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漆包烧梅瓶(聊聊敢与景德镇争锋的日本伊万里烧)

此件为藏家荀诗刚先生收藏的一件日本伊万里烧将军罐,罐内有明确纪年的墨书款,包括物主名字,因此有一定价值。伊万里烧又可叫为有田烧,“有田”——地名,日本列岛南端九州岛佐贺县西松浦郡有田町 ;日本瓷器发祥地。伊万里瓷指的是17-18世纪日本受中国景德镇陶瓷风格影响所生产的瓷器,因其从日本伊万里港装船外销而得名。

日本漆包烧梅瓶(聊聊敢与景德镇争锋的日本伊万里烧)(1)

“烧”——日人将陶瓷器称为“烧物”,“有田烧”即日本佐贺县有田地区烧制的瓷器,是日本首开瓷器外销先河的品种。有田烧初期以模仿中国明清青花和五彩起家,经过四百年的历练,直到今天仍然是日本数一数二的瓷器主产地。雅致青花如同婉约少女,缤纷彩瓷不输风韵贵妇。今天有田的陶艺家,在秉承传统工艺的同时,融入新概念新科技,不断涌现更为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好作品。

日本漆包烧梅瓶(聊聊敢与景德镇争锋的日本伊万里烧)(2)

有田之所以成为日本瓷器的开山鼻祖,只因被掳朝鲜陶工的一次意外发现。早在丰臣秀吉统治的安土桃山时代(1568—1600),受中国茶文化影响,武将之间品茗风颇盛。著名茶人千利休(1522—1591)特别钟情高丽茶碗,从而引起痴迷于茶道的丰臣秀吉对陶瓷技术的渴求,于是借征战朝鲜之机掳回大量身怀中国景德镇先进烧瓷绝技的朝鲜技工,期望为日本烧造瓷器。

日本漆包烧梅瓶(聊聊敢与景德镇争锋的日本伊万里烧)(3)

“古伊万里”、“柿右卫门”和“锅岛”是有田烧值得夸耀的三大流派。其中,“古伊万里”以青花和“金襕手”为代表;“柿右卫门”以“浊手”及“大和纹样”为特点 ;而“锅岛”则以品质精致风格高雅闻名,是日本上流社会的最爱。包括这件大正十四年的将军罐,绘工精细,器型端正,应该也是当年名门望族置办的一件及实用加观赏的器物。

日本漆包烧梅瓶(聊聊敢与景德镇争锋的日本伊万里烧)(4)

古伊万里样式指 1610—1650 年代生产的“烧物”,有田瓷器的代表流派。包括青花和被称作金襕手的描金五彩。古伊万里样式以中国景德镇嘉靖至万历(1521—1620)期间的制品为蓝本,成型精巧规整,色彩浓郁响亮,金彩绚丽夺目,纹样细致繁密,题材具象生动,不是金襕(织锦绣缎)胜似金襕,充分体现那个时代日本经济的富足和繁盛。器形除餐盘和茶具外,以带盖的将军罐最为常见。世界各地博物馆多有收藏。

日本漆包烧梅瓶(聊聊敢与景德镇争锋的日本伊万里烧)(5)

有田烧的原料土,被誉为有田之宝的泉山矿石,属火山岩中的石英粗面岩,其主要成分为石英和绢云母,所以有田窑早期仅依靠这单一的原料土烧造瓷器。自江户时代(1603—1867)起,泉山矿石就被当成宝贵资源由官府严加控制,直到明治(1868—1912)以后才“权力下放”,转由町民推选有识之士成立专门管委会负责管理。据明治八年(1875)的相关记录,泉山采石场面积 1.4978 坪,约合五万平方米,明治三十年(1897)的年开采量约为一万二千四百吨。

日本漆包烧梅瓶(聊聊敢与景德镇争锋的日本伊万里烧)(6)

然而,由于泉山瓷石中铁含量大,粘度低,杂质多,不仅成型困难,使用率仅为四成,故成本高昂。大正(1912 年—1926)以后,改用熊本县天草市下岛西海岸产的天草石,因其铁含量少,容易粉碎,方便成型且烧成品强度高,色泽清冽,现已经成为日本制瓷业重点使用的原料土。

日本漆包烧梅瓶(聊聊敢与景德镇争锋的日本伊万里烧)(7)

至于被称为“坯体骨架”的高岭土,日本列岛尚未发现高质量的矿藏,目前仍依靠从韩国和新西兰进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