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出来3d电影好在哪里(观众厌烦伪3D电影的呼声应该得到重视)

最近《沙丘》和《007:无暇赴死》这两部好莱坞大片先后公映,但这两部电影的3D版均遭到了网友的抵制,部分观众表示观影体验很差,“戴着3D眼镜看完《沙丘》头有点疼”,“3D将电影原本很复古的色彩滤掉了”。更多观众表示想看2D版本,但大多数影院没有2D可选,只能被迫看3D。

没看出来3d电影好在哪里(观众厌烦伪3D电影的呼声应该得到重视)(1)

电影《沙丘》

《沙丘》和《007:无暇赴死》的3D版本不受欢迎,原因很简单,这两部电影全程采用的是IMAX 2D 模式拍摄,所谓的3D版,是后期转制的,而转制版的3D电影,一向被称为“伪3D”,多数影片除了片头和个别镜头有3D效果外,剩下的画面在观感上和2D无异。

为了让观众能够得到最好的观影体验,影片创作者并不提倡大家看3D,比如《沙丘》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就希望更多的观众能够以 IMAX 2D 来体验该片,他把3D形容为“这个小玩意(a gadget)”,鄙视口吻明显。

制片方没有采取3D机器拍摄的制作方案,创作者不提倡看3D版,那为什么中国的观众能选择的只有3D版?分析下来,无非以下几个渠道,一是影片的国外发行方,二是影片的国内引进发行方,三是具有强大话语权的院线公司。按道理讲,找到引进电影的“伪3D”决策者,并不是什么难事,而之所以“罪魁祸首”经常被误导在影片原制作公司甚至创作者身上,无外乎有机构既想要多赚钱,又不想承担骂名。

据了解,国内主流的3D转制作品,成本只需要500万人民币,但每张3D电影票能比2D多卖十几块甚至更高,这无形中鼓励了相关链条大肆转制3D的勇气,因为对于出品公司、发行公司、院线等关联环节来讲,票房数字高了,得到的分成会更多,于是乎,他们才会对观众的不满保持沉默,一而再再而三地通过“伪3D”来强迫观众多掏钱。“伪3D”除了会让观众有不满外,其他人只有得利没有损失。

2009年公映的《阿凡达》几乎以一己之力,将险些被扫进垃圾堆的3D电影重新复活,在此之后的一两年时间里,3D电影开始与大片画等号,但这十余年来,能让观众拍手叫好的3D电影只有极少数,3D电影并未给人复兴之感,反而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大量的“伪3D”让这一技术堕落成骗钱的工具,观众对于“伪3D”的反感情绪,甚至要远高于《阿凡达》之前对低质3D的不满。

没看出来3d电影好在哪里(观众厌烦伪3D电影的呼声应该得到重视)(2)

没看出来3d电影好在哪里(观众厌烦伪3D电影的呼声应该得到重视)(3)

颇为奇怪的是,这些年来观众对于“伪3D”的反感,随着每一部“伪3D”的公映,都会台阶式递升,但对于观众意见较大的“伪3D”横行,暂时还没看到有良好的治理态度。2010年某院线曾就自己排映的影片要求影院告知观众放映的版本为转制的3D,但这种“良心发现”的事也只是昙花一现,用质量不高的“伪3D”欺骗观众已成为一种常态。

观众看电影是一种刚需,指望观众用脚投票拒看“伪3D”不现实,但电影产业链不能据此就不尊重观众,目前最应当做的是,要对观众反感“伪3D”的呼声高度重视并及时回应,给出解决方案:要么提前告知,让观众自行决定是否观看;要么提供多版本,让观众自由选择2D还是3D;要么遵守规则,不对原出品公司的摄制版本进行随意转制,让观众看到原汁原味的作品。

按道理讲,尊重引进电影的原有摄制版本,才是最符合逻辑与标准的。但就目前的状况看,暂时还很难杜绝“伪3D”的横行。下一步,只有观众以消费者权益被侵害为由向消费者协会提出投诉,甚至将“伪3D”影片相关方起诉至法院,才能够对这一利益共同体带来真正的撼动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