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综区里话蚕桑(农综区里话蚕桑)

记者 秦国玲

在中国古九州之一的山东历史文化名城青州市区最中心,有一家专门生产蚕种的公司——山东广通蚕种有限公司。在公司总部办公楼顶,立着七个红色大字宣传标语“广通蚕种甲天下”。

标语简单明了,分外醒目,但绝对名副其实。“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可年提供原种10万张,杂交种240万张的公司。公司新品种繁育基地是国家蚕品种遗传资源保育单位、国家蚕品种实验室鉴定单位。国内拥有蚕种生产基地11个,一代杂交种占国内生产规模的15%以上,蚕种出口20多个国家,出口量占中国蚕种总出口量的80%以上。”广通蚕种公司副总经理房德文向记者介绍。

行业龙头

今年3月14日,国内单批出口数量最大的一笔蚕种订单经潍坊海关办结检疫检验通关手续,运输至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从这里登上专机运往乌兹别克斯坦。

这批综合订单总数量达38万张(一张约有2.5万粒蚕种),共95亿粒蚕种。承接订单的企业正是广通蚕种公司,而“国内单批出口数量最大”这个纪录,该企业已经保持了十年。

今年3月份,广通蚕种公司出口的蚕种用专机运往乌兹别克斯坦。

农综区里话蚕桑(农综区里话蚕桑)(1)

“从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沿线国家更加重视养蚕产业发展,而优良的蚕种和好的养蚕技术是产业提档升级的主要发力点,我们抓住了这次机遇,出口量逐年增加。我们也专门外派技术人员常驻当地指导。近几年,利用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优惠政策,依托农综区对外合作优势平台,帮助促进很大。”房德文介绍。

目前,广通蚕种已经远销到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伊朗、印度、希腊、阿富汗、缅甸、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20多个国家。据公司统计,从2013年以来,累计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蚕种290余万张,桑苗1500万株。仅2018—2020三年时间,该公司就出口中亚地区蚕种110万张、桑苗330万株。

广通蚕种公司前身是青州蚕种场,原是山东省丝绸总公司的直属企业,从2004年至今,以青州蚕种场为核心整合山东省原烟台、海阳、临朐等9家优势蚕种生产单位,组建成立了山东广通蚕种(集团)有限公司,形成了国内外最大的蚕种生产经营专业公司。中国蚕学会蚕种分会挂靠在广通蚕种公司,从事桑蚕行业30多年的房德文研究员兼任常务副会长和秘书长。

目前,公司蚕种主营业务年销售额在1.2亿元左右,其中出口额占全年销售额的15%。全年收购种茧700吨,生产蚕种200万张,产量和销量均位居全国之首。公司推广‘龙头企业 基地 养蚕专业户’模式,建立和完善了最低保护价收购、订单农业等机制,稳定与养蚕户产销关系,确保了长足发展。

农综区里话蚕桑(农综区里话蚕桑)(2)

富民产业

时值仲夏,广通蚕种公司在安丘市大盛镇的原种繁育基地收获今年第一季蚕茧。

“养一张种,约收130斤茧,按每斤茧收购价30-36元计算,大约一张能赚4000多元。”安丘市大盛镇秦家庄村养蚕户秦明太告诉记者,他养了10张种,春季一茬卖蚕茧就能收入4万多元,“蚕砂(蚕的粪便)也卖钱,一斤10元,剪下的桑枝也能卖钱,可以做桑皮纸。蚕和桑,都浑身是宝。”秦明太说。

安丘市大盛镇是远近闻名的“桑蚕之乡”,秦家庄村也是有名的养蚕专业村,有30多年的养蚕历史。

秦家庄村村主任秦光欣告诉记者,村里目前有桑园400多亩,养蚕户35户,基本都是跟广通蚕种公司常年合作。

农综区里话蚕桑(农综区里话蚕桑)(3)

每年春季,从4月份桑树发芽开始,广通蚕种公司就会派一支专业队伍常驻大盛镇11个养蚕专业村做技术指导。

“从桑园管理,施肥、浇水、打药,到养蚕收完茧,基本春季要呆三个月,秋季呆两个多月,跟养蚕户都很熟了,非常信任。”广通蚕种公司常驻大盛镇的生产部经理鞠杰文告诉记者。

山东每年5月6、7号,开始养小蚕,约一个月收获蚕茧。其中,蚕五龄期的6天是最能吃的时候,需要一天喂四顿,也是养蚕户最忙碌的时候。

眼下收获完蚕茧,养蚕户就对桑园进行“夏伐”,剪去枝叶,只留桑拳。

“我养了13张种,种了14亩桑,一年满打满算忙2个多月,其他时间不耽误打别的工,或种别的地。”养蚕户秦明富告诉记者。

广通蚕种公司从大盛镇繁种基地收回蚕茧后,再进行削茧、筛选雌雄、成蛾后再杂交培育杂交种,然后检验检疫,再加工包装成商品化的丝茧蚕种销售到各大养蚕区。

“目前国内主要养蚕区有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江苏、山东等地,也是我们的蚕种主销区,对于当地老百姓也算是个富民增收的产业。”房德文向记者介绍。

创新发展

虽然是个相对小众的产业,但能做到行业冠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持续的研发创新。

“2013年,我们在青州市西南部山区投资2500万元,新建一处家蚕新品种繁育基地,按国内养蚕制种最高标准配备生产设施,公司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并且常年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育种专家作为技术顾问,搞研发创新。”房德文介绍。

房德文细数这些年“科技兴蚕”的重大举措,2014年研发经济实用的第一代削茧机;2015年研发第二代自动高效削茧机;2016年研制蚕种散卵洗落循环节水系统,可使蚕种散卵洗落用水循环使用,节水且提高效率;2018年完成了最新一代智能削茧机样机制作,生产自动化程度大为提高;同年,还针对塑料卵盒封口标签的操作工序,量身研制了一台自动贴标机,实现了蚕种卵盒封口工序的自动化操作。

2015年,广通蚕种公司与北京一家科研院校合作,开始进行雌雄蚕蛹的自动化分选设备的研发。设备以光为媒介高速采集蚕蛹的化学特征信息,根据雌雄蚕蛹化学信息特征的差异,实现了雌雄蚕蛹的自动鉴别和高速分选的智能化。该设备鉴别与分选过程对蚕蛹无损伤,同时还具有分选雌雄蚕蛹计数功能,鉴别正确率97%以上、分选速度每秒7个以上。

农综区里话蚕桑(农综区里话蚕桑)(4)

“这个设备的操作效率较肉眼识别手工分拣提高功效8—10倍,每天工作20h,相当于10-15个人的工作量。2018年,我们公司为所属生产基地配备了12台蚕蛹雌雄鉴别机,对缓解制种期蚕蛹雌雄鉴别人员的紧张起到了较大作用。”房德文说。

为支持山东广通蚕种有限公司的发展,青州市农业农村局帮助其争取国家专项资金650万元,建起了蚕种基地项目和大棚养蚕品质提升项目。为提高企业科技研发能力,青州市商务局还为广通申请了80万元中央财政茧丝绸专项资金,强化品牌培育。

“蚕是丝绸产业的主要原料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我们利用青州的生态资源和行业基础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帮助完善全国桑蚕品种资源库,希望能对整个桑蚕乃至丝绸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青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潘中昌说。

房德文介绍,接下来,广通蚕种公司将加大在新品种培育和生产机械化、养蚕工厂化等方面的研发投入。

农综区里话蚕桑(农综区里话蚕桑)(5)

今年,广通蚕种公司自主研发的工厂化养蚕新模式,进入中试阶段。公司专门针对人工配合饲料养蚕选育新蚕品种。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给料机,操作方便、给料快捷,大大减轻人力成本。未来,工厂化养蚕能够打破季节、地域等限制,为企业和蚕农带来更多效益。

“我们研发培育的蚕品种主要针对抗病性强、丝质优良、满足不同区域和适合工厂化养殖这四大方向,总而言之,都是为了能帮养蚕户降低成本,增加收益,这样才能更好促进整个桑蚕乃至丝绸行业的发展。”房德文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