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开得胜是主观还是客观(旗开得胜到底能不能)

一份网传的“高考三天穿衣经”是这么说的:第一场穿红色(开门红),第二场穿绿色(一路绿灯),第三场穿灰色和黄色(走向辉煌)……

学生们穿没穿不知道,至少考场外的家长们有迹可循:送考妈妈穿上旗袍寓意“旗开得胜”,手持一支向日葵代表“一举夺魁”。

旗开得胜是主观还是客观(旗开得胜到底能不能)(1)

7月7日,北京一考场外,一位考生家长身着旗袍,手举向日葵。图据中青报

心理学告诉人们,面对人生重大关口时,人性中脆弱的一面会让人相信并寄托于某些带有喜气的东西,增添对抗不确定性的信心。信奉者讨个彩头无可厚非,不信者朴素应考也妥妥的。

要不要“花式应考”最终不过是道选择题,而不是是非题,孩子的接受度才是最重要的。而旁观者,多点包容心态就行了。

让“旗袍妈妈团”乘风破浪一下又何妨?

□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白晶晶

相信家有高考生的家庭,看过“高考讨彩头指南”都会发出会心一笑。

旗开得胜是主观还是客观(旗开得胜到底能不能)(2)

图据网络。

每年的高考,都是全家的“集体战”。一人应考、全家保障。如何从衣食住行各方面着手,给孩子减压、为他们助力,都让家长绞尽脑汁。不过,书本上的知识,还得考生自己用心。家长能做的,可能只有加强后勤保障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高考“讨彩头”现象也就不足为奇。

提前半个月购置旗袍,网购带有美好寓意的“状元笔”“逢考必过符”,甚至有些家庭连出门打车、租宾馆也挑带有吉利数字的车号、房间号,如“8”“6”等,忌讳带有“4”“0”的号码等……

其实,家长们心里也跟明镜一样,知道高考拼的还是平时的努力和积累。考场一分钟,读书十年功,每一道题都不白刷,每一册书都不白读。靠临时抱佛脚、祈福许愿,大概率也只能得个“心理安慰奖”,并不能真让学渣变学霸。

但是,对这份家长的美好期许,却没必要过分苛责和指摘。穿上美丽旗袍的妈妈们,何尝不是找回青春岁月的女孩纸?手拿向日葵的爸爸们,何尝不是笑成灿烂千阳的男孩纸?他们告别中年着装的黑白灰,穿上旗开得胜的旗袍、马到成功的马褂,站在考场外等待时,表面可能不动声色,心里或许比孩子还紧张。

旗开得胜是主观还是客观(旗开得胜到底能不能)(3)

7月7日,上海一考场外,一对夫妻为女儿送考。图据中青报

莫言在《陪女儿高考》中描绘:“坐在出租车上,看到车牌照上的号码尾数是575,心中暗喜,也许就能考575分,那样上个重点大学就没有问题了。车在路口等灯时侧目一看旁边的车,车牌的尾数是268,心里顿时沉重起来。如果考268分那就糟透了。赶快看后边的车牌尾数,是629,心中大喜,但转念一想,女儿极不喜欢理科而学了理科,二模只模了540分,怎么可能考629分?能考575就是天大的喜事了。”这段忽上忽下的内心戏,看过让人忍俊不禁,这也是家有考生、为人父母的真实心理写照。

今年的高考并不寻常。高考重回7月,1071万考生迎来这场特殊的“成人礼”。更何况,2020年,更像是一场对所有人的高考。

对考生而言,高考改期、线上教学都从某种程度上打乱原有学习节奏,想要乘风破浪、得胜凯旋,唯有破釜沉舟、一往无前。对家长而言,所处行业可能深受疫情影响,谋生之计叠加家有考生的不易,也让他们成为一届特别的送考大军。

社会也不妨对送考家长的用心良苦,少点苛责,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共情。面对最重要的“人生大考”,让考场外的“旗袍妈妈团”乘风破浪一下又何妨?

“寓意”过了,就是压力

□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与归

说实话,以前我觉得,家长和外界对考生们有些自己的祝福,可以有,对孩子也是一种鼓励。但是渐渐地,类似的花哨越来越多,就未必是好事儿了。

坦白讲,只要你乐意,无论哪种颜色的衣服,都可以牵强附会上美好的祝愿:比如,黑色可以寓意考场上的一匹黑马;白色可以寓意洁白无瑕不出错。还有商家开发出了带对勾的紫色内裤,寓意“指定(紫腚)能行”……

当衣服颜色的寓意,都被整得五花八门的时候,家长和考生们的选择,反而凌乱了。如果让考生因为穿衣而焦虑,反倒是帮了倒忙。所以,我觉得,家长以及社会,面对高考表现出的热忱,可以适当降降温。

近年来,高考不仅衍生出了很多吉祥物,还有不少“锦鲤”。比如杨过、李宇春、杨超越等。另外,各科也有各科的主考神,如考语文拜余文乐(语文乐);考理综拜李宗盛(理综胜);当然,还有葛优(各优)这种全面开花型的。

旗开得胜是主观还是客观(旗开得胜到底能不能)(4)

截自网友微博。

高考生们自发整出的一些祝福和期盼,值得支持和鼓励,这是他们给自己加油,平复内心紧张、保持良好心态的一种方式。但是外界,尤其是父母,大可不必给孩子过多的心理暗示,暗示太多反而是一种压力。

认真讲,高考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其实不重要,只要舒适、喜欢就行。如果孩子不喜欢穿红色衣服,平时也几乎不穿,第一天高考,为了一个虚头巴脑的“开门红”,家长强迫孩子穿红色,反而会制造情绪,影响发挥。

我看到,还有的家长,在考场外举起了向日葵,希望孩子“一举夺魁”。这种行为如果是孩子主动要求的,或者乐意接受的,可以有;但如果是家长刻意而为,建议还是没有的好。因为这类举动,肯定会吸引周围的目光,这些目光转移到孩子身上,多少也会有些影响。

高考的确很重要,但是没必要让一切事物都围绕它转。聚集太多的目光,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回想当年自己高考的时候,我就明确拒绝父母和亲人来送考,因为平时考试就从不需要送考,高考突然来这一套,搞得我还不适应了。

考试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一颗平常心。当你走进考场的那一刻,掌握的知识和答题技巧已经固定,影响决胜的因素就只剩下了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因此,家长不宜在考试这两天,刻意给孩子制造一些特殊待遇。

高考本质上检验的还是日常的学业水平,而不是一时的祝福是否到位。平时是什么样,就怎么样,让孩子尽可能放松,才能正常发挥。换句话说,该有的关爱和体贴,应该用在平时,而不是高考这两天。

编辑 赵瑜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旗开得胜是主观还是客观(旗开得胜到底能不能)(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