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敦煌乐器厂官网(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成立)

上海敦煌乐器厂官网(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成立)(1)

今天上午,由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改制而来的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上海民乐老品牌“敦煌牌”由此开启了新的征程。该公司总经理王国振表示,接下来公司将致力于打造国际文化交流平台,让“敦煌牌”品牌成为国际上一张亮眼的中国民乐文化名片。

据悉,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成立于1958年,是一所制作吹、拉、弹、打四大类乐器的综合性民族乐器厂,并于1962年注册了“敦煌牌”商标,开启了上海民族乐器制作规模化、系统化发展的新阶段;6月23日,在市国资委领导下,上海联社顺利完成了对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混合所有制改制工作,并引入上海红双喜(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上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两家企业持股。

王国振表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公司将大力推进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产业链延伸,布局四个平台经济建设——音乐教学和配送平台、非遗文化传习平台、测试鉴定平台、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生态圈,向中国民族乐器行业优秀文化的承载者、创新驱动的领跑者、走向世界的开拓者迈进。“目前,企业已持续参展中国上海、美国阿纳海姆、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乐器展,还走进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海亚信峰会、中国进博会、孔子学院、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等处进行民族乐器展演活动,未来还将进一步担起弘扬中国乐器文化的使命,走出国门,不仅持续参展让世界了解、认知、喜爱中国乐器与音乐文化。”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公司前身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发展历程。

起步——“敦煌牌”民族乐器的诞生

上海是中国民族乐器文化的发展重镇,其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嘉庆年间。1956年,上海民族乐器业实行合作化,86户民族乐器制作坊合并为7家生产合作社。1958年,合作社改组成立三家地方国营工厂,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自此成立,成为制作吹、拉、弹、打四大类乐器的综合性民族乐器厂,并于1962年成功注册了“敦煌牌”商标,开启了上海民族乐器制作规模化、系统化发展的新阶段。

民乐一厂在建厂初期便汇集了上海滩优秀的民族乐器制作师,他们不用担心原材料采购和市场销售问题,卸下了“柴米油盐”的重担,使用上了“大企业”才有的“难得一见”的机器,制作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S型岳山21弦古筝成为主流形制、琵琶八字音条发明向行业公开推广、改良版的冬不拉和艾捷克名扬新疆乐坛、合作改制的“雪梅月琴”倍受京剧和民乐界推崇、合作推出的革胡等新型乐器成为我国民族低音乐器的重要成果……在推动民族乐器行业的发展上,“敦煌”乐器人始终冲在第一线,以脚踏实地的精神艰苦创业,成果显著。

发展——踏实勤恳地走过“激情燃烧的岁月”

六七十年代的“八大样板戏”给民族乐器带来了一定的发展空间,民乐一厂以踏实勤恳的品格,一心一意抓生产、抓质量、培养人才、创新工艺,提高了“敦煌牌”乐器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同时,企业开展了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活动,专用设备总数达300余台,全自动琵琶共鸣体仿型铣床、液压直弓、弯弓机、琴弦钢绳机、压扁机等设备的研制成功,不仅使民族乐器生产从单纯的手工操作中得到初步解放,而且规范了乐器的生产、提高了工艺质量。70年代,“敦煌牌”乐器产品达到4大类500多个花色品种,“敦煌牌”琵琶、二胡、古筝、笛、巴乌等产品质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考验——借庙躲雨、留根保苗

1978年之后,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历史新阶段,随着西洋音乐的大量涌入,“钢琴热”“吉他热”“流行音乐热”风起云涌,民族乐器生产企业困难重重。面对这场“无止境”的遭遇战,“敦煌”乐器人并没有退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们根据上级精神“借庙躲雨,留根保苗”,寻求自救良策,不仅生产风车、彩蛋、圣诞老人、木偶等外销工艺品,还研制了多功能直吹笛,引进了流水线安装雅马哈电子琴,用多种办法来度过难关。即便在民族乐器发展的低潮期,“敦煌”乐器人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在全厂范围内开展大规模技术培训和技能考核工作,《琵琶制作》《二胡制作》《大阮制作》《三弦制作》《京胡制作》《扬琴制作》《琴弓制作》《琴弦制作》等教材陆续推出,“敦煌”乐器人将宝贵的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以文字的形式系统地记录下来,不仅进一步夯实了企业的技术基础,也对乐器文化的传扬有着继往开来的深远意义。期间,“敦煌牌”乐器获得了国家银质奖、轻工部优质产品奖、上海市优质产品奖等10余项市级以上奖项。

作者:张天弛

编辑:唐玮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