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

十多年前,香港拍过一部纪录片《穷富翁大作战》,撕开了穷人的真正世界。

纪录片讲的是,几个富翁去体验穷人的生活,探究穷人为什么穷。

在正式开始之前,他们都坚信,穷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好吃懒做。

其中一个富翁更是搬出自己的至理名言:

“我始终信奉自由市场,可以说是淘汰了很多弱者。

但是如果你有斗志,即使是弱者,也可以变为强者。”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1)

对于贫穷,我们大多都有这样的固定思维:

你那么穷,还不是因为你没有努力;

你那么穷,还不是因为你没有富人思维……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美国女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她是美国名校的生物学博士,生活条件在美国也算是中等偏上。

她带着这样的疑问,也是为了实地考察研究,所以佯装穷人,进入美国底层的穷人世界生活了一段时间。

最后,她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

“在这里,没有人告诉你,就算你‘努力工作’,努力到你甚至从来没有想象过的程度,还是会发现自己仍然深陷在贫穷和负债中,甚至还越陷越深。”

那么,美国底层人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2)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3)

高得离谱的房租,低得可怜的工资

在美国,进入劳工阶级之前,女博士芭芭拉给自己打了预防针。

她知道,工资不会太高,所以她做足了准备。

她计划,找到一份时薪7美元的工作,预留500美元租房,400美元买食物、汽油,一个月兴许还能存下一点钱。

然而,当她开始找房子、找工作时,她发现当初的想法是多么天真。

在佛罗里达州西屿,一个距市区15分钟,没有冷气、没有隔门、没有风扇、没有电视,周遭有猛犬出没的房子,一个月租金675美元。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4)

出于成本考虑,最后芭芭拉只好委曲求全。

她在距市区48.3公里的地方,找了一间小木屋,一个月租金500美元。

出行只能靠一条双车道公路,芭芭拉从这里到市区,一趟需要45分钟。

住处敲定之后,芭芭拉开始四处奔波,找工作。

她面试了20多份工作,但都没有下文。

虽然大多地方都有粘贴征人广告,但不意味着此时这个岗位空缺。

低薪阶层流动性很大,雇主刊登征人广告,只是为了确保员工走人时,随时都有人替补上。

所以,找工作的诀窍不是老板看上你,你满意公司,而是在对的时间出现在对的地点。

甚至,你需要接受当天上岗,否则这工作随时有人接替。

“你不能马上做,自然有人能够随时上手。”

两周时间过去,芭芭拉终于等到了一个候补位置。

一家餐厅给她打电话,要求她明天必须上岗。

就这样,芭芭拉暂时脱掉作家的外衣。

穿上死气沉沉的衬衫,当起了“炉边餐厅”的服务员。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5)

每天,芭芭拉从下午两点工作到晚上10点,时薪2.43美元。

与她最初设想的时薪7美元,相差甚远。

除了时薪低,工作时间芭芭拉还能接受,于是她就答应下来了。

然而,工作10天后,芭芭拉才发现其中的水分:

上班时间两点,下班时间不确定,什么时候做完手头上的活,什么时候下班。

时薪说是2.43美元,但还可以再低。

如果服务员有小费可以领,雇主有权只付2.13美元的基本底薪。

芭芭拉一般能在晚上10点半左右下班,长时间的通勤,她到家已经接近12点。

洗完澡收拾好,一点半上床睡觉。

比起其他同事,芭芭拉不算最惨的。

芭芭拉的同事盖儿,在市中心一家廉价旅馆与别人合租。

说着“廉价旅馆”,可租金一点都不便宜,每周250美元,一个月下来就1000美元了,比芭芭拉的房租多出整整一倍。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6)

玛丽安跟男朋友住在拖车屋,一个月租金680元。

而时薪最高的比利,算得上是打工阶层的贵族了。

时薪10美元,住在自己买的拖车屋里,但每个月也得付400美元的停车场费。

这么庞大的房租下,他们的工资多少呢?

盖儿一个月最多能赚600美元,玛丽安更少,500美元左右。

而芭芭拉只能赚583美元,她一个月的房租就已经500美元了。

高房租、低工资,人们生活举步维艰。

为了生存下去,只能借钱,厚着脸皮被房东追房租。

冬天由于需要暖气,房租加上暖气费,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美国许多房东规定,如果没有及时交房租,会强制性停止燃气供应。

严重拖欠者,随时被赶出房子。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7)

(被驱赶的打工人,行李堆放在外面)

为此,美国穷人们研究出一套“错峰还债”的好方法:

冬天,大家都会自觉交上房租,燃气费先欠着,夏天换成欠着房租,努力缴清燃气费。

工资无法支付高昂的房租,更无法负担日常开销,唯一的办法就是多打几份工。

芭芭拉又找了一份活,在另外一家餐厅当服务员,于是芭芭拉开启了忙碌的工作模式。

早上8点到下午2点,在杰瑞餐厅工作。

之后趁着午餐时间,一边啃辣鸡肉三明治,一边赶去炉边餐厅。

进门之前,先换掉杰瑞餐厅的工作服。

稍微迟到几分钟,2点10分工作到晚上10点。

其他人,也是这样,在两份甚至两份以上的工作之间周旋。

只有这样拼命干活,他们才能撑过这个月,活过今天。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8)

富人的挤压,上司的压榨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那么偏僻,配置不完善的地方,房租还那么贵?

很简单,因为供不应求。

为了发展,很多美国富人喜欢在郊区建公寓大厦、高尔夫球场等休闲场所。

而那些地方,原本是穷人们活动的区域。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9)

一旦穷人的住处被富人看上,富人挥一挥手,穷人就得立马搬离。

这使得可供穷人居住的地方,越来越少。

穷人们只好往更偏僻的地方找住所,这就让原本破烂不堪的地方,瞬间变成了香饽饽。

房东可以坐地起价,无论价格调到多高,都会有穷人迫不得已租下来。

而工作机会大多集中在市区中心,为了工作,穷人们每天必须花大量时间在通勤上,才能保证准时上班。

长时间的通勤,也就意味着通勤费用高。

就这样,穷人们住在高房租、交通不便的地方,拿着低得可怜的工资。

而这份工资,既要支付交通费用,也要负担一日三餐。

如果成立了家庭,这笔工资还要再被撕出一角,支付养育孩子的费用。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10)

看到这里,或许你又有疑问,为什么他们已经这么拼命工作了,怎么工资还是这么低?

答案只有一个,上司的无端克扣、压榨。

芭芭拉在炉边餐厅,时薪2.43美元,已经是最低薪资了。

为了保障双方利益,美国《公平劳动标准法案》规定:

如果服务员领到客人的小费,经理可以只付2.13美元的时薪。

如果小费加上2.13美元的底薪后,没有达到原本的最低基本工资,经理需要补差价给员工。

但是,经理们都很默契地,对条款的后半部分视而不见。

只要他看到你收了客人的小费,他就可以“很公平”地只付你2.13美元的时薪。

至于差价,就顺理成章溜进经理的口袋里了。

有些外国打工仔处境则更惨,工资经经理克扣完,还要被中介再度克扣。

乔治来自捷克,他通过中介才来到杰瑞餐厅当洗碗工。

因而他的工资是由中介支付的,中介付他时薪5美元。

而杰瑞餐厅洗碗工的最低时薪是7美元,这其中的差价,就成了中介的。

对于员工,经理们更是“尽职尽责”。

他们每天的唯一工作就是:监视每个员工有没有偷懒,有没有偷东西,有没有滥用药物。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11)

他们分秒都不会让你休息,你付出多少,他们就拿走多少,直到把你榨干为止。

工作8个小时,忙得团团转,即使有空闲,也要找些事情来做。

如果经理刚好看到哪个员工有一刻闲着,他立马安排他去处理一些特别棘手的活,绝不会让员工有钻空子休息的时间。

有一次,餐厅实在闲得慌。

芭芭拉在整理餐桌时,偷瞄了两眼客人留下来的报纸。

正巧被经理斯图抓到,他立马派芭芭拉把整个餐厅的地板打扫一遍。

而地板今天早上,才刚打扫过。

清理地板的吸尘器已经坏了,把手只剩下0.6米长,但经理还是不愿让它“退休”。

如果不想扭伤腰,芭芭拉需要跪在地上,一次吸一小块地方,非常费时又累人。

在杰瑞餐厅,每个员工连续8小时都不能坐下,不能离开岗位,除了上厕所。

如果上厕所超过半小时,视为旷工,扣除一个小时的时薪。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12)

躲不开的迷宫,逃不出的圈套

在劳工阶层,上司与下属,就像自私的主人,一个劲地要求自家的牛用力耕地,却不给他们养身体。

按道理,公司需要承担员工的健康保险,然而在许多企业,这形同虚设。

盖儿本来可以参加公司的健康保险,但经理声称弄丢了她的申请表格,整个申请过程需要重新再来一次。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13)

申请过程非常繁杂,到了关键时刻,公司总有新的理由搪塞员工,借此不支付员工的健康保险。

在这么高压的工作下,就算身体再强壮的人,也很难吃得消,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人们拼命赚钱,最后拿钱去保命,没钱了,又拼命赚钱……就这样循环往复。”

可悲的是,这个圆圈根本没有任何出口。

玛丽安的男朋友因为工作,割伤了脚。

又因为买不起处方笺上的抗生素,伤一直好不了,请假多次,最后被辞退。

所以,很多人生病了,不敢去医院,更不敢请假。

一请假就意味着自动放弃这份工作,彻底丢失经济来源。

芭芭拉打了两份工,身体扛不住。

但又担心下个月房租没着落,不敢花钱去医院。

她只好拐进廉价的药店,买了四颗止疼药,洗完澡后吞进去。

盖儿偏头痛,治头疼的药丸需要9美元,盖儿买不起。

每次头疼发作,只能偷偷喝两口酒,硬撑着继续干活。

芭芭拉和盖儿,是整个劳工阶层的缩影。

穷人没资格生病,生病了就意味着花钱,意味着暂时没有收入,这对穷人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14)

而且,最让穷人绝望的是,这样的公司也不是个例,而是整个行业的缩影。

他们敢克扣员工工资,不给任何健康保障,一份微薄的工资就可收买员工所有的时间。

换工作对于打工人来说,不是脱险,而是从一个火坑跳入另外一个火坑,差别只在于火势的大小。

对于加薪,你想都别想。

市场上的供需法则是,供不应求,价格提高,供过于求,价格调低。

也就是说,如果劳动力少,只能提高工资来吸引别人。

只有高工资才能吸纳劳动力,提高就业率。

但雇主都有自己独特的“供需法则”,无论怎样,他们都不可能提高工资。

一份工作工资低得离谱,这就促使人们找越多工作,增加收入。

这样,又间接解决了雇主招工难、岗位缺人的问题。

所以,员工工资低,雇主完全不受影响。

他们依然可以用最低的工资招到员工,于是也就更加肆意压榨员工。

这是个死循环,雇主用低工资招人。

为了增加收入,人们只能打几份工,身体吃不消,生病花钱,这又迫使人们更加努力打工,再多打几份工。

这样,雇主永远不缺人,永远都有人为他打工。

即使他什么都不提供,只用一份微薄的工资,就能让穷人为他卖命。

在这个圈套里,赢家永远是雇主,穷人们无论如何挣扎,都是被打压的那一个。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15)

我们总以为努力一定会改变命运,到头来才发现,穷人的生活就是一个逃不出的圈套,一座走不出的迷宫。

雇主们画了个圈,让穷人们在里面找钱,然而其实大部分的钱都握在他们手里。

外界铺天盖地的新闻,告诉穷人们,只要你努力工作,就一定能成功,找到迷宫的出口,就能成为富人。

然而,穷人们绝望地发现,走出了迷宫,出口是另外一座迷宫的入口。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16)

变相的待遇福利,强大的心理战术

如果有员工主动提加薪,雇主们永远都一套说辞来应付他们。

在求职市场,一个很普遍且被大家默认的现象就是,待遇福利可以抵消工资。

如果一个员工抱怨工资低,老板可能会说:“虽然工资低,但我给你的福利很好啊,你看你能准时下班。”

没错,“准时下班”被当成了福利。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17)

芭芭拉曾跟经理要求加时薪,可经理觉得她不知足,恩将仇报。

公司让他们下午2点上班,可以睡个懒觉,她还来要求加薪。

可是,为了增加收入,人们往往打几份工,谁有时间睡懒觉?

经济学家尤奇特尔指出:许多雇主几乎愿意提供任何东西,如免费三餐,交通车接送、员工购物折扣,就是不愿加薪。

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这些额外的福利比“加薪”更容易取消,它比“加薪”看起来更加像一份多得的赠礼。

而这赠礼,根本不能当饭吃。

所以即使福利到位,工资没有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就永远上不去。

雇主的操作,就是利用了心理学上的补偿机制。

试问,打你一巴掌再给你一颗糖吃,还是直接给你一颗糖吃,哪颗糖比较甜?

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我们在受委屈之后,会自然把后面的获得当作别人的馈赠,但其实那本来就是你应得的。

同理,我们被上司打压之后,会自然认为,他们给的福利真的是“福赐的礼物”,但其实那本是我们的工资。

只不过,公司为了彰显“人性关怀”,把我们应得的置换成廉价的福利,企图塞住我们的嘴。

然而,在我看来,这还不算可怕,这其中最大的恐怖之处就是,员工自己很享受当下的环境。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18)

他们一边抱怨一边继续干活,且不愿跳出这个怪圈。

一部分原因是大环境驱使,人们觉得换工作只是换个地方接着受罪。

有句老话说:你往往不愿意拿已经认识的恶魔去换不认识的恶魔,即便是这个大恶魔拿出更好的薪资吸引你。

换工作就意味着,我们需要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同事、新的工作内容,一切从头开始。

而更大一部分原因是,在这种高压的工作环境下,人们已经失去反抗的意识。

生物学上有个实验,被迫在自己所生存的世界中落入弱势地位的动物,会根据该位置而改变脑部化学作用。

它们脑中的血清素数量也会降低,于是变得焦虑、沮丧,不愿意奋斗挣扎。

把这个实验套在人类身上,完全贴切。

心理学家说过,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百分之百好,女人还是有概率会离开他。

但如果,在他们交往的过程中,男人无下限地打击女人,让她形成“我很差,现在只有你要我了,离开了你,我一文不值”的思想,她很难离开他。

反观职场,许多雇主也喜欢玩这一套心理战术,他们会肆意剥夺员工的公民权,甚至打击他的自尊心。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19)

芭芭拉所在的炉边餐厅规定,为了防止员工偷东西,经理们可以随意搜查他们的皮包,甚至可以要求他们当场脱掉衣服,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在入职之前,大部分人都需要接受药物检测。

药物检测过程中,女性员工必须在经理面前脱到只剩内衣。

然后当面撒尿,尿进一个杯子里。

许多入职面试测验,说是为了了解应聘者的岗位匹配度,很多时候就是在打击应聘者的自尊心。

他们会设置各种离谱的问题,如“发现同事偷窃,你是会选择装作不知道,还是上报上级,给自己邀功”等等,让人非常不舒服。

工作时,只要员工犯一点点错误,上级就会疯狂批评,甚至上升到人格辱骂:

如“狗都比你做得好”“你真是一无是处,这么简单的活都做不好”等等。

长时间下来,人们会逐渐接受这样的“自己”。

认为自己真的又蠢又笨,离开了这家公司,就没有公司招自己了。

于是,人们就会自然认为,自己这么差的人,就该领到这么点工资。

公司还愿意给自己这么多福利,简直是捡到大便宜了。

就这样,雇主们只用一点小手段,就能少付工资,还能留住人,稳赚不亏。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20)

成群的富人,消失的穷人

以上的现象,都是真实存在于我们现实生活的,然而有个奇怪的现象:

富人几乎看不到穷人,而穷人可以轻而易举看到富人,比如在电视里、报纸、新闻。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21)

纽约时报曾刊登出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消失中的穷人》。

作者指出,网络新贵们很难理解有人觉得100万算一笔财富。

对他们来说,100万就是一笔零花钱而已。

他们也很难理解,有人会愿意接受246美元就是一整周的薪水。

在富人的世界里,穷人已经消失不见了。

就算他们看得到穷人,也只会嗤之以鼻,觉得他们就是不奋斗不努力,活该这么穷。

而穷人们也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演员一天可以赚208万,为什么富人可以把“一个亿”当作一个小目标?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22)

富人对穷人撒的最大的谎言就是: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只要继续奋斗,就能成功。

然而,骑着马上战场的将军,永远比拿着大刀冲向敌人的步兵,更容易活到最后。

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有的人,通向的却是地狱。

二八定律告诉我们,世界上80%的资源握在20%的人手上,而剩下的80%的人共同竞争剩余的20%资源。

为了这20%资源,下层的人们只能使劲浑身解数,争得头破血流。

而上层的人们,坐在自家的后花园,喝着茶享用着这80%的资源。

最可怕的是,穷人的命往往拽在富人手上。

在美国,这20%的人有着更大的权利,他们可以通过某些提案,某些福利措施,甚至最低工资,而这些与80%的人息息相关。

然而,许多富人并不想与穷人分享空间和服务。

他们更像个“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会过多考虑人文关怀。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23)

在美国,对于穷人有关的议题,大家都很默契地保持“沉默”,避开不谈。

穷人没有消失,而是被迫消失了,就像皇帝的新装一样,人们都很默契地欢呼,却没有人敢于站出来指明真相。

我们如同活在楚门的世界,有人住高楼,有人住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

有人追求繁华,创造价值,有人光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了。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24)

改变贫穷的命运

即便是这样,身为普通人的我们,依然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摆脱贫困。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尝试改变现状:

1.摆脱管窥效应

虽然低薪阶层确实工资低,房租高,但有些钱也确实花得很不必要。

盖儿有一天跟芭芭拉说,她想搬出去,去住每天40到60美元的白日旅店。

芭芭拉很惊讶,她不是没钱吗,为什么不去租公寓?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25)

可盖儿不可置信地回道:“你叫我从哪里凑出1000美元的租金和押金去租公寓?”

但她不知道,如果一天40美元,一个月房租也要1200美元。

她只看得到,当下没钱,却没好好算过这笔账。

芭芭拉就不同了,在打了两份工之后,每到月初,她都会准备好1000美元的租金和押金,100美元作为日常采购预算,剩下200美元以应付不时之需。

芭芭拉的安排,有效摆脱了管窥效应。

管窥效应是指,人们如果通过一根管子看事情,他们往往只能看到管子内的东西,看不到管子之外的世界。

我们很容易形成固定思维,遇到一个难题,就着急动用全部去解决它,可很难看到这个问题背后所连接的其他方面。

新问题出现,我们只能再拆了东墙补西墙,之后再拆西墙补南墙,拆南墙补北墙。

当下看似解决燃眉之急,但实际上问题还存在。

管窥效应的发生,一定程度上会产生借用行为,“借用行为”包括借款、借时间等等。

比如,你这个月25号交房租,但你钱用光了,你可能会选择花呗借款。

下个月发工资了,再把钱补上。

但很明显,剩下的工资无法承担第二个月的房租。

而且到了25号,你的钱也所剩无几了,于是你又只能借花呗……这样循环往复。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26)

当下你觉得,房租问题解决了,但其实只是拿明天的钱救今天的火罢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25号”提早进入你的“管子”里。

你可以手机设置提醒,发送距离交房租还剩多少天。

通过这样不断刺激你的大脑,让你从月初就把“25号”的房租当成回事,这样你就会想到,提前预留一部分钱,作为房租。

同是打工人,有些人每每月光族,到处借钱。

而有的人却能有条不紊应对,提前做规划很有必要。

真正能限制一个人的,从来不是经济上的贫穷,而是认知上的困顿。

2.节省心智带宽

心智带宽,简单来说就是,同时处理多件事情的能力,它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力、行动力与自控力。

《贫穷的本质》里提到,贫穷限制人的心智带宽,进而让人变得目光短浅,思想上也愈发懒惰,不愿进行深度思考。

就像芭芭拉所说的,在进入低薪阶层之后,每天醒来想的第一件事,不是截稿日,而是昨天点餐被自己搞砸的那桌客人。

我们很容易被一些琐碎的事情吸引走注意力,这就使得我们在重要的事情上难以投入心思,注意力难以集中。

如果你一天需要处理各种事情,就像有多个后台程序在同时运作。

长时间下来,你的身体很难吃得消,而且到头来发现,没有一件事是完美完成的。

因为你根本没有时间去仔细思考其中一件事,久而久之,你的认知能力也会受到影响,接着影响行动力与自控力。

所以,可以说富人与穷人的最根本差距在于,处理带宽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想摆脱贫困,只有两个途径:要么拓宽带宽,要么加大(稳定)收入。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27)

总的来说就是,我们要在稳定收入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拓宽自己的带宽。

前者就是,我们的工作饭碗不能丢,不要让缺钱占用我们的心智带宽。

这就需要我们多存钱,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销。

而后者,如何拓宽自己的带宽呢?

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深度阅读、深度思考。

如今,互联网的发达,使得我们被各种信息充斥着。

娱乐八卦、短视频的出现,使我们贪图低级的快乐。

我们需要戒掉这种低级的沉迷,多读一些深度书籍,对自己有帮助的、能够提高技能的书,多进行深度思考。

久而久之,我们会发现,看待一件普通小事,我们的看法不再扁平粗暴,而是更能想到三维、甚至多维的观点。

美国女博士眼中的生活(美国女博士潜入底层打工)(28)

我很喜欢一句话:努力决定下限,认知决定上限。

以前,努力可以改变命运,寒门可出贵子。

而现在,寒门难出贵子,这种论调并不是危言耸听。

只是因为,努力不再成为唯一的竞争力,如果认知不到位,再多的努力都是白费力气。

想要实现真正的逆袭,需要的不仅仅是努力,还要提高自己的认知,摆脱管窥效应,节省心智带宽。

只有这样,努力才是锦上添花,而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愿我们都能不断训练、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成为人生赢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