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是什么工程(红旗渠只是一个县级工程)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红旗渠,一个普通的县级工程。

可它竟被称作“现代版的愚公移山”、“世界第八大奇迹”,甚至被外国人当做一个“中国标签”。

当初林县人民,为何要不惜一切修建红旗渠?修建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关,这条渠又有着怎样的深刻意义呢?

红旗渠是什么工程(红旗渠只是一个县级工程)(1)

水贵于命,立志修渠

在河南西北部的太行山东麓,有个叫林县的地方。

这里山多地少、交通不便,而且属于资源奇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在1436年至1949年这500多年间,光是大旱绝收就高达30次,各类自然灾害加起来更是超过百例。

因此,林县慢慢出现了这样一条民谣,

“咱林县,真可怜,光秃山坡旱河滩,雨大冲粮不收,雨少旱籽不见,一年四季忙到头,吃了上碗没下碗!”

为了生存,广大人民群众自然也进行了顽强斗争。

大家纷纷在自己的院子里边打旱井、挖旱池,积累雪水和雨水,甚至还有人修小型渠道,来引山泉与河水。

只可惜,效果依旧甚微,遇到旱年别说是灌溉农田了,就连人喝的水都没有,人们只能翻山越岭去挑水。

红旗渠是什么工程(红旗渠只是一个县级工程)(2)

据说民国时期大年三十,老长工桑林茂五更就起来去挑水,由于排队的人多,天黑了才回家。

家里的儿媳妇心疼公爹,于是晚上的时候摸黑出去迎接。

可是由于天色太黑,儿媳妇挑水的时候,一不小心被石头绊倒了,好不容易挑回来的一担水洒了个精光。

当时老汉也没埋怨,只是叹了口气,结果没想到晚上回家的时候,儿媳妇居然想不开,悬梁自尽了。

老汉带着儿子,在郁郁之中埋了儿媳妇,紧跟着又开始在风雪中逃荒。

在林县,以及广大周边地区,这样的悲剧并不是个例,严苛的自然环境严重压缩了人们的生存空间。

红旗渠是什么工程(红旗渠只是一个县级工程)(3)

于是建国之后,中共临县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方面一致同意:修渠引水。

1951年,当地民众扩建了桃园渠,并改名为爱国渠。

1952年和1953年,又对爱国渠和兴民渠进行了重修扩建。

1955年,群众修建了天桥断渠,改造扩建了淇河渠……

固然,这些水渠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并没有在根本上解决林县等地区缺水的问题。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愈发清晰地认识到,缺水制约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严重影响了对群众生活的改善。

于是,在一番商讨后,当地政府与人民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那就是修建红旗渠,“引漳入林”。

这份申请在送到上面后,很快就得到了批准,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修渠运动,开始了!

红旗渠是什么工程(红旗渠只是一个县级工程)(4)

众志成城,英雄辈出

林县政府直接拿出了全县的资金和储备粮,用于修建红旗渠,林县人民更是甘愿自带干粮去干活。

早期所需民工不过250人,在报名的时候直接来了600多人,民众积极性很高。

等到开凿总干渠的时候,需要的人就多了,当时来自于15个公社的3.7万名民工齐聚一堂。

为了给这些民工就近找住的地方,平顺县沿渠社队群众直接腾出了230间房子,还搭了大量帐篷。

即便如此,条件也是非常艰苦的,甚至有很多妇女,一边干活一边抹眼泪,眼见大家低落,负责此事的连长直接说道,

“困难是暂时的,不能让子孙后代一直种旱地,吃糠咽菜,娶不上媳妇,咱们此时受潮挨冻,后辈代代享福!”

在这样的精神鼓舞下,没有人发牢骚,大家一边啃冷窝头,一边喝山泉水,一心只想早些把渠修好。

红旗渠是什么工程(红旗渠只是一个县级工程)(5)

民工在修渠前线奋斗,干部们在后方也是忙到精疲力竭。

要知道建渠大军每天吃的粮食和烧的煤加起来就有15万公斤,山路崎岖,后勤部门想运进去很不容易。

不仅如此,后方的干部们还得安排好工程分段、开展政治思想教育。

就连这个项目的总指挥周绍先同志,那也是整宿整宿的时候在电话机旁,一忙起来就是四五日睡不好觉的。

红旗渠修建伊始,便涌现出了很多英雄团体,比如说南采桑村的“十二姐妹战斗班”

虽是女性,但她们同样和男民工一样,干着抡锤点炮的工作。

由于不熟悉抡锤扶钎的技巧,所以没多久,大家的手上便沾上了淋漓鲜血,可她们无畏无惧,用手绢缠上手继续干。

红旗渠是什么工程(红旗渠只是一个县级工程)(6)

还有当时年仅24岁的共产党员李改云,她是自动请缨来到这个项目里的,干起活来也是身先士卒。

有一次,她和民工一道在陡峭的悬崖上施工,结果她突然发现前面的悬崖居然有碎石滚落,眼见着就要坍塌了。

而就在此时,悬崖上正有十几名民工在玩水渠地基。

在李改云的提醒下,大多数民工都及时完成了撤离,只有一个16岁的女孩郭焕珍被吓愣住了。

危机时刻,又是李改云猛然冲出将郭焕珍推了出去。

这一推,虽然让郭焕珍脱离险境,却也让李改云自己被埋在落石里。

很快,李改云被送到了医院,为了给她治疗,当时的医生尚克员和护士王麦荣,甚至不惜自己割皮给她植入。

最终,李改云被抢救了过来,且伤好没多久她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红旗渠是什么工程(红旗渠只是一个县级工程)(7)

为了鼓励大家学习里改变这种艰苦奋斗、舍己救人的精神,《河南日报》在7月1日特意报道了这件事。

至于报道的题目,便是《党的优秀儿女李改云》。

像李改云一样,从修建红旗渠中脱颖而出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正是有这些人的共同努力,红旗渠才能成功。

红旗渠是什么工程(红旗渠只是一个县级工程)(8)

层层推进,克服万难

而红旗渠总干渠的修建,主要被分为了4期工程。

第1期修渠首至河口,第2期修河口至木家庄,第3期修南谷洞至坟头岭段,第4期修木家庄到南谷洞。

1960年3月13日,红旗渠第1期工程正式开始,这一期的主要难关是王家山隧洞、石子山、老虎嘴等。

一直到10月1日,这期工程才算基本竣工。

在这个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一共斩断了45道山崖,填平了58道沟壑,挖土石445万立方米以上。

最终才在太行山的悬崖陡壁上,修成了一条宽8米长19公里的渠。

红旗渠是什么工程(红旗渠只是一个县级工程)(9)

1960年10月17日,红旗渠第2期工程开工了,这次面对的难关主要是青年洞,这里号称是最艰难的一段。

很多人在修建之前,甚至都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刘胡兰和董存瑞等革命先烈就是他们的标杆。

好在青年洞这一难题最终还是被攻克了,第2期工程业在1961年9月30日顺利竣工。

红旗渠是什么工程(红旗渠只是一个县级工程)(10)

1961年10月1日,红旗渠第3期工程紧接着到来。

前不久,这里才迎来一场大旱,全县16万人吃水的困难,广大人民群众是硬捱着干活的。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还面临着分水岭隧道的难关,最后还是人民发扬了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这才成功。

这一期工程,直接干到了次年的10月15日,而这一期的成功也就意味着红旗渠的修建可以步入最后阶段了。

于是1962年10月20日,红旗渠最后一段的修建终于拉开了序幕。

红旗渠是什么工程(红旗渠只是一个县级工程)(11)

与前面几期工程相比,这期工程所修建的渠线更长、任务更重,好在这一年农业生产迎来恢复,农村形势明显好转。

工地上的民工不仅拿到了原先两倍多的生活补助,而且还能吃上细粮,改善生活,这让大家干得更加卖力。

像这一阶段中比较困难的“盘阳洞”、“皇后沟渡槽”以及“白家庄空心坝”,最终都被顺利攻克了。

1964年末,这一期工程迎来尾声,红旗渠总干渠基本顺利建成。

1965年2月人们开始试着放水,最终大获成功。

这一条红旗渠也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在当年就按周边的三个公社,灌溉面积增加了10万余亩,人们终于有水用了。

1966年,人们又对红旗渠总干渠进行了加高加固,并在随后完成了支渠的配套工作,红旗渠工程圆满落幕。

人们将修建红旗渠的四期工程,一期加高加固以及一期支渠配套,称作是“六大战役”。

毫无疑问的是,在这六次战役中,林县人民都大获全胜了。

一个县城的人民,竟能修建出这样一座渠道,的确堪称奇迹。

红旗渠是什么工程(红旗渠只是一个县级工程)(12)

红旗渠精神

一条红旗渠,林县人民修了10年。

在这10年中,累计耗费了6000多万元资金,其中有2000多万都是林县人民自己筹措的,非政府补贴。

除此之外,他们还自己制造了1000多吨炸药,烧了5000多吨水泥和14.5万吨石灰。

30万林县英雄儿女齐心协力,终于修了长达1500公里的“天渠”。

如此浩大的一个工程,称为现代版愚公移山也毫不为过,而事实也证明这条红旗渠是相当珍贵的。

比红旗渠自身更珍贵的,是当地人民传承且发扬出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是什么工程(红旗渠只是一个县级工程)(13)

正如1998年临县县委书记所说的,“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红旗渠成为了林县人民刻在太行山上的不朽丰碑,也成为了中国人刻在世界人民心中的“第八大奇迹”。

中国人的创造与务实精神,在这条水渠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就像鲁迅先生也曾说过,

“中国自古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正是在这些人的共同努力下,红旗渠的水才能滋润林县干涸的土地。

红旗渠是什么工程(红旗渠只是一个县级工程)(14)

据说在红旗渠正式贯通,水冲入渠中的那一刻,很多当地民众都抱头痛哭了,人命比水轻贱的时代终于过去。

不仅仅是有水了,修建红旗渠本身,也给林县人民带来了莫大好处。

在这10年的建设过程中,林县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皆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自身才干。

更不要说他们还培养出了3000多名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训练出了超过5万名优秀工匠。

这一些人,后来拥有了一个共同的旗号,“林县建筑军”。

他们走出林县,走向全国,用红旗渠精神造福国人,将它发扬开来。

与此同时,红旗渠也带动了林县的经济发展。

红旗渠是什么工程(红旗渠只是一个县级工程)(15)

在周边诸多县市中,这里本来是自然条件最恶劣的,但是后来却发展成了经济最好的,这种逆袭离不开红旗渠。

不过有些人说,这条水渠产出比太低,没有特别大的用处,作为象征又不够“高级”。

有些人说,红旗渠把林县弄成了盐碱地,这是搞大工程前没有认真调查的弊端。

还有些人说,在修建这条水渠时,有不少人都牺牲了,这不值得。

可实际上认真去了解后,我们就知道,当地民众对红旗渠的评价其实是很高的。

全长1500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耗时近10年的伟大工程,是“新中国奇迹”。

群众家家出工出力,党员干部带头捐献工资,军人农民工人齐上阵,硬生生解决了困扰当地民众几千年的吃水问题。

这样的水利工程,这样的顽强精神,是值得钦佩与传承的,值得每一个林县人乃至于中国人骄傲。

目前,红旗渠还被开发出了很大的旅游价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相信亲眼看到后,大家会更震撼。

红旗渠是什么工程(红旗渠只是一个县级工程)(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