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谷传说的故事 香山谷传说杨水河

鸳鸯谷传说的故事 香山谷传说杨水河(1)

溢馥尽染的香山

香山谷传说

杨水河

香山居士香山谷

鸳鸯谷传说的故事 香山谷传说杨水河(2)

洛阳龙门伊阙

香山,杏花带雨,山以香而远播;香山,金瓦红墙,香以山而知名。香山既与自然风物联袂,又同道佛禅义结缘。东起福建厦门,西望甘肃陇南,南自粤桂两广,北到北京西山,凡三十一座(另说三十六座)香山,植根于华夏的广袤大地,绝佳风光与人文情怀相得益彰。尤其是历代圣贤先哲、文人墨客,更是与天南海北的座座香山结下不解之缘。这林林总总里,大诗人白居易当属一位。衷情于此的乐天(白居易字)大人,在 “字”之后,竟又把“香山居士”取为自己之“号”,喜爱香山之殷殷深情足见一斑。跻身唐代三杰(李白、杜甫、白居易)诗人之一的白乐天,才华卓然,千古罕见,且体恤苍生的爱民情怀涌满胸间,走遍名山大川之中的香山或许成了他的情切切,意绵绵。不仅自出任河南尹起来到洛阳城后,就对伊水中流、与卢舍那(龙门石窟)对峙并肩的洛阳香山(龙门东山)挚爱有加,此后的十几年里,几乎再没有远离过洛阳香山。不仅把为元稹撰写墓志铭的六七十万贯润笔钱全部捐给洛阳香山寺的修缮,而且还把与香山寺为邻的琵琶峰作为了自己的终老之地(白园),同苍翠蓊郁(龙门香山)、晨钟暮鼓(香山寺)永不分离。

鸳鸯谷传说的故事 香山谷传说杨水河(3)

千古诗人白居易

鸳鸯谷传说的故事 香山谷传说杨水河(4)

位于洛阳香山琵琶峰顶的白居易陵园——白园

告老辞官、安居洛阳香山脚下的白居易,昏晨午间,除了继续作诗吟诵、或邀三五文友于九老堂唱和品茗之外,就是游历采风于洛阳城内、四郊的山水风物、市井村落。这一日阳春清晨,兴致昂然的香山居士起身履道里(白居易居所),穿过熙熙攘攘的繁华街市,出得洛阳北门。沿东续的崤函古道(俗称小官道),走过大福先寺,又经过白马寺,再过金龙寺,接着途径普救寺(唐普救寺遗址位于偃师首阳山镇石桥村),不觉正阳时分,便到了邙山与虎头山之间的首阳山脚下。这不就是昔日“不食嗟来之食”的伯夷、叔齐二大贤过往旧地吗?

鸳鸯谷传说的故事 香山谷传说杨水河(5)

洛阳香山寺

停车驻足,举目望去,白“诗魔”、白“诗王 ” 一下子被这里满目苍翠的秀山群峰所吸引。沿羊肠小道北行一二里(这里是笔者故乡所辖的一个小自然村,叫北沟),刚入谷口,豁然开朗。只见这儿山谷内青草拥道,田畴齐整,峰峦叠嶂,云飞鸟唱,香椿满眼,馥香扑鼻。阳春三月,桃红杏白,蜂飞蝶舞,清香怡人。昨夜新雨,落英缤纷。见一着长衫、慈眉目、面容清癯,文人模样的来客,乡亲们或开门相迎,或停下手中的活计,扶老牵小纷纷围拢过来,问寒嘘暖,让凳敬茶,好不热闹。历经“安史之乱”之苦,又日日目睹战乱频仍、满目疮痍、贫富悬殊,民不聊生(他曾以现实主义笔调含泪写就充满悲悯情怀的《卖炭翁》等名篇佳句)的白居易,不仅为这里山靑水秀的美景兴奋不已,更被乡亲们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福祥之地所深深感染,便兴致盎然地与村民们攀谈了起来。午后,在乡亲们的陪伴下,白居易游览了首阳峡谷和附近的上洞、下洞(庙宇)。夜里弃履上炕,在清凉温馨的窑洞里与大家海阔天空,毫无倦意……

鸳鸯谷传说的故事 香山谷传说杨水河(6)

白居易与卖炭翁

翌日晨起,乡亲们除为这位读书人做好了可口饭菜,还精心准备好文房四宝,诚邀白居易赐予墨宝。白居易慨然应允。昨日满目的旖旎风光,春夜良宵的安然熟睡,此刻涌现在这位“诗魔”眼前、耳廓、脑海和胸腔里的是:山峦巍峨(首阳山),清泉潺潺,杏花白红,香馥四溢,名人遗风,千古犹存,乡民淳朴,“桃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再世……这不又是座心中的美景香山吗?!只见大诗人展纸蘸墨,抬腕举笔,挥毫泼墨,一气呵成——“香山谷”三个苍劲有力的行书大字。立刻赢来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和由衷掌声。大家纷纷伸出拇指点赞:这怕不是一般的读书人,怕是位学富五车、汗牛冲栋的大学问家吧!村民们挽着白居易的手依依惜别之后,旋即商量一致,如此这般。请来名匠把白居易题写的翰墨佳品“香山谷”,虔诚而又恭敬地镌刻在了谷口迎客的一块硕大翡翠石上。从此他们再不用“北沟”这个太没文化的老村名,就叫“香山谷”,多有范儿。后来不光“北沟”叫“香山谷”了,我们整个村都叫“香山谷”了。再后来村民们把“山”和“谷”合二为一“峪”,所以笔者故乡的正式名字就叫“香峪”了。很久以后,大家才知道当年幸游香峪并题词的那位饱经沧桑、挂怀黎民、嫉恶如仇、既著有《卖炭翁》《秦中吟》、又吟唱出《琵琶行》《长恨歌》的大学问家,就是名垂千古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这就使得乡亲们更惊叹不已的了。自己的村子竟是千古不朽“诗王”之造访之地;自己的村名竟是万世流芳“诗魔”之亲题所赐。这对于名不见经传的一寻常村落,可谓亘古从未,绝无仅有。自打“香山谷”以至“香峪”的村名叫响后,千百年来就再也没有过更改。除非不知晓村名来历的些许外人,家乡的世世代代,赓续承继,谁都会对村名珍惜百倍。尽管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汉字简化国家已推进了数版,图省事的话,左右单独成字、笔画繁至“十划”的“峪”,完全可以写成王字加一点的“玉”,虽然从字面到字底,“玉”字也非俗。可乡亲们无论长幼妇孺,谁都不肯。至此笔者才体会到乡亲们为何一提起自己的村名就眉飞色舞;就滔滔不绝;就情不自禁;就容光焕发!文化、文豪、文脉与家乡梦牵魂绕。是否这就是文豪曾经播下的崇尚耕读传家的文化火种?就是文脉不息的绵长无尽、历久弥新呢?且听下回分解。

鸳鸯谷传说的故事 香山谷传说杨水河(7)

白居易曾经题词的香山谷

香山谷里尽芬芳

千年的不居时光,经历了沧桑漫长与几多蝶变,也养育了优良传承和潜滋暗长。古往的乡事村志无奈泯灭于战火与苦难之中,只有换了人间的一九四九之后,才使得千年村落“香峪”,重获包括文脉与文化在内的熠熠新生。

鸳鸯谷传说的故事 香山谷传说杨水河(8)

今日香峪村

乡亲们或许谁也没有想到,文豪 “诗魔”白居易给香峪村题了村名,闻名遐迩,薪火相传的千年之后“香峪”村,竟破天荒地出了个当代书法大家张海,又名播中外。早年张海在家乡时性格腼腆,不大爱说话。大学毕业后几十年专攻书法,隶篆楷草不舍,继承中敢于创新,集众家之长,自成体系。默默无闻,不急拒燥,一路跻身大家,走到当代中华翰墨的巍巍极顶(曾连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主席,现任中国书协名誉主席)。身居高位仍不离文房。潜心创作,继续登攀。

鸳鸯谷传说的故事 香山谷传说杨水河(9)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张海

张海其书法四体皆能,以隶书、行草为最著。篆书得力于杨沂孙,行书出自"二王",草书追张旭、怀素神韵,楷书以《张猛龙碑》为宗。早年隶作求其精美,取《乙瑛碑》之骨肉停匀,《封龙山》之宽绰古雅,《礼器碑》之变化如龙,自家风貌。后潜心研究汉代简书,以行草飞动圆劲的笔触,写庄重醇厚之体,形成了具个性的草隶,为书界所公认。其作品曾赴西德、芬兰、新加坡、日本、加拿大、法国、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多次展出,并参加全国第二、三、四、五、六、七届书法篆刻展览,日中代表书家作品展,中新(新加坡)书法交流展,世界和平年书展,中日书道交流展,日中著名书家百人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书法名作展等各类展览。作品被收录于《中国新文艺大系》、《现代书法选》、《古今书法选》、日本《临书大系》等百余种作品集,国内博物馆、碑林多有收藏、刻石。出版有《张海隶书两种》、《张海书法》、《张海新作选》、《张海书增广汉隶辨异歌》等,在当今书坛产生了广泛影响。

鸳鸯谷传说的故事 香山谷传说杨水河(10)

张海作品

张海曾随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日本正式访问,并在温家宝主持召开中日文化界知名人士座谈会上发言,建议创造条件举办中日青少年书法竞赛和高层书法交流展。中日文化交流活动结束时,张海和日方的柳田泰山挥毫泼墨,分别书写了温家宝总理此次访问时所作的汉俳和辻井乔先生"和对"温家宝总理的汉俳。两幅作品异曲同工,交相辉映,传递着东方文化的神韵和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2008年,张海受邀拨冗辞请专程回到家乡,参加奥运会洛阳火炬传递的第一棒,并为《洛阳晚报》挥毫报头(《洛阳日报》报头为毛泽东亲题)。他的书法佳作更为晖映中原大地、河洛风韵增色添彩。

鸳鸯谷传说的故事 香山谷传说杨水河(11)

张海受邀回故乡参加奥运会洛阳火炬传递

从“香山谷”走出的大书法家张海,无法不能不使包括故里乡亲们在内的偃师上上下下倍感欣喜,并在他的母校偃师一高对面,建起了大气敦厚的张海书法艺术馆。郑州大学还聘请他出任该校美术学院院长。

鸳鸯谷传说的故事 香山谷传说杨水河(12)

张海书法艺术馆

鸳鸯谷传说的故事 香山谷传说杨水河(13)

张海为《洛阳晚报》题写报头

笔者在另一拙文就《香山居士香山谷》里曾说到乡亲们崇贤向文,书写村名“香峪”时,宁繁(峪)舍简(玉)。可或许是冥冥中“香峪”似乎同“玉”,也前世有缘,今生相连。这就不能不牵出故乡的另一段佳话——人民艺术家、豫剧大师常香玉了。“香峪”村在十里八乡算是个大村,西半个村大多姓杨,早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徙而来;东半个村大都姓常。据说常香玉家祖辈一支原先是从香峪走往他乡,但一般说起来常大师祖籍为于偃师东邻的巩义。常香玉一家与香峪先天结缘。年幼时因家贫寒时她常回香峪探亲度日,有时候一住就好长时间。香峪有年年闹社火、唱大戏的传统,还落了个“蔡庄有钱好置地,香峪有钱好唱戏”的名声。加之常香玉从小就爱看戏,一来二去常香玉回香峪就跟着学起戏来。学着唱,唱着学,越唱越能唱,越唱越唱得好。唱遍了河南,唱响了中原,唱红了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河北、山西、湖北、安徽、山东,唱出了大半个中国。从旧社会唱到新中国,从国内唱到了朝鲜。凭着唱为抗美援朝捐出了“香玉号”飞机,唱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明星,唱成了国家剧协副主席,唱成了“人民艺术家”。

鸳鸯谷传说的故事 香山谷传说杨水河(14)

“人民艺术家”常香玉

上世纪末国字号工程——黄河三门峡大坝艰难建设之际,常香玉亲率河南豫剧团赴工地,连演名剧《花木兰》慰问大坝职工。香玉曾遇到香峪老乡、工程局干警笔者的父亲时,那真是见到了娘家人,亲热得不得了。她握紧笔者父亲的手不住地说,回去时一定带我向乡亲们问好,找机会再回去给老少爷们唱上几段。娘家,我一辈子都不会忘。多年了,村里的乡亲们时常说起香玉闺女,无不夸赞说:香玉这闺女把咱香峪唱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可叫咱香峪扬名啦!每每说起家乡时,无论远近的老乡们,首先要说大诗人白居易赐题的村名——香峪,接着就会说“香山谷”出了两个名满天下之绝佳:当代中国书魁张海、梨园翘楚香玉。

鸳鸯谷传说的故事 香山谷传说杨水河(15)

当下的香峪小学

也许是故乡深深扎根于生生不息的文脉之中,家乡人世世代代就浸润在这“文”、“书”、“艺”的熏染之中。长期以来家乡的读书人、教书人就最受人尊敬;尊师重教、捐资助教蔚然成风;舞文弄墨、习贴练字者更是父传子承,师徒相授,连绵不断。民国年间,香峪村大街就曾出现过私塾先生杨全海,小学校长张荣立等。南街乡绅富户常庆元老先生,一生节俭但热衷于教育,慷慨捐资为香峪小学兴建校舍,盖起了一栋二层教学楼,成为培育几代乡梓学子的启蒙摇篮。笔者就是在这里的楼下到楼上地读完了小学。这里留下了乡邻传颂的佳话美谈。

鸳鸯谷传说的故事 香山谷传说杨水河(16)

香峪村曾出了大学生“教师队”的南街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还是南街的四队(现在叫村民组)成了大学生“教师队”,小小的一个三二十户生产队一下子出了七八个大学生。那全香峪村就更多了:北京邮电大学的,中国矿业大学的,西安交通交大学的,河南大学的,郑州大学的……这些自香峪村走出的后辈们,学成归来大都当了或志在四方、或反哺故土的老师。他们中不少成了武汉体育大学、洛一高、洛实小、偃高、偃师一高等大中小学的名师或中坚。用他们甘愿燃烧自己的蜡烛精神,育出了一代又一代大家健将:其中就有书魁张海的老师常思景,悉心培养出世界乒乓球冠军黄亮的常青和……

鸳鸯谷传说的故事 香山谷传说杨水河(17)

从香峪走出的名师杨根徳执教的洛一高旧址

惊雷掠空般、中断十余年的高考制度恢复后,香峪的又一辈后起之秀更是犹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他们无不在百里挑一的竟考中脱颖而出,纷纷跨入大学校门,一茬接续一茬地绵延文脉。他们——香峪村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以他们的挚爱、勤奋、坚守、聪慧、心血、成功与责无旁贷的自觉担当,为薪火相传、世代赓续的香峪村争着光,扬着名;也在告慰着当年没有枉题“香山谷”的香山居士,绽放和酿造着“香山谷”当今乃至未来的满眼芬芳。

鸳鸯谷传说的故事 香山谷传说杨水河(18)

薪火相传 文脉绵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