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市绿色发展(高原要建大西宁)

青海西宁市绿色发展(高原要建大西宁)(1)

人民网西宁2月24日电(杨阳)初春的高原寒意料峭,走在青海省会西宁市的街道上,却能时刻捕捉到温暖贴心的新气象。近期,西宁市民们惊喜地发现,市区许多过街天桥两侧都安装上了透明的玻璃直升电梯,坐着电梯过马路不仅成为了西宁为民服务的一大亮点,更是“幸福西宁”打造精致城市的一个缩影和体现。

放眼全国,人口近300万的高原古城西宁并不算是个大城市。然而,就在这一片“小小”的河湟谷地里,西宁人追求发展、编织幸福、过好日子的那股“韧劲儿”却从未懈怠。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如何跟上全国的发展脚步、激发带动全省的发展潜力,作为青海的“长子”,西宁正谋划铺就着自己的快车道。

在1月22日中共西宁市委召开的十四届八次全会上,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晓指出,要着力激发发展潜能,切实履行省委赋予西宁的使命责任。2月22日,西宁市长张晓容就在西宁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发布了“打造宜居宜业大西宁,加快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的大好消息。

未来西宁,将以“大西宁”为城市发展方向,建设高原上的精致城、幸福湾,以全新的历史姿态做好新青海建设的“领头雁”。

“大西宁”践行兰西城市群的“大视野”

作为青藏高原上唯一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青海省会西宁市始终站在发展的最前沿,以最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着高原大步前行。继西宁市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之后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规划建设宜居宜业“大西宁”成为了这座高原古城的“又一春”。

“‘大西宁'的‘大'体现的是大视野、大责任、大格局、大统筹。”西宁市政协委员、西宁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局局长吴志城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对“大西宁”的理解进行了深入阐释。正如张晓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西宁发展要打破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转圈圈的思维定式,要主动全面融入兰西城市群的国家战略,实现自我的腾飞。这就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和更广阔的视野为西宁的发展“谋篇布局”。

青海西宁市绿色发展(高原要建大西宁)(2)

“所谓大视野,就是要跳出青海看西宁,立足全国看西宁,展望全球看西宁。”吴志城说。2018年3月,国务院印发《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要以兰州、西宁为中心,打造中国西部重要的跨省区城市群。这既是重大历史机遇,更为西宁的发展提出了新思路新挑战。如何在国家战略中找到西宁的精准定位?西宁提出要把提升在兰西城市群中的极核作用和战略地位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目前,城市群已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在统筹区域发展、重构区域格局的历史机遇下,西宁将强化“协同发展”的理念,主动参与协调城市群内部产业分工协作,合理推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项目,构建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打造引领区域发展的龙头。

“大西宁”肩负全省领头雁的“大格局”

作为践行兰西城市群的关键举措,在全国大格局中找准定位的西宁就自然承担起了引领新青海发展的更大“历史责任”。根据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在西宁调研时对城市发展提出的“八个注重”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做大做强自身并服务全省,这是青海给西宁的新使命、大责任,也是建设“大西宁”的出发点。

做大做强西宁,需要在未来谋划大的发展基础。在加快推进湟中撤县建区的同时,超前规划未来向东发展方向,重构西宁在新一轮城市发展竞争中的承载骨架和发展空间,谋划建设一批“大西宁”都市圈辐射带动性重大项目,努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当好全省发展的“领头雁、排头兵和施工队”。

青海西宁市绿色发展(高原要建大西宁)(3)

对于深居内陆的西宁而言,针对目前的河谷带状型城市的空间和特点,需要用大格局的眼光化被动为主动。吴志城表示,如何发挥中心城市的集合带动作用,这就需要在空间上更加均衡的考虑中心城区朝未来各个方向辐射带动的可能性,从而把西宁中心城区的点集作用发挥好。

有了大视野,肩负大责任,谋划大格局,“大西宁”在建设上要通过“大统筹”实现大发展。吴志城表示,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要统筹城乡发展,如何围绕“大”字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是西宁未来发展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同时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上,需要从更大的角度谋划建设一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发挥市政基础设施搭框架、打基础的作用,这也是“大西宁”的另一个含义。

“‘大西宁'不仅仅是一个空间上的扩展,而是一个系统性的谋划,是为了提升西宁和青海的竞争力,以更强的姿态和更大的实力去融入全国的竞争格局当中,去更好落实全国的发展战略。”吴志城说。今后“大西宁”建设将突出顶层设计和系统研究,制定“大西宁”三年行动计划、《“大西宁”战略规划》和《西宁城市总体规划(2020-2035)》,为推进“大西宁”建设提供全面指引。

“大西宁”谋划“精明增长”的精致城

对于落实“大西宁”战略而言,一张好的规划蓝图是实现大战略落地开花的关键所在。未来“大西宁”,将着力提升规划水平,对标国内外一流城市规划标准,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打造高品质精致城市,这也是建设“幸福西宁”的必然追求。

规划先行、理念至上。在“大西宁”的城市规划中,树立了“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的发展策略,在开展城市人口、土地、生态和安全四个维度的承载力研究基础上,建立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的“五量控制”机制,严控城市增长边界,牢牢守住生态保护底线。同时,按照“一芯双城、环状组团发展”的城市布局,推动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有序共生,彰显高原生态山水城市意境。

在“大西宁”规划中,将实施“多规合一”的思想,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严格规划管控,坚持“组团发展和“双城联动”,大手笔与微更新相结合,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同时“活力轴、生活圈、风貌区”等六大标志性工程规划,也将塑造高品质的城市空间。随着村庄风貌管控和特色发掘,“大西宁”同样也要留住美丽乡愁。

青海西宁市绿色发展(高原要建大西宁)(4)

“精致生活谁来感受,是老百姓。”吴志城说,城市的发展要以精品理念雕琢城市之美,以工匠精神铸造城市经典。在“大西宁”建设中,将着力推动城市扩容提质,增强综合载体服务能力。

西宁市按照先生态、后业态的理念,加快推进“一芯双城三片区”的建设工作。目前,西宁已全面启动了西堡绿芯森林公园建设,通过“双城联动”,推动适宜功能和产业向多巴新城的城市副中心转移。随着南川、北川、鲁沙尔片区的建设持续推进,市民中心、高新产业园、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将为“大西宁”发展“锦上添花”。

同时,西宁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紧盯人民群众切身关心的生态、交通等生活问题,在品质细节上做足“绣花功夫”。

立足湟水河生态走廊,西宁将打造拥河、携河、沿河的湟水河生态活力轴,围绕西宁“母亲河”做好生态文章;同时西宁将投资386亿元启动“幸福西宁绿色交通”三年行动计划,做好人车路的通畅文章。随着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和国家海绵试点城市建设逐步推进,西宁的“颜值”和“口碑”与日俱增,生活在西宁将成为人生的最大幸福。

“大西宁”打造群众乐享的幸福湾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是城市发展的落脚点,让群众安居乐业、城市安全有序、社会和谐稳定,是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盼,这也是“大西宁”建设的最终目标。

在西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实施好十大类30件民生实事,重点实施“幸福西宁 高品质生活”八大工程。追求幸福从来不是嘴上说说,西宁是实打实的要这样兑现对人民的承诺。

在“幸福西宁 高品质生活”八大工程中,涵盖了美丽夏都清洁西宁升级版、花园城市增绿提质、市民之家、健康服务共同体、幸福养老、学前教育普惠提升、文体惠民、物业服务提升八个方面。打造最干净的高原城市、新增1000亩园林绿地和10个公园、进一扇门办百项事、建设50个农村老年之家和90个幸福食堂、提档升级10分钟体育健身圈,在点滴之间,一座城市的用心和细心,生动体现。

青海西宁市绿色发展(高原要建大西宁)(5)

“大西宁”虽然大,但老百姓的生活却更加便捷舒服。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聚焦群众日常衣食住行,以社区为单位,建设64个“15分钟幸福生活圈”,增加社区休闲健身空间和步行网络体系,激发社区这个社会“小细胞”的空间活力,打造让市民有归属感、获得感的现代社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探索“互联网 医疗健康”服务模式、稳定就业、改造老旧小区,一系列行动举措,只为市民共享“大西宁”的发展成果。

“对于城市品质而言,建设好很重要,管理好更是关键。”吴志城说。未来“大西宁”将推进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以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为基础,完善城市运行智慧中心的各项功能,做强“城市大脑”,把感知触角延伸至群众生活、城市运行的各个领域。随着“信用西宁”建设不断加快、用好街长管家力量、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和西宁精神、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等,“大西宁”将以独特的印记塑造城市“灵魂”和“气质”,滋养这座高原城市蓬勃发展。

人在高原,幸福在心。正如张晓容所说,宜居宜业“大西宁”是我们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要把城市当成自己的家一样去呵护、去热爱、去建设。一个共建共享的幸福西宁,正向我们款款而来。(照片摄影:黎晓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