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这种小虫要注意了(注意注意这种小虫子正处于活跃期)

胶东在线6月18日讯(通讯员 王朝霞 刘正毅)近日,烟台某乡镇卫生院门诊来了一位特殊的就诊者小王,原来小王小腿上有一只自己拽了半天拽不下来的“虫子”,这虫子死死咬在小王腿上。门诊张医生了解到,小王近几天到山上干活,今天才发现小腿上有个黑点越来越大。张医生说,这是蜱虫,靠吸血为生。

家里有这种小虫要注意了(注意注意这种小虫子正处于活跃期)(1)

什么是蜱虫?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蜱虫叮咬?烟台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制专家给大家详细介绍介绍。

1.什么是蜱虫?有哪些习性?

蜱虫,俗称草爬子、狗豆子、牛虱,与蜘蛛是近亲,属于蛛形纲寄螨目蜱总科。多生活在灌木丛、草地、山地泥土中等。我国已发现的蜱虫有百余种,其中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能传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主要是长角血蜱。烟台是长角血蜱的分布地区。

蜱的生活周期分卵、幼虫、若虫、成虫。蜱以吸血为生,幼虫、若虫、成虫都吸血,其吸血目标极为广泛,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且吸血时间较长,一般需要数天。

蜱虫的活动范围不大,以数十米为半径,等待动物或人经过。蜱虫等待宿主时有其独门利器。在蜱的前足末端,有个特有的嗅觉器官-“哈氏器”,对动物的汗臭和呼出的二氧化碳极其敏感,当与宿主相距15米时,即可感知,由被动等待到主动等待——张开双前肢,一旦接触宿主就会攀附而上,寄生吸血。

2.蜱虫有哪些危害?

蜱虫堪称“吸血鬼”!吸血量很大,吸血前的蜱虫很不起眼,只有绿豆大小,难以被发现,但吸血后可膨胀至指甲盖大小,涨大几十倍甚至100多倍。

蜱虫攀上宿主后,在其身体寄生部位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如颈部、耳朵、腋窝、腿内侧、腹股沟等处。蜱虫叮咬吸血的同时会释放一种麻醉物质,所以蜱在吸血时被叮咬的人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蜱虫口器深扎皮肤,叮咬非常结实,后续处理麻烦。

蜱虫可携带多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如莱姆病、森林脑炎、蜱传斑疹伤寒等。尤其是近几年发现的经蜱传播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以下简称发热伴),病情严重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监测数据显示,该病的病死率超过10%!每年4-10月蜱虫活动频繁季节,也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流行季节,发病人群以50、60岁农民为主。

3.如何避免蜱虫叮咬?

这小小蜱虫危害竟如此之大,眼下正值蜱虫活跃期,烟台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制专家温馨提示:到山上农田劳作、到郊外爬山或森林草地游玩时,务必注意做好防护,避免被蜱虫叮咬。需要根据它的习性,反其道而行之。

具体的方法如下:

1.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的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劳作或野外作业需要时,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尽量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不要穿凉鞋。

2.在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DEET,只推荐2岁以上人群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

3.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在墙面、地面发现蜱,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更不要用手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4.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夹住其头部轻轻取下,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对皮肤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无法自行取出,需到就近的医院及时摘除。

5.对蜱传疾病保持警惕,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蜱虫叮咬史。

6.生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居民,应当加强家居环境中游离蜱和饲养家畜身上附着蜱的清理和杀灭工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