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学地理讲解13(黑土学地理普及版)

黑土学地理讲解13(黑土学地理普及版)(1)

世界地图

黑土学地理(普及版):世界地理(一百零一:叙利亚和黎巴嫩)

一、叙利亚: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简称叙利亚。位于亚洲西部,东中海东岸。国土面积185180平方公里。陆上邻国有土耳其、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以色列,与塞浦路斯隔海相望。与以色列相邻的戈兰高地,面积1800平方公里,目前有1200平方公里的土地,在第三次中东战争后,被以色列占领。戈兰高地有“中东水塔”之称,高地上的黑门山,海拔2814米。

叙利亚在公元前3000年时就有原始城邦国家存在。公元前8世纪起,先后被亚述帝国、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欧洲十字军、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和奥斯曼帝国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法国委任统治。1946年4月17日获得独立。1963年起,由阿萨德家族领导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执政至今。从2011年年初开始,爆发了叙利亚政府军和叙利亚反对派之间旷日持久的冲突。4月17日为国庆日。

叙利亚领土大部分是西北向东南倾斜的高原。全国分为4个地带:西部山地,包括位于西南部的谢赫山,海拔2841米,为叙利亚最高峰;西北部地中海沿岸的平原,有183公里的海岸线,是叙利亚少数比较青绿的地方;东部高原;东南部为叙利亚沙漠。

叙利亚气候比较干燥,全国有五分之三的地区年降水量少于25毫米,这是因为有高山阻隔。沿海地区和北部地区属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旱,降水量稀少。草原和荒漠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东部有幼发拉底河,西部有阿西河。

叙利亚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磷酸盐、天然气、岩盐、沥青、磷灰石、铜、铁等。经济来源主要是农业、石油、加工业和旅游业。由于战乱,居民生活有所下降。战乱前叙利亚是中等收入国家。

目前。叙利亚人口约为1980万多,阿拉伯族占80%以上,还有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和彻尔克斯人等。居民85%信奉伊斯兰教,其中逊尼派占80%(约占全国人口68%);什叶派占20%,在什叶派中阿拉维派占75%(约占全国人口的11.5%)。国语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法语。少数人仍使用古老的阿拉米语。

叙利亚全国分为13个省和一个市:大马士革市。首都大马士革,世界名城,被誉为“天国里的城市”。

二、黎巴嫩:

黎巴嫩共和国,简称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的地中海东岸。邻国有叙利亚、以色列。习惯上被称为中东国家。面积1045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0公里。

公元前2000年为腓尼基的一部分。以后相继被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罗马、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统治。一战后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1943年11月22日独立。11月22日为国庆日。

黎巴嫩全境按地形分为沿海平原、平原以东的黎巴嫩山地、山地以东的贝卡谷地、谷地以东的安提黎巴嫩山。黎巴嫩山纵贯全境,山脉中的库尔内特▪萨乌达山,海拔3083米,为黎巴嫩最高峰。河流众多,向西注入地中海。

黎巴嫩属热带地中海型气候。沿海一带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高山地区积雪可达4-6个月。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矿产资源较少,且开采不多。主要经济来源是银行业和旅游业。

人口约610万,绝大多数为阿拉伯人。居民54%信奉伊斯兰教,主要是什叶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46%信奉基督教。黎巴嫩是中东地区最西化的国家之一,这和基督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法语。

黎巴嫩全国分为8个省。首都贝鲁特,有“中东小巴黎”之称,是黎巴嫩政治和经济中心,也是中东著名的商业、金融、交通、旅游和新闻出版中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