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造假的真实案例(文物造假经历三个高潮宋明清及民国)

在众多的造假中,其实最难分辨的算是文物造假了。因为古董这东西,一般人也看不出来个门道,只有极少数人说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说是假的你也看不出来。

俗话说“盛世藏古董,乱世买黄金”,而越是太平年代,古玩造假之风也越是猖獗。

其实,赝品最早是指工艺精湛的仿真品,并非粗制滥造的假货。古玩仿造一直都有,宋代算是第一个高峰,当然那个时候和今天不一样,当时许多人仿造古玩不是为了骗钱。中国历史上至少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古玩仿高潮,第一次是宋代,第二次是明清,第三次是在民国。

文物造假的真实案例(文物造假经历三个高潮宋明清及民国)(1)

宋代时期造假者多仿造商、周时的青铜器,而到了明清时则改以临摹名人字画为主了。从明代起,古玩造假开始有了地域性。明代时江南地区造假画很出名,当时苏州的专诸巷、桃花坞一带聚集着一批人,专门以画假画为生,水平也很高,后人管他们做的东西叫“苏州片”。

清代的时候,北京又兴起了一个“后门造”,说的是一些人聚集在北京地安门附近,专门伪造一些宫里的文物,也很有名。

而到了民国时期,伴随着大量故宫文物的外流,造假之风也日益兴盛。当时的造假者几乎仿造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文物,连袁世凯当皇帝那几天烧的瓷器,他们也仿。

文物造假的真实案例(文物造假经历三个高潮宋明清及民国)(2)

从有真东西开始就有假冒的,不过现在更加过分了,连恐龙蛋、圆石都有人造。文物造假已经到了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的地步、有的地方一个村的人都造假,已经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特色经济了。当然,他们对外打的招牌是工艺品制作,你也说不出什么来。

如今的古董赝品不仅种类繁多,还有各种档次的供人选择。很多人总觉得,赝品无非是把新东西做旧,所以大不了找个研究所用高科技给鉴定一下不就行了,其实不然。

比如说要造一张明代假画,造假的人会先花个几万块钱买张明代留下来的宣纸,然后再用明代的古墨,请个画工好的人来画,这样你找什么机构做科研鉴定,都会说这是明代的。

文物造假的真实案例(文物造假经历三个高潮宋明清及民国)(3)

青岛的平度、胶州有很多在画上盖假印章的,比如发现了一张宋代无名氏的画,上面也没有题词,也没落款,画得也还行。这些人就做一个名人的印章给盖上,这画立刻就值钱了。

如今的造假者为了卖出高价,很舍得下本钱,而且经常会用古物去“造”古物。比如说瓷器,有的造假者甚至高价收购古代瓷器的碎片,回去碾成粉末再重新烧造。

曾经见过一个瓶子,人家说,这个瓶子的底是唐朝的,是真的,但是上边都是重做的,一般看古董的人都是给娄底,就是看底下这个款,一看,没问题,再拿C₁测一下,也是唐朝的东西,就这么认定为唐朝的了。

文物造假的真实案例(文物造假经历三个高潮宋明清及民国)(4)

古董只有少数人能看出门道来,这和假钞还不一样,大部分拿个验钞机就能看出来了。看古董,要历史知识、工艺知识、推理能力等各种素养都要具备才行。所以,古董鉴定专家现在是备受推崇,不过这专家也有真有假。

前些日子,有一幅300元的画就变成“齐白石大作”了。因为拍卖公司的所谓鉴定师们只要收钱,就可以按照客户的喜好随意开具鉴定证书,有证书的假文物骗你没商量。有些专家只要一签字,几百元的东西马上就变成了几十万,甚至是几百万的东西。这坑人是坑人,但是这东西还没法办。

因为这个古董鉴定,历来就有行业内的规矩,你买假了,那是你眼力不行,不能归于法律的途径。而且中国的相关法律,也还没有把制造假古董这种行为列为犯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