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

轮回千载时光去,历史长歌代相传,大家好,我是轮回千百。

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1)

在世界历史中,要说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我们中华民族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为什么呢,因为往往是一句挺简单的话或者词语,我们都可以理解出多个意思,就比如,前段时间在网上很火的一个小视频,就是"意思"这个词,搞得很多国外友人差点崩溃,好了,废话不多说,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在中国历史中那些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自己中招了没有:

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2)

首先,我们先来普及一下什么是俗语。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的是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文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而俗语的使用,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并且更具有趣味性,而且具有地方的特色。

好了,介绍完俗语的意思,接下来我们进入主题,历史上哪些俗语被误传了呢?

第一句,被误传的"王八蛋"

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3)

王八蛋是汉语北方话中一个非常具有侵略性贬低性及普遍的骂人话。千年王八万年龟,"王八"的字面意思是"甲鱼"(原来写的龟,是不对的)的俗语,但其实背后意思是指依靠妓女为生的男人。这个词语在英语具有近似意思的词语有noinclude。另一种,比较普遍的解释是指王八下的蛋,王八是一个侮辱性的词汇,比如"乌龟吃木炭、黑心王八蛋"。

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4)

根据《史记龟策列传》记 载:"能得名龟者,财物归之,家必大富至千万。一曰北斗龟,二曰南辰龟,三曰五星龟,四曰八凤龟,五曰二十八宿龟,六曰日月龟,七曰九洲龟,八曰王龟。"在贬龟之风日甚的时候,好事者将最后一种名龟"八王龟"简单地调换顺序,就成了"龟王八"或"王八龟"了。人们的想象力实在惊人,玩起了文字游戏,将八项德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也联系上了,因"王,忘"谐音,于是"王八"演化成"忘八"了。

"忘八"便是八项德行中缺最后一项即无"耻"了。事有凑巧,在北宋欧阳修撰《新五代史》中,书曰:"王建少时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盗为事,里人谓之贼王八。"于是演化出骂人的"王八蛋","王八羔子"等均寓有杂种语言的脏话。

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5)

综上所述:"王八蛋"其实是"忘八端"的讹传,因为中国人自古重视德,认为最重要的排列靠前的有"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古人认为一个人的品行如果以上八德不齐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也是被人不齿的,所以对于那些不忠不孝、不讲信义不廉洁自律、不知羞耻、不懂礼节的人以"忘八德"斥之。当然被斥为"忘八德"的人并一定是八德全无,在这八德里违反一项或者一项以上就斥之"忘八德","八"是个概数不是确数。 在长期的口传过程中"忘八德"被讹传为"王八蛋"与三个字组合读音有关,因为"忘八德"出现在口语中是呼出来的,不是念出来的,被呼的词语在汉语里是有讲究的。比如祭文、经文是送出来的,人名、口号等一般是呼出来的。呼出来的词语要求音调平仄有韵铿锵有力,所以在起名时这是其中要注意的方面之一。"忘八德"(平、平、平)三个字的组合,违反了被呼词语铿锵有力的规范,所以在口传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被平仄押韵的"王八蛋"(平、平、仄)所代替,一代传一代,最终让好多人迷失了这个词语的本意。

第二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

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6)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一个文化术语。指的是三个副将的智慧能顶一个诸葛亮。

另一种说法:"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能顶一个诸葛亮,民间流传中被说成了"皮匠"。同义词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

关于这句俗语有着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说的在三国时期,有一天,诸葛亮到东吴作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其实,这是诸葛亮先生要掂掂东吴的分量,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造塔。那宝塔要求非常高啦,单是顶上的铜葫芦,就有五丈高,两千多公斤重。孙权被难住了,急得面红耳赤。后来寻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铜葫芦模型的人,便在城门上贴起招贤榜。时隔一月,仍然没有一点儿下文。诸葛亮每天在招贤榜下踱方步,高兴得直摇鹅毛扇子。

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7)

那城门口有三个摆摊子的皮匠,他们面目丑陋,又目不识丁,大家都称他们是"丑皮匠"。

他们听说诸葛亮在寻东吴人的开心,心里不服气,便聚在一起商议。他们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终于用剪鞋样的办法,剪出个葫芦的样子。然后,再用牛皮开料,硬是一锥子、一锥子地缝成一个大葫芦的模型。在浇铜水时,先将皮葫芦埋在砂里。这一着,果然一举成功。诸葛亮得到铜葫芦浇好的消息,立即向孙权告辞,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了。"三个丑皮匠,胜过诸葛亮的故事,就这样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俗语。

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8)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的人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第"副将"这句俗语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而第二则故事是来自于小学语文课本一篇名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文章,文章中写到诸葛亮带兵过江,江水湍急,而且里面多是突出水面的礁石。普通竹筏和船只很难过去,打头阵的船只都被水冲走触礁沉没,诸葛亮一筹莫展,也想不出好办法,入夜来了三个做牛皮活的皮匠献策。

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9)

告诉诸葛亮买牛,然后把牛从肚皮下整张剥下来,封好切口后让士兵往里吹气,做成牛皮筏子,这样的筏子不怕撞,诸葛亮按此方法尝试并顺利过江。之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民间谚语广为流传。

第三句,"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

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10)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的意思是指要想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用来比喻要达到某一目的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其中孩子指的是有目的性地引人上钩的食物。

我们光看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想想其实挺胆寒的,因为,如果只是为了打到一只狼,而不惜去让一个孩子冒着丢掉性命的危险,这种做法实在是太残忍了,而且代价也未免太大了。

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11)

所以小编查了资料以后才知道,原来这句俗语的本来面目是"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意思是说要想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这是因为狼生性狡猾,且体格强壮,能奔善跑,一旦被猎人发现,它不是东躲西藏,就是逃之夭夭。猎人若想逮住它,往往要翻山越岭、跑许多山路;而爬山路是非常费鞋子的一件事情,再加上古人脚上穿的多是草鞋、布鞋,很不耐磨。

所以,在古时候,人们往往要在磨破一两双鞋子之后才有可能捕捉到狼,如果舍不得费这一两双鞋子就很难捕到狼。就这样,"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这句俗语就诞生并广泛流传开来了。

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12)

那么,这句俗语怎么会由原来的"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变成了现在的"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了"呢?

经过查阅资料,原来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是没有j、q、x这三个音的,现代汉语中的j、q、x一部分来自古时的g、k、h,一部分来自z、c、s。所以,在古汉语中"鞋子"不读作"xie子",而是读作"hai子"。

后来,"hai"音分化,一部分仍读作"hai",另一部分则读作了"xie","鞋"字即属于后一种情况。但是,在我国山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上海、广东等地的一些方言中,"鞋子"却一直被读成"haizi"。时间一长,人们就习惯性的将"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误记为"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了。

第四句,"无毒不丈夫"

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13)

无毒不丈夫是一个讹传的俗语(成语),它的原句是这样的:"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很多人因为平仄关系,质疑度字应换成毒,其实这里的度,读duó的音,意为推测、指定大计的能力。

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14)

讹意解释为:"要想成就大事业必须心狠手辣,技高一筹。"但是,自古以来,能够成就大事者,罕有手段毒辣还能得民心者,三国中的曹操也只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些狭隘,而根据正史中记载,曹操此人'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绝非心狠手辣小人之辈。

第五句,"不到黄河心不死"

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15)

不到黄河心不死,指的是不到无路可走的地步是不肯死心的,比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自刎的地方。后人将"乌江"讹传为"黄河"。

关于这句俗语还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故事是这样的,说在古时候,有一个名为柳生的小孩子,家境贫寒和母亲相依为命,每天帮家里干完活以后,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到家后面的山林里去听各种鸟叫的声音,时间一长,柳生也慢慢的学会了模仿这些鸟叫的声音,经常可以招来好多鸟和他同乐,就这样时间很快的过去了。

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16)

这一年柳生十六岁了,有一天,他的母亲由于长年劳累过度得了重病,需要很多钱看病,但是,柳生没有这么多钱,就在柳生急得不知所措时,邻居告诉他,说对面的村子,有一位黄员外要买一名年轻力壮的家丁,只需要帮他工作十年就可以拿到十两银子,柳生看着病重的母亲决定去找那个黄员外,黄员外看柳生身强体壮的就把他留了下来,让他负责花园的工作,但工钱只是先付了一半,但是这些钱也足够给自己的母亲看病用了,就这样柳生留在了员外家打工。

话说这位黄员外有一个女儿,名为黄莺,长得很漂亮,对什么事情都不在意,唯独喜欢养各种各样的小鸟,最喜欢的就是金丝雀的叫声,柳生在花园工作的时候每次都能听到各种鸟叫声,时间一长就有了好奇之心,于是就想找到原因。

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17)

柳生随着鸟叫声终于找到了原因,此时,映入柳生眼帘的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面,只见一个可爱漂亮的少女正在百鸟之中聆听者一只金丝雀的歌唱,金丝雀歌声优美轻灵,少女美丽脱俗,这很快打动了柳生的心,但是柳生知道自己只是痴心妄想,便将这份情感深深的埋在心里,时间过得很快。

转眼间,两年时间过去了,柳生这中间只回过家一次,还是在母亲去世的时候,其他时间都是在照顾着花园里的那些花花草草,他很细心的照顾这些花草,希望这些花盛开的时候可以引起少女的注意,但是少女却只在乎那只金丝雀,除此之外少女眼中再没有了任何其他的东西,时间飞快,有一天那只金丝雀寿命走到了重点,离少女而去,少女非常伤心,整日以泪洗面,她的父亲看到女儿如此伤心,就又给她买了一只金丝雀,但是少女还是思念死去的那只金丝雀,还是那样的伤心,柳生看到这一幕,非常心痛,他想要帮助少女,于是他回想着那只金丝雀的叫声,竟然被他给模仿了出来。

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18)

一天, 柳生躲在花丛中模仿金丝雀的叫声,那少女听见熟悉的叫声便高兴坏了,以为是金丝雀死而复生了,结果下来寻找,看到的确是柳生,心里非常失望,但是又很好奇,于是就让柳生教自己鸟叫声,柳生自然是乐意至极,可是鸟叫声哪是那么好学的,学了一段时间以后,少女学不会就不学了,让柳生以后叫给她听,柳生就将自己以前会的那些鸟叫声汇合到一起唱起了鸟语,结果招来了好多鸟儿一起歌唱,少女见到了这一幕可是高兴坏了,两人就这样,时常在一起与百鸟同乐,最后日久生情。

但是,好景不长,这件事情被少女的父亲黄员外知道了,黄员外非常生气,吩咐家丁将柳生抓了起来,打了个半死,又叫人把柳生抬到附近的黄河扔了。

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19)

少女听说了这件事以后,顿时气血攻心喷出了一大滩的鲜血,便死去了,接着众人就看到一只美丽的单翅小鸟,从黄莺的心口飞了出来,小鸟不会叫,只是朝着黄河的方向跑去,这鸟只有右翅也不会飞,一些人看了奇怪便跟了过去,那鸟虽然不会飞,但速度却是很快,不一会便追到了黄河边,本来还有一口气的快要被扔下黄河的柳生,看到了这只小鸟也便把双眼合上,接着被众家丁甩了下去,就在这个时候,被甩下黄河的柳生也从心口跳出一只和那美丽小鸟一般但只有左翅的鸟儿,从刚要落下黄河的尸体上跳起,和那少女变成的只有右翅的鸟儿合在一起,飞向了天空,那鸟儿唱着属于她们自己的歌,飞向那属于他们的幸福。这小鸟儿的叫声美丽无比,众人都被它的啼叫声吸引了。

后来人们就说,那会唱歌的鸟便是柳生的心变的,而那不会唱歌的鸟便是黄莺的心变的,两人真心相爱死后也变化成了鸟儿,人们便把这种鸟儿称做比翼鸟,从此世上便有了比翼鸟了;也有人被柳生的毅力打动了,便道: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是下定了决心做某件事。世上便有了这句话了!

第六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20)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指古礼认为女子出嫁后,不论遇到何种情况,都要与丈夫和谐共处,朴朴实实,恪守妇道。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俗语是从"嫁稀随稀,嫁叟随叟"谐音讹化而来的。"稀"为少年,"叟"为老者,古人的婚姻只能听凭父母安排,两人甚至在结婚前都不知道对方是老是少,是美是丑。对对方的印象仅能从父母与媒人的话中想象,所以等看到对方的时候, 无论是好是坏都已成定局,只能认命了。不过,也有人认为这一俗语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为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和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但从词的对称性构成来看,"稀"和"叟"正好相对,比"乞"更合理。

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21)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第七句,"狗屁不通"

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22)

"狗屁不通"意为指责别人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

"狗屁不通"最初是"狗皮不通",因为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所以"狗皮不通"就是以狗的身体的这一特点而言。

在清代小说中"放狗屁"一词十分常见,狗屁不通应当是从狗屁引申而来的。

第八句,"无奸不商"

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23)

无奸不商,是贬义词,意思是不奸诈就不能作商人,亦可理解为商人都是奸诈的。常与无商不奸连用,不奸诈就不能作商人,反过来的"无商不奸"意思就是商人都是奸诈的。

"无商不奸"是后人杜撰的,原为"无商不尖"。"无商不尖",出典为旧时买米以升斗作量器,故有"升斗小民"之说。

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24)

卖家在量米时会以一把红木戒尺之类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银货两讫成交之后,商家会另 外在米筐里氽点米加在米斗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撮"尖头",尽量让利。量好米再加点添点,已成习俗,即但凡做生意,总给客人一点添头。这是老派生意人一种生意噱头,这一小撮"添头",很让客人受用,故有"无商不尖"之说。

"无商不尖"还体现在去布庄扯布,"足尺放三"、"加三放尺";拷油拷酒都有点添头;十里洋场的上海,在王家沙吃小笼馒头免费送蛋皮丝开洋清汤,"老大昌"称糖果奉送两根品牌三色棒头糖。总之,商家尽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获得客人的赞许和肯定,这些行为和做法都可以叫做"无尖不商"。

第九句,"有眼不识金镶玉"

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25)

有眼不识金镶玉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人们通常用来形容人见识短浅,孤陋寡闻,缺乏辨别事物的能力。

有眼不识金镶玉"这句俗语原来是由有眼不识荆山玉的谐音而讹传而来的,而关于有眼不识荆山玉"这句俗语还有一个凄婉悲戚的故事。

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26)

说实在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看见一只凤凰鸟落在荆山上的一块青石上,古时相传凤凰鸟不落无宝之地,于是,卞和就认定那块青石中必有宝玉,便把它开采下来献给了当时的皇帝楚厉王。楚厉王下令叫来玉石工匠前来辨识,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楚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下令命人砍下了卞和的左脚,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卞和就又把这块青石献了出去,楚武王又命玉工仔细辨识,玉工,仍然断定这就是一块石头。于是,卞和又因为欺君之罪而失去了右脚。

推荐几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历史中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27)

楚武王死后,楚文王继位。卞和抱着青石在楚山下痛哭,一直哭得泪水流尽、眼中滴血。楚文王听说此事后,感到很奇怪,便派人去问他:"天下受刑被砍掉脚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如此悲伤?"卞和答:"我悲伤的不是被砍掉了双脚,而是美玉被当成石头、忠贞之士被当成骗子。"楚文王听后便命玉工剖开青石,发现里面果真是一块稀世宝玉。

后来,为了彰显卞和之名,楚文王亲自为此玉命名,这块宝玉即是大名鼎鼎的"和氏璧"。因和氏璧出自荆山,所以后人又称之为"荆山玉",于是就有了"有眼不识荆山玉"的说法。

好了,本期的文章就到这里了,大家还知道那些有趣的俗语,欢迎留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