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墨客的优雅(文人骚客笔下的浓情蜜意)

想念一个人的味道想必大家都经历过,这种感觉可不好受。心中她的样貌完整浮现在眼前,却隔千里不得相拥。一边睹物思人,一边摩挲着两人旧物,嘴角不经意流露出几分痴傻的笑。而较之文人骚客笔下的相思之意,则是浓情中不乏规正文雅,那情也不单调于莺莺燕燕。文人骚客笔下的浓情蜜意,简直美到极致,不含一丝淫欲杂念。

文人墨客的优雅(文人骚客笔下的浓情蜜意)(1)

一、相思之情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是王维的《红豆》,历史上写相思的代表诗作。诗名《红豆》开门见山,全诗表达的就是相思之情。在此王维并没有直抒胸臆,说我是如何茶不思饭不想的,而且用了象征性的写法。

首句借物起兴,先抛出南方盛产的红豆,看似平淡,但红豆这一形象一直以来都被看做思念的物件,类似于折柳送别的概念。红豆也被称为相思子,关于这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一个美丽的女人常年思念在外的丈夫,就在树下伤心落泪,眼泪流干后流出的是鲜红的血滴,落到地上化为红豆,而后那树长大结满了满树的红豆,从此红豆便被覆上了浓浓的相思之意。首句相思之情初见端倪。

文人墨客的优雅(文人骚客笔下的浓情蜜意)(2)

第二句一句设问,春天到了,而那枝条是茂盛还是稀疏呢?这一发问使得本诗节奏明快,趣味盎然,带有几分自言自语的随意。而第三句就开始点题了,“愿君多采撷”原来我望见的红豆,又关心它的盛衰,只是表象,其实是想让我的老朋友多多采摘。一个“多”字,感情之浓烈,溢于言表。第四句点明全诗的主旨相思,借“此物”红豆来表现。你我分隔两地,唯有这一物堪比你我不得见的思念之情,因为此物最是相思呐!

文人墨客的优雅(文人骚客笔下的浓情蜜意)(3)

二、朋友之情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描写友情的诗作,是在唐朝受安史之乱时好友李龟年流落江南时所作。此诗通俗易懂,意境优美,韵律十足,也因于此,于民间大为传诵与吟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情深情浅,情短情长,可得丈量?是的,这里李白给出了他的答卷。较之杜甫的曲转婉约,李白的豪放为他增添了不一样的气度,与盛唐时期的风气相得益彰,难怪余光中先生对李白的评价是“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李白就是个不会拐弯抹角的人,说想你那就是想你,而且这份情还带有几分夸大。即使桃花开遍,潭水纵千尺深,又怎及我的好友汪伦对我的情谊之深?回顾李白的洒脱,不拘小格,在他的诗中尽得体现,这也是他在历史上独特人格魅力的原因。

文人墨客的优雅(文人骚客笔下的浓情蜜意)(4)

李白的一生抱负始终在政治上,却在一个恰当的时机妙笔生花,逐渐步入了诗歌的殿堂。他若没有十足的嚣张跋扈又怎敢让高力士脱靴,贵妃研磨?对于李白,我是大写的服气,他生性洒脱、狂放,爱喝酒、爱赋诗,尤其是每逢酒后,更是文思泉涌,比如那一首《将进酒》更是澎湃出向天发问的铿锵壮美之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也可以说是哲学家、思想家,他发出一连串对人生价值的拷问:有留不住光阴的失意,却没有对生活的失望;有对钱财的豁达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他称得上是一个十足浪漫派。

此诗开头便发问,谁能避免得了青丝到白发的转变?谁又能让那东逝之水返还?这两句为这首诗奠定了一个哀婉,发人深思的基调。就在李白即将陷入低迷的桎梏之时,笔锋猛转,犹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随后将他的处世哲学娓娓道来。

文人墨客的优雅(文人骚客笔下的浓情蜜意)(5)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你不必在意那些东西事情,都是小事,顺其自然,将自我价值完美地去体现,活在当下才是重中之重。这首诗总体充满了积极向上的风气,与苏轼的“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有着异曲同工的豁达。

那时候便已有了“粉丝”之说,连同他齐名的诗人杜甫都被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梦李白》《春日忆李白》同样是对好友的想念之作。自两人初见,便一见如故,杜甫沉稳,忧国忧民,李白洒脱不羁,两人就像不同风格的画家,一个写实一个写意,却互相欣赏、强强联手,在诗坛上合力描上那么浓墨重彩的一笔。由此,唐诗便赋予了那个珠光宝气的朝代素养柔美,为文人墨客咏物言志做了充足的载体。

文人墨客的优雅(文人骚客笔下的浓情蜜意)(6)

三、男女之情

汉武帝时期,一宴席上,一容貌绝美男子奏起一首《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吾今兮升斯堂……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宾客听后无不拍手叫好,有才之人从不乏欣赏者,隐于众人身后的卓文君也因此对他的出众而芳心暗许。

当时的卓文君是身份显赫的大家之女,同时又是因丧夫而重回娘家的寡妇。虽说如此,不过那个时期还是讲究门当户对,门第对等这些规矩的。司马相如不过是个平头百姓,除了一身才华便只剩一身素衣了,哪怕二次嫁人的卓文君,按常规来说也理应可以找到与之家境差不多的世家。卓文君对司马相如有意,却又不敢冲破层层封建礼制的枷锁,而司马相如这里也早已通晓卓文君的情谊,一看火候未到,那便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文人墨客的优雅(文人骚客笔下的浓情蜜意)(7)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卓文君这才通晓原来郎有情,妾有意。爱情会让人冲昏了头脑,不顾亲朋的反对在一个美妙的夜晚两人选择了私奔。

爱情的保质期有多久谁也说不清,多年后随着司马相如的仕途愈发蒸蒸日上,便有了纳妾之意。卓文君知晓后,不哭不闹,一个有貌的女子常有,而同时兼附才德的女子是少有的,于是一首劝君之返,用爱感化的《白头吟》便从此诞生了:“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此诗中看不到一丝的委曲求全,展现的是一个独立女性对于情感方面的忠贞与洁癖。当爱来临之时,不掺杂一丝污垢,就像山上的白雪,云间的明月,用雪与月的纯洁来比喻自己纯洁不染一丝杂垢的爱情。如今听闻你有了新欢,我主动要求合离。今日与明旦的相照就像是过去与从前的对比,时间、地点、人物都已改写。自此以后,天各一方,男婚女配不再想干。但是我心有不甘,不得不提一下我对爱情的初衷,是同一人相守到白头啊!

文人墨客的优雅(文人骚客笔下的浓情蜜意)(8)

卓文君虽生于一个封建的朝代,但思想却是现代化的。她坚强、纯粹,对于情感方面眼里揉不得沙子。同时当得知爱人变心后也不死缠烂打,而是用舒缓的语气将两人相知相守的过程及当初曾寄予的美好倾诉一遍,又在句末守住一个女性最后的尊严“故来相决绝”。

据说司马相如在看到这些情真意切的字句后,幡然悔悟,放弃了纳妾的决定,愿同结发之妻“白首不相离”,最终成就了一段历史上美丽的佳话。

编辑:张圣平

摇摇晃晃,晃晃摇摇。品味云端,坠入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