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50和60后的养老问题怎么办 从百万富翁被遗弃的惨剧

前些天,一则“陕西58岁男子活埋79岁母亲”的新闻登上了头条热榜,一边是因母亲摔倒瘫痪而起了杀心的儿子,一边是被救活后还担心儿子被重判的老母亲,让人感慨不已!看了很多网友的评论,简单归类总结了一下:

  • 天理难容,没有人性!应该严惩!
  • 久病床前无孝子,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 可能是太穷了,没有钱抚养,所以才埋的。
  • 不孝,是目前农村的普遍现象。
  • 农村养老问题关键是钱。

母子连心,一边连的是血脉,一边连的是亲情,可现在连的竟成了薄凉和官司。

让我不禁想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一边是将所有能给的都给了女儿,却临终前都不得见女儿们一面的高老头,一边是穿着父亲拿命换来的金丝舞裙,忙着参加舞会的女儿们。

农村50和60后的养老问题怎么办 从百万富翁被遗弃的惨剧(1)

小说《高老头》

《高老头》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百万富翁面粉商高里奥老头,自己省吃俭用,为两个女儿,花光了所有的财产和积蓄,搭上了养老金,却惨遭跻身上流社会的女儿们遗弃并孤独终老的故事。

先不说这本小说其余的深层含义,只其中描写的人情凉薄,亲情淡漠已足以发人深省!

01 一面舐犊情深,一面无情无义,是这世间无奈的真实。

小说主人公高里奥老头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做面粉生意发家致富,中年丧妻后,他过度溺爱两个女儿,甚至为了女儿,毫不犹豫地卖掉了自己的终身年金,将自己推向了养老的绝境!

农村50和60后的养老问题怎么办 从百万富翁被遗弃的惨剧(2)

高老头和女儿

他将自己的财富分给两个女儿安娜斯达茜和德尔芬,每人80万法郎做陪嫁。大女儿嫁给了贵族,小女儿嫁给了银行家,得以跃身上流社会。

她们平时穿金戴银,挥霍无度,住在豪华府邸,嫌弃父亲的身份,怕他做买卖影响她们的声誉,她们干脆让父亲停业,搬进了贫民区一所阴冷潮湿,破烂陈旧的沃克公寓。

以前是百万富翁的高老头被女儿嫌弃,后来被人嘲笑,连厨娘都敢欺负他,给他喝猫喝过的牛奶。最可怜的是,临终前都把女儿叫不到床前,送葬更不用说了,连最后的墓地和葬礼都是公寓里的邻居大学生出资代办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的父亲为她们把“自己的生命都预支了”。可姐妹两从来没有考虑过如何善待父亲,却思虑着相互攀比,彼此斗气,需要花钱时,就来找父亲,呈娇献媚,直到榨干了父亲身上的最后一滴血。

就像果实的浆汁已经榨干,果壳只能丢弃。

一旦失去了金钱的供给,高老头的父女之爱便宣告彻底幻灭。

她们宁愿参加舞会,也不愿意看一眼临终前的父亲。

到底是什么冷淡了血脉相连的亲情?

02 残忍事实背后的社会交换理论,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尊老道德观念弱化的原因。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近年来,“虐老”、“虐童”事件时有发生。

农村50和60后的养老问题怎么办 从百万富翁被遗弃的惨剧(3)

法制日报对于不孝行为的专题报道

2019-07-26的《法制日报》刊登了一篇《多地出台文件治理不孝行为 专家:道德失灵,法律补位》的专题报道,文章指出,记者根据公开信息梳理发现,因遗弃老人而承担法律责任的例子并不少见。

农村50和60后的养老问题怎么办 从百万富翁被遗弃的惨剧(4)

四个儿子拒收85岁老母亲

更有甚者,《今日说法》讲过一个故事:四个儿子拒收85岁老母亲,导致新年第一天,老人被活活冻死在儿子门外。司法机关起诉并公开审理了这起案件,四个不孝子也得到了法律的制裁。

尊老道德失灵的背后,是以追求自身利益为目标的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以古典经济学、人类学和行为心理学为基础,把人的行为看成是一种计算得失的理性行为,认为人的一切互动行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最大利益满足而发生的交换。社会交换理论的代际交换模式(Intergenerational exchange pattern)是指亲代与子代、孙代之间沿袭下来的实物与服务交换方式。广义是指社会上各年龄段的人,如老年人,成年人,未成年人之间的物质、服务交换;狭义是指家庭中不同年龄段的人之间的物质、服务交换。

从代际交换来看,很多外出子女价值观变化又淡化了“养儿防老”观念。有的儿女不愿意赡养老人,就是觉得目前自己就算尽心赡养了,得到的报酬也很少,感到不划算。

假如通过赡养老人,可以定期拿到稳定的收入,感觉到付出有回报,那估计很多人就不会虐待老人了。不过。也不排除像高老头女儿的情况,既要榨干老人,也不履行赡养义务。

家家户户和谐美满,就算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亲情合理解决。这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万一家庭代际遇到感情和道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要注意关注双方之间交换的“公平”感受,这可能是经营代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殊不知,有时候父母的“无私”,助长了孩子的“自私”。

拿高老头和女儿之间的代际交换举例子,高老头在女儿心目中的地位和他能给女儿提供的资源息息相关:

  • 绝望父亲的临终控诉,道出了多少老年人的心声。

农村50和60后的养老问题怎么办 从百万富翁被遗弃的惨剧(5)

高老头临终的控诉

对于高老头来说,地狱就是见不到儿女的地方。他临终前回忆这一生,刚给女儿80万法郎的时候,他被尊敬,还可以在女儿的府邸吃饭。

到后来,也只能走侧门偷偷看女儿,有时候不小心说错话了,女儿会狠狠的瞪他一眼,那一瞪就像一把快刀,割破了老人的血管。

再到后来,人老了,身体衰弱了,只能在大街上等女儿路过。

  • 无情女儿的忘恩负义,显透了多少亲情里的薄凉。

农村50和60后的养老问题怎么办 从百万富翁被遗弃的惨剧(6)

《高老头》封面画

他们在父亲的溺爱下长大,读书时,不仅有优秀的家庭教师,还请了伴读小姐。15岁时,便各自有了漂亮的自备马车,生活奢侈华贵,被父亲养的如花似玉,才貌双全。

为了跻身上流社会,出嫁前,她们尽可以挑选“如意郎君”;出嫁时,她们依靠父亲的支持,有别人一辈子都挣不来的丰厚嫁妆;出嫁后,她们已经跨入豪门,父亲已经不再重要,穷奢极欲,挥霍钱财。

父亲还有些财产时,情人欠下巨债,却让父亲偿还,自己想要金丝舞裙,就敢收父亲卖养老金的养命钱!直到父亲身无分文,连面也不见。

  • 传统农耕文明的变迁,动摇了家庭照料的基础。

农村50和60后的养老问题怎么办 从百万富翁被遗弃的惨剧(7)

有苦说不出的农村贫困老人

从代际交换模式来看,在传统农耕时代,农村的家长掌握着家里的生产资料分配权,自身的农耕知识也是一种技术资源。

而现在,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家里老人们掌握的那些耕种技术知识对儿孙辈来说,已经没有用了。反过来,还需要年轻人教老年人刷“抖音”,上“头条”,玩“微信”。

现在流行进城买房,很多老人前半辈子辛苦挣钱养家,后半辈子还要拿出自己的积蓄赞助孩子们买房,因此引起的财务危机和代际居住分离,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家庭照料的基础。

03 农村养老面临着现实挑战,家庭照料功能弱化,养儿未必能防老。

新京报动新闻曾就农村养老难的问题,曾做过题为【农村养老:养儿防老难维继 社会资本稀缺】的深度分析:

“养儿防老”观念一度成为几代父母的执念,然而,“老母亲被亲儿活埋”事件却让人看到农村老无所依的困境。农村养老难和老人在经济上弱势有很大关系。——新京报动新闻

农村50和60后的养老问题怎么办 从百万富翁被遗弃的惨剧(8)

新京报动新闻农村养老困难专题报道

农村大部分老人,都是靠天吃饭,好不容易攒点钱,也都花在了儿女身上。

手头几乎没有积蓄,没钱没资产,没有稳固的退休金,养儿防老还是最主要的养老方式。

如果儿女不孝,或者处境艰难,老人的日子可想而知会有多难过!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54亿,占总人口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亿,占总人口12.6%。

日益加剧的老龄化问题和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给农村养老带来了现实的挑战。

养老模式一般分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三种,我们国家目前的大多数家庭和老人还是依靠“家庭养老”。受多种因素影响,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渐弱化。

  • 大量农村劳动人口向城市流动迁徙,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子女陪伴父母的时间变少。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和流动人口监测数据显示,全国“空巢”老人家庭占比达到32.64%,其中农村“空巢”老人家庭比例为30.77%;含60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的流动比例占24.64%,农村留守老年人口约为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

农村50和60后的养老问题怎么办 从百万富翁被遗弃的惨剧(9)

农村“空巢”老人

  • 家庭结构小型化,削弱了家庭养老的功能。
  • 现在很多家庭都出现了两个劳动者赡养四位老人的的情况,除此之外,还需要抚养1-2个孩子。尤其是出现了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后,养老负担重,经济压力增大。

    04 在人生的旅途上,年华老去如秋叶静美,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弥足珍贵,自己努力了,剩下的自有岁月关照。

    亚里斯多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养儿未必能防老,靠自己才能最踏实,不妨提前为晚年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老年时,仍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 1. 提高养老储蓄意识,转变陈旧观念。

    养老金不仅仅是老年人生活的物质基础,也关系着老年人精神上的安全感。

    时至今日,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高老头”还在溺爱子女,有的不惜把一辈子积累的财富送给子女“啃”,而不舍得给自己的养老保险提个档。

    农村50和60后的养老问题怎么办 从百万富翁被遗弃的惨剧(10)

    警惕“溺爱”和“啃老”

    对于这种现象,每个父母都要给自己提个醒,儿孙自有儿孙福,只有放手,孩子才能长大,切忌为孩子掏空自己。

    愿天下的父母能在养育子女时,少一些溺爱,多一些放手。

    养儿未必能防老,绝大部分人都是孝顺的,无奈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有的子女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导致很多老年人辛辛苦苦一辈子,还是难逃晚景凄凉。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是前世今生的缘分,也是且行且珍惜的修行。

    • 2. 关注国家养老政策,加强经济保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曾在一份答复中就我国目前的养老制度安排进行过详细的介绍。

    农村50和60后的养老问题怎么办 从百万富翁被遗弃的惨剧(11)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我国养老制度安排的介绍

    农村50和60后的养老问题怎么办 从百万富翁被遗弃的惨剧(1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我国养老制度安排的介绍

    目前,全国每个适龄公民包括相应的农民群体都有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国家还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下一步会完善养老服务,鼓励个人 早参保、勤续保、选高档,为以后提供经济保障。

    农村50和60后的养老问题怎么办 从百万富翁被遗弃的惨剧(13)

    领到养老金的农民们

    对于经济条件不好又想多交养老保险的贫困家庭,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可以采取贷款交养老保险的方式,等到有能力偿还时及时还,或者到达年龄领养老金的时候再从中扣除贷款部分。

    相信随着国家的强大,农村老人的生活会越来越有保障。

    • 3. 努力争当新型农民,提升经营能力。

    就在前两天,“两会”期间, 王学坤委员提出的“建立农民退休制度”议案引发了舆论热议,这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民对于农民这个职业的认可,新型农民职业化专业化成了趋势,表达了广大群众对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热烈期盼。

    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变身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广大农民新时代的新追求。

    近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介绍,经过多年培育,我国已经形成一支1600万人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村50和60后的养老问题怎么办 从百万富翁被遗弃的惨剧(14)

    新型职业农民

    作为新时代的农民,现在学习手段多样,网络资源丰富,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学会利用互联网资源,学习一些急需的作物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产品营销、电商经营等课程,提升文化和职业素养,提高经济收入。

    • 4.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满足精神慰藉。

    2020年中央1号文件曾指出: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多形式建设日间照料中心,改善失能老年人和重度残疾人护理服务。

    农村50和60后的养老问题怎么办 从百万富翁被遗弃的惨剧(15)

    农村空巢老人的孤独

    很多独自生活的老年人,除了金钱和物质的需求,他们还需要别人的关怀、沟通与陪伴。

    愿天下的子女常回家看看,给父母多一些陪伴,父母在,家就在,爱就在。

    农村50和60后的养老问题怎么办 从百万富翁被遗弃的惨剧(16)

    农村老年活动中心

    独居在家的农村空巢老人,可以多去老年人活动中心或者日间照料中心参加集体活动,参加村委会组织的养老关爱服务活动,以棋会友,以牌会友等等,都有助于丰富充实情感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每一位老人都曾是小孩,每一位小孩都会变成老人。

    愿所有的老人都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总结
    • 一面舐犊情深,一面无情无义,是这世间无奈的真实。
    • 尊老道德失灵的背后,是以追求自身利益为目标的社会交换理论。
    • 万一家庭代际遇到感情和道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要注意关注双方双方之间交换的“公平”感受,这可能是经营代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 殊不知,有时候父母的“无私”,助长了孩子的“自私”。
    • 农村养老面临着现实挑战,家庭照料功能弱化,养儿未必能防老。
    • 在人生的旅途上,年华老去如秋叶静美,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弥足珍贵,自己努力了,剩下的自有岁月关照。
    • 愿天下的父母能在养育子女时,少一些溺爱,多一些放手。
    •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是前世今生的缘分,也是且行且珍惜的修行。
    • 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变身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广大农民新时代的新追求。
    • 在老年时,仍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①提高养老储蓄意识,转变陈旧观念。

    ②关注国家养老政策,加强经济保障。

    ③努力争当新型农民,提升经营能力。

    ④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满足精神慰藉。

    愿天下的子女常回家看看,给父母多一些陪伴,父母在,家就在,爱就在。

    每一位老人都曾是小孩,每一位小孩都会变成老人。

    愿所有的老人都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部分图片取材于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笔下花文案,在文字的路上,与您同行,欢迎点赞评论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