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佑樘不担心没人继位吗(生于冷宫的一代明君)

朱佑樘不担心没人继位吗(生于冷宫的一代明君)(1)

明朝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他生于冷宫,吃百家饭长大,六岁才被自己的亲生父亲接回,他是历史上唯一不纳妃的皇帝,一生与结发妻过着一夫一妻的寻常生活,一直贬低明朝的清人对他的评价却极高,他就是明孝宗朱佑樘,开创“弘治中兴”的一代明君。

朱佑樘的童年比较悲惨,他生于冷宫,母亲纪氏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宫女,他的降生完全是因为他父亲的一夜情,母亲纪氏是广西叛乱土司的女儿,叛乱被平息后,她作为俘虏被押解到北京,成了一名普通的宫女,负责管理皇帝的私房钱。一次朱见深偶尔从库房路过,见纪氏年轻貌美,于是当晚就留宿了一夜,就在这一夜,纪氏怀孕,有了朱佑樘。

朱佑樘的父亲朱见深是个痴情种,一生只钟爱万贵妃一人,万贵妃因为自己的孩子早夭,由于嫉妒心理,她绝不允许朱见深有任何其他的孩子,一旦听说有其他嫔妃宫女怀孕,就立刻派人前去堕胎,幸运的是纪氏的人缘很好,再加上当时的宫人们都对万贵妃的所作所为很看不惯,所以被派去堕胎的宫女放过了纪氏,回报万贵妃的时候说是纪氏生病了,肚子里长了肉瘤,不是怀孕,可万贵妃也不是傻子,肚子里长了肉瘤能天天呕吐吗?

她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直接把纪氏打入冷宫,冷宫里暗无天日,无吃无喝,纪氏不可能活着出来,但还好有心善的宫人们每天偷偷给纪氏送吃穿用的东西,纪氏才在冷宫里平平安安生下了朱佑樘,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还是被万贵妃知道了,于是她派门监张敏去冷宫溺死朱佑樘,张敏没忍心下手,冒着生命危险偷偷把朱佑樘藏了起来,每日用米粉哺养,被万贵妃排挤废掉的吴皇后也帮助哺养。虽然后来万贵妃曾数次搜查,但是都没有找到,于是她只能作罢。

朱佑樘不担心没人继位吗(生于冷宫的一代明君)(2)

朱佑樘吃着百家饭,在这里待几天,在那里待几天,像个过街老鼠那样躲躲藏藏一直长到六岁。有一天张敏在为朱见深梳头的时候,朱见深看见自己的一根白发,感慨道:“我眼看就要老了,却还没有儿子,大好的江山由谁来继承呢?”张敏一听,立刻跪倒在地,匍匐着说:“奴才死罪,万岁已经有儿子了。”朱见深听后大吃一惊,连忙追问,张敏不顾生死说出了实情,朱见深大喜过望,立刻派人去迎接朱佑樘母子,当朱见深第一次见到因为长期幽禁,胎发尚未剪过而拖至地面的瘦弱儿子,不禁泪流满面,这个孩子六岁的年纪,但只有三四岁的模样,长期的营养不良,致使他面黄肌瘦,灰头土脸,朱见深看到这里心都碎了,自己的儿子怎么能沦落到这般田地?

他心头一酸,第二天就立朱佑樘为太子,并封朱佑樘的生母纪氏为淑妃。当上了太子,朱佑樘接下来的人生应该是顺风顺水了,可是他父皇的万贵妃还是不准备放过他,不过还好他的奶奶把他接到身边亲自抚养,他才得以逃脱万贵妃的追害,过了没几年万贵妃就去世了,几个月之后他的父皇也一命呜呼,公元一四八七年,朱佑樘当上了皇帝,次年改年号为弘治,他接手的是一个朝政紊乱、国力凋敝的江山,国家千疮百孔,完全是一副百废待兴的状态,朱佑樘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力挽狂澜,让明朝得到了短暂中兴。

由于幼年生活的坎坷,朱佑樘一直体弱多病,虽然身体不好,但是他却勤于政事,不仅每天早朝必到,他还开了午朝,使得大臣们有了更多的机会与时间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他还重开了经筵侍讲,向群臣咨询治国之道。除此之外,他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大臣共同切磋治国之道,商议政事。

朱佑樘提倡群臣直言进谏,听取群臣的建议治理天下,不以自己的一人好恶来决定国事,他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可能是因为他童年时的遭遇,使他适应了清贫的生活,他是皇帝,但是除了治理国事外,过着与平常百姓一样的生活,他的勤政得到了回报,弘治时期吏治清明,也没有外戚或宦官干政,朱祐樘体恤民生,善待百姓,他常常减免地方的赋税。

地方官奏报因灾情免赋的要求,他都无一例外的下旨同意。除了免税粮之外,他还给贫民麦种、牛种,让人民有最基本的生产保障。在国事上他是一个好皇帝,处理完政事,他是一个好丈夫,朱佑樘和他的父亲朱见深一样深情,朱见深一生的爱都给了他心爱的万贵妃,万贵妃死后几个月他也就一同去了,朱佑樘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个结发妻,他没有妃子,没有三宫六院,这在中国历史上绝对仅此一例,一夫一妻制在今天看来是科学合理的,可是在封建社会,只要稍微有点家业的人都是一夫多妻,就连末代皇帝溥仪也是有一后一妃的。

朱佑樘不担心没人继位吗(生于冷宫的一代明君)(3)

朱佑樘由于幼年的经历,对后宫的争斗难免有些抵触,加上他性子比较正,勤于政事,按现在来讲就是一心投入到工作中,因而他的后宫就形同虚设。朱佑樘的皇后张氏是秀才之女,出身平平,在朱佑樘还是皇太子时就与之成婚,多年来她和朱佑樘患难与共,始终陪伴他左右不离不弃,夫妻二人很是恩爱,琴棋书画、谈古论今,都能聊得来,朱佑樘始终独宠张皇后一人,而且一生从未纳妃,他真的只有张皇后一位妻子,身体力行了男女平等。

历朝历代,皇帝和皇后都不是住在一起的,明清的侍寝制度,嫔妃宫女被皇帝临幸过以后,要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皇后一般住在坤宁宫,皇帝住在乾清宫,但朱佑樘宠爱张皇后,两人就像寻常百姓家的夫妻那样,同吃同睡同住,恩爱不疑,甚至有一次张皇后生病,朱佑樘亲自为她端水递药,小心翼翼连咳嗽都不敢,怕打扰了她休息,在那个封建的年代,即使是普通人家也讲究个男尊女卑,可朱佑樘身为皇帝,却能弯下腰亲自为自己的妻子喂药试茶,这样的深情,引得当时的宫人们纷纷侧目,羡慕不已。

还有一次朱佑樘在宫中设宴,看到自己和皇后用的器具是金制的,而岳母用的是银制的,便专门将整套金制餐具都送给了岳母,张皇后道:“母已领恩赐,吾父则未尝君食也。”这话中张皇后的用词是‘吾’,而不是‘妾’,据记载,著名的宠妃郑贵妃,在万历帝面前也只能自称为‘奴’,由此可见朱佑樘对张皇后的宠爱和纵容。

由于朱佑樘多难的童年使得他的身体一直不好,他希望通过佛道之术能改变自己的身体状况。因此一些奸佞之辈再次混入宫中,再次祸乱朝政。宦官李广就是其中之一,他深得朱佑樘的宠信。后来李广畏罪自杀,朱佑樘以为李广家中有天书,命人搜寻,却搜出了李广贪污受贿的账本,朱佑樘这才醒悟。李广事件唤醒了那个沉睡多年的励精图治的朱佑樘,他开始了生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勤政时期。

朱佑樘不担心没人继位吗(生于冷宫的一代明君)(4)

朱祐樘开始不断反思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重新远佞臣而重用刘大夏、戴珊等贤臣,大力整顿朝纲,可是过大的工作强度也彻底拖垮了他的身体。弘治十八年,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年仅三十六岁。他在弥留之际召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入乾清宫接受顾命,命传位于皇太子朱厚照,并叮嘱他们说:“太子人很聪明,但是年龄还小,又好逸乐,诸卿要好好辅佐他,使他担当起大任,朕死也瞑目了。”最后朱佑樘给太子朱厚照的最后嘱咐是“任用贤臣”。

朱佑樘在位期间,维护统一,铲除奸佞,重用贤良,待臣宽厚,严管宦官,废除苛法,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力求节俭,史称“弘治中兴”,历史评价向来很好。清人编纂的《明史》一般是贬低明朝皇帝们的。但《明史》是这么评价朱佑樘:“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而晚明学者朱国桢评价更高:“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 与我明之孝宗皇帝。”客观的说,朱佑樘是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好丈夫,是明朝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位明君之一,他无愧于“孝宗”的庙号。

声明:文字内容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