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休假制度图解 古代没有星期制度怎么休假

古代休假制度图解 古代没有星期制度怎么休假(1)

引言

国庆黄金周又要来了!每年的休假都是我们最盼望的日子,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学生可以说是非常兴奋,难得有机会能放松。那么话说回来,古代有没有假期呢?

汉代休假制度

我们现在的七天为一周的制度是现在才有的,没有星期制度的古代是怎么休假的呢?早在汉朝之前关于假期是没有具体的记载,比较固定的休假制度是从汉朝开始的。

汉朝的公务员也有和我们现在的休假,我们现在称为是周末,而古代称为是“休沐”。“休沐”是来自于先秦时期的沐浴礼,当时的贵族有定时洗澡的制度,沐浴完毕头发湿漉漉的,没办法戴冠,就不办公拒绝见客人,当时的人称为是“休沐”,可以说是休假制度的雏形。

古代休假制度图解 古代没有星期制度怎么休假(2)

到了汉代的时候,“休沐”的意思不仅仅是沐浴,还多了定时休假的含义。当时的官员长期从事脑力活动,平时都是在单位,也回不了家。汉代官方规定,实行五天一休沐的制度。也就是每五天休一个单休。

除了平时的五天放一次假之外,重要的节日也有休假。当时的节气对于是重要的节假日,古代的夏至还有冬至都能放假,可以在家休息两天。《后汉书.礼制》中记载:在冬至的前后两天,君子可以修养身体,朝廷百官不办公,夏至也是如此。古人认为每到伏日的时候,会有万鬼行,不适合出行,所以整天闭门,官员也会也会单独放一天假。

古代休假制度图解 古代没有星期制度怎么休假(3)

除此之外,汉代的官员大年,也就是正月初一,立春以及社日、腊日都会放一到三天,但是并没有严格的规定。算下来,一年休息的时间有70多天

唐代休假制度

到了唐代,官员的假期制度又进行了调整,而且假期也越来越多。古代日常的休假叫做旬假,也就是每隔十天放一次假。在唐朝初期,虽然有这样的规定,但是苦逼的官员照样还要来上班。直到唐高宗时期,才开始认真实行。

除了日常的休假,唐代的官员也有各式各样的假,每到春节、冬至的时候都会有一个黄金周,放七天假。寒食节和清明节正好相邻,也会放四五天,好的时候甚至会放七天,所以古人在清明出去郊游应该就是赶上放假了。

古代休假制度图解 古代没有星期制度怎么休假(4)

在腊日、夏至的时候放三天假期,在正月、三月三、九月九、立夏、立冬..各休一天,算下来总共就有17天。

各种小节日也会休假,比如说正月晦日会休假一天,释迦摩尼的生日会放假。天宝年间,老子的生辰2月15日也会放假一天,后来改为3天。唐玄宗的时候,每到自己生日的时候也会放假,有时候是一天,好的时候会放假3天。

古人以农业为重,每到丰收时节,就会放假,一般来说放半个月,也就是15天的长假。在九月份的时候,因为北方渐渐天气变凉,也会放15天的假期,名为“授衣假”。

古代休假制度图解 古代没有星期制度怎么休假(5)

唐代除了节日的各种假期,官员还有探亲假、婚假,反正家里有点事就能回家,可以说是相当人性化。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休假时间比较长的,甚至比我们现在的假期还要多,是不是已经酸了。

宋代以后休假

宋代的时候延续了唐代的旬假制度,旬假加起来合计是有36天。寒食节以及冬至会有一个黄金周,放假七天。夏至以及腊日会休假三天。像各种节气以及重要的节日也会零零总总的放一天假。

算下来一年可以休假100多天左右。朝廷有时候还会放朝假,在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忌日还会放国忌假。可可以称得上是古代放假时间最长的朝代了。

古代休假制度图解 古代没有星期制度怎么休假(6)

到了元代,大概因为统治者是异族人的原因,对假期这种事情不是特别重视。官员一般很少能放假,零零总总算下来也只有半个月左右。

明朝皇帝比较奇葩,自己是个工作狂魔,对下属也是相当严苛。太祖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只有在冬至、元旦、正月十五,加起来也只有半个多月的假期。家里有事请假也是相当不好请,要是被领导偷偷发现请假偷懒,后果可以想象。

直到朱元璋去世之后,官员的的假期才多了三天。在明朝上班也是相当苦命,不仅工资低,休假还少。默默地哀叹三秒。

古代休假制度图解 古代没有星期制度怎么休假(7)

到了清朝的时候,休假制度就比较正常。延续了之前的旬假制度。在节假日也会休假。像重要的节日中秋、端午、元旦,都会按照规定休假。尤其是在正月里放假叫做“封印”,大概能休假一个月左右,也是相当人性化。零零总总能休息40多天。

结语

所以说,我们现在的休假制度很多都有古代的影子。古代人在休假的时候,不仅可以在家精致的将自己收拾一番,还可以在家和朋友一起聚会喝酒,天气好的时候出去游玩。看看各朝各代的休假制度,你更pick哪个?


参考文献

范晔:《后汉书.礼制》

张艳玲:《汉代官吏的休假制度初探》

林剑鸣:《中国古代官吏的休假制度与婚姻家庭》

孔潮丽:《明代官员的休假制度》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历史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历史。期望用历史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