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死前和佛印的故事(展览故事苏东坡)

苏东坡死前和佛印的故事(展览故事苏东坡)(1)

珐琅又称“拂郎”“佛郎”“法蓝”“发蓝”等,其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同属硅酸盐类物质。珐琅工艺大约于13世纪末叶由阿拉伯国家传入中国,以后历经明清两代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堪称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绝世瑰宝。济南市博物馆《西艺东扬 盛世华彩——馆藏珐琅器展》,为您呈现独具匠心的中国工艺美术,了解珐琅器的前世今生。

人物故事是珐琅器常见的装饰题材之一。济南市博物馆馆藏的中华民国仿乾隆脱胎珐琅彩人物碗上就装饰了苏东坡、黄庭坚与佛印的人物故事。

苏东坡死前和佛印的故事(展览故事苏东坡)(2)

中华民国仿乾隆脱胎珐琅彩人物碗(济南市博物馆藏)

碗的一侧,画面上树下坐有四人,从左到右依次为黄庭坚、佛印、童子、苏轼。碗的另一侧有“得意忘机云出轴,虎溪桥畔笑春风”的题诗,并钤有“世”“宁”两印。

佛印是北宋时期金山寺的和尚,能诗善文,性情诙谐幽默,不拘小节。他和著名文学家苏东坡、黄庭坚是好朋友,三人经常欢聚一起吟诗作对,吟到得意之处,便开怀畅饮,尽醉而归。但是每次聚会,不是苏东坡作东,就是黄庭坚出钱,佛印总是白吃白喝,从不回请。苏、黄二人商议,决定避开他单独聚会一次,给他一点警告。

这天,正值冬日,雪后初晴,苏东坡邀请黄庭坚泛舟赏雪,有意撇开佛印这个白吃和尚。二人泛舟中流,被眼前的雪景所陶醉,正酝酿作诗,忽听江面上传来急促的呼救声,寻声望去,只见顺流漂来一只大缸。苏、黄急忙要船家救人,谁知救上来的竟是笑嘻嘻的佛印。

原来佛印去访黄庭坚,黄不在家中,书案上却放着苏东坡邀黄乘舟赏雪的请柬,佛印顿时明白了他俩的意思,并立马想出了藏在大缸里追赶的主意。

苏东坡死前和佛印的故事(展览故事苏东坡)(3)

中华民国仿乾隆脱胎珐琅彩人物碗(济南市博物馆藏)

苏、黄两人相对苦笑,只好邀请佛印入席,佛印也不客气,端杯举筷,就要开吃,苏东坡赶忙止住道:“且慢,还是按老规矩,吟诗作对,合格者才能喝酒吃菜。”佛印问道:“以何为题?”苏东坡道:“题材不限。”说罢,指着银妆素裹的江岸,率先吟道:

天上的云,糊糊涂涂;

地上的雪,明明白白。

云变成雪,容易容易;

雪变成云,难得难得。

黄庭坚接着蘸墨急书:

墨在砚中,糊糊涂涂;

字在纸上,明白明白。

墨变成字,容易容易;

字变成墨,难得难得。

佛印见二人所吟的诗都有“容易容易”、“难得难得”的句子,知道里面蕴含的意思,便索性把话挑开,于是他吟道:

我在缸里,糊糊涂涂;

上得船来,明明白白。

我吃你的,容易容易;

你吃我的,难得难得。

佛印的坦荡不羁,直率淳朴,再加上他诗句的幽默风趣,引得苏、黄也开怀大笑起来。

苏东坡死前和佛印的故事(展览故事苏东坡)(4)

中华民国仿乾隆脱胎珐琅彩人物碗(济南市博物馆藏)

国之瑰宝,与世同辉。欢迎广大观众来到济南市博物馆,让我们一起走进融汇东西、华美绚丽的珐琅世界,领略其流转光韵的精致魅力。

地点:济南市博物馆一楼四展厅

展期:2022年春节——12月中旬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可新 通讯员 贾名杰 报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