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码变黄码红码怎么办(红黄码怎么转绿)

来源: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刘丁维 实习生 黄哲浩

近日,有网友表示,

7月28日—8月2日,

曾开车经过沌口街道,没有停留,

但健康码变黄了。

还有市民朋友表示,

自己只是路过了封闭小区,

“绿码”就变色了。

像这样的情况,

码还有机会变“绿”吗?

别慌,一起看看,

该如何守护我们的“绿码”。

健康码会根据暴露风险自动转码

为全面、快速摸排涉疫人员,切断疫情传播途径,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健康码赋码标准增加了“时空伴随”规则,即对从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来汉返汉人员,或者与新冠肺炎感染者在同一时间段内有过行程轨迹交集的人员,根据暴露风险不同,健康码转为“黄码”或“红码”。

此外,由于健康码转码规则之一,是根据手机信号漫游信息制码,健康码也会自动根据手机信号曾漫游地区的风险不同,转为“黄码”或“红码”。

广大市民朋友需要持续关注自己的健康码和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信息,一旦发现健康码、行程卡变为“红码”或“黄码”,必须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村)报告,按要求配合做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是否到过中高风险地区

你可以这样查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极目新闻微信公众号

在对话框回复【行程】

长按对话框弹出的图片

识别小程序进入主页面

登陆后进行查询

绿码变黄码红码怎么办(红黄码怎么转绿)(1)

接到防疫短信不要慌

还有不少市民称,自己收到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与疾控组发布的防疫提示信息,不知道该怎么办?

绿码变黄码红码怎么办(红黄码怎么转绿)(2)

其实,按照武汉疫情防控指挥部政策要求,针对小区居民接到防疫提示短信的情况,将进行分类管理,具体而言:

1、收到短信 绿码:居家健康监测14天,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时,应严格落实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不得参加婚礼、聚餐等聚集性活动。

2、收到短信 黄码:上报相关信息,居家隔离14天,严禁外出,安排3次核酸检测。

3、收到短信 红码:立即向社区或网格员上报相关资料: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码、住址、近期核酸检测时间,安排到隔离点集中隔离以及3次核酸检测。

这些情况可以线上申请转码

1 类似曾因开车经过中风险区域,

但没有停留,

出现健康码变色的情况,

可以申请转码。

目前“健康武汉”微信小程序

已开通“转码信息提交”渠道,

有需要的市民

可填写相关信息等待转码。

操作方法小编已经帮你整好了

您可以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极目新闻微信公众号

在对话框回复【转码】

绿码变黄码红码怎么办(红黄码怎么转绿)(3)

点击链接进入

健康武汉小程序主页面

选择转码信息提交

填写资料即可

绿码变黄码红码怎么办(红黄码怎么转绿)(4)

2 因个人身份及手机号码

信息错误等原因

导致健康码异常的,

由个人向其所在单位或社区

提出申请并提供48小时以内的

核酸检测阴性结果,

单位或社区审核后,

报区、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转码。

因与确诊病例、发热病人、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有过接触或有时空交集,以及从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鄂或入境人员,需按照当地防控规定,做好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隔离期间要严格配合当地做好健康监测和管理,按规定频次接受核酸采样检测。如果发现身体不适,及时报告。当完成了规定的隔离期限且核酸检测阴性、身体健康,经评估符合解除隔离的条件后,按照现有规则和流程,予以转码。

保护“绿码”减少不必要外出

工作人员提醒:健康码是国家通过大数据对居民可能涉及疫情风险的一种评估,提供虚假材料改码导致疫情传播和扩散,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外,转码申请是一个严格的流程,需要经过调查和审核,请市民朋友们提交资料后耐心等待,相关部门在接到转码申请后会及时处理。

当转码成功之后,由于个人行程的原因,可能会再次出现变成“红码”或“黄码”的情况,疫情期间需要合理安排出行,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阳表示,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病毒载量高、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加之人员外出流动增多,疫情传播的风险非常大,尤其是德尔塔毒株传播风险非常大。呼吁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规定,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掌握卫生知识,做好个人防护。

编辑:肖苔

防疫相关信息查询↓↓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极目新闻”官方微信

①核酸结果查询

在对话框回复【核酸】

绿码变黄码红码怎么办(红黄码怎么转绿)(5)

点击进入

“核酸检测结果在线查询入口”

↓↓↓

绿码变黄码红码怎么办(红黄码怎么转绿)(6)

②自查是否为密接人员

点击极目新闻底栏【密接查询】

开始查询过去14天行程

绿码变黄码红码怎么办(红黄码怎么转绿)(7)

③查询是否到过中高风险地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