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初学者1分钟脱稿朗诵(学播音主持五分钟学会朗诵中的小技巧)

在朗诵时,不同体裁和内容的文章采取什么样的朗诵基调是非常重要的。基调不是简单的指音高、音低、音强、音弱。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情调,即作品总的态度情感,总的色彩和分量,以及朗诵者的具体态度。感情色彩有喜、怒、哀、乐之分,态度有肯定、否定、批评之别,其中有分寸和火候的差异。朗诵者要从作品的针对性和朗诵的目的上去把握态度,更要以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或者是情感和风格特点等因素去揣摩作品色彩的总特色。朗诵者可以通过声音来传达极为丰富的感情,产生巨大的,有时是震撼人心的感染力。这样使听众跟着去兴奋,跟着去激动,甚至跟着去落泪。使朗诵者与受众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这样才是一个高手,一个朗诵名家。因此我们要进行各种不同的基调变化上的训练,这样才能准确的把握各种作品的基调,才能达到良好的朗诵效果。以下对20种基调逐一进行讲解。

朗诵教师培训高级阶段,将针对二十种不同种类题材文章的朗诵基调逐一进行讲解。

朗读使用的标记符号

重音:次重音⊙ 中重音⊙⊙ 特重音⊙⊙⊙

停顿:小停顿 | 中顿 || 大停顿|||

第一章 清新舒展的文章

朗诵这类题材的文章,要求:声音音量要偏小,声音柔和、抒情;气息深而长。如朱自清的《春》、《绿》、《荷塘月色》等。

以《荷塘月色》为例。作品做到“情景交融”,“诗情画意”。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那种不满现实又幻想超脱现实的淡淡的哀愁和“难得偷来的片刻逍遥”的淡淡的喜悦之情,是通过作者着力而细致地描写菏塘月色静谧的境界体现出来的。可见,景物本身并不带有感情色彩,景物被写入作品,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获得生命,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这“景”也正是由“情”作为灵魂得以表现的。否则“情”无依托就会成为干瘪的说教或无所附丽的空话。散文中的“景”从什么角度写或选择什么侧面,景物之间的安排配合,也受主观感情的支配,而不是客观的景物的“自然翻印”和“实录”。

播音初学者1分钟脱稿朗诵(学播音主持五分钟学会朗诵中的小技巧)(1)

就此可见,朗读是应注意:

⑴文章的写作时间1927年;

⑵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但又幻想超脱现实,思想是矛盾复杂的”;

⑶全文的中心思想情感是:“有淡淡的哀愁,也有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的喜悦”。

本文的朗读基调:偏低、偏平、偏缓,但又不可太冷太淡。

就全文看,第三段是反映作者思想的关键一段,第四、五段把自己的感情作了表白,写了自己体会到了“独处的妙处”,“受用”这“荷香月色”。因此,第四、五段是感情昂起、抒情味最浓的两段,此后就渐趋平和。朗诵是按照“伏-起-伏”的语音语气顺序处理。

播音初学者1分钟脱稿朗诵(学播音主持五分钟学会朗诵中的小技巧)(2)

作品赏析

《荷塘月色》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作者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心情的变化,一条是作者的行踪。全文共8个自然段,每段自有其独立性。各段内容如下:

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第4段荷塘美景。

第5段塘中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第7段联想采莲旧俗。

第8段回家

从写景状物的角度上看,第2~6段显然是文章的主体内容,应归为一部分。第1段是“引子”也应独立。第7~8段由现实写及想象中古时候的旧俗,突转一笔(回到家门)收束全篇。

播音初学者1分钟脱稿朗诵(学播音主持五分钟学会朗诵中的小技巧)(3)

这样分析,全文应划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

第二部分(第2—6段)写“荷塘月色”(景)

第三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情)

《荷塘月色》的结构,是圆形的,外结构、内结构均如此。从外结构看,这篇作品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也呈一个圆形。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作者展现一段心理历程的需要。

播音初学者1分钟脱稿朗诵(学播音主持五分钟学会朗诵中的小技巧)(4)

全文首尾呼应。文章的首尾有三处相互照应。一是开头的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是全文的文眼,其实也是一个悬念。文章的结尾照应的句子回答这个悬念:“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二是开头的“妻在屋里拍着闰儿,模模糊糊地哼着眠歌”,与结尾的“妻已睡熟好久了”一句相呼应。三是开头的“我悄悄地披了衣衫,带上门出去”与结尾处的“轻轻地推门进去”,这两处的呼应极为紧密,“悄悄”与“轻轻”说明了我的心情并没有多大改变。首尾的三处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有机统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