊建立的“五府六部”社会体系依然运行完好。

朱元璋与李红瑶感觉相见恨晚,二人对现实的许多看法都不谋而合,因此相谈甚欢。之后,朱元璋又请出白际山脉石门的朱升来到大光明顶,然后与李红瑶一起商谈。朱升献上了著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策。

李红瑶知道朱元璋就是即将君临天下的雄主,因此把明教的弟兄悉数交给朱元璋。朱元璋想邀请李红瑶跟自己一起干,李红瑶婉言谢绝,然后带领其夫人潘萍萼一起隐遁了。李红瑶与潘萍萼,其实就是《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与小昭的原型。

之后,在朱升的提议下,朱元璋再派人去请刘伯温。来人向刘伯温阐述了朱元璋的主张,刘伯温非常赞赏,于是决定出山了。

刘伯温死前对朱元璋留一手,刘伯温20岁上光明顶(9)

刘伯温出山之后,他为朱元璋献上的第一策就是一定要先脱离韩山童。韩山童名为“小明王”,但基本是通过“左道邪术”控制教众。与明教总坛讲究的“平等、和爱”的主张大相径庭。

朱元璋得到刘伯温之后如鱼得水。在刘伯温帮助下,先后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后来,命廖永忠迎小明王至应天,行至瓜州船翻,小明王落水而死。

大明建国之后,朱元璋让刘伯温编撰了《大明律》。这本书对后来的《大清律》、以及当时日本、朝鲜等国的立法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作者:风林秀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