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石清虚解读(聊斋)

聊斋志异石清虚解读(聊斋)(1)

石清虚

(奇石奇事)

邢云飞,顺天(北京)人。好(喜欢)石,见佳石,不惜重直(高价购买)。

[邢云飞]偶渔(捕鱼)于河,有物挂网,沉而取之,则石径尺,四面玲珑,峰峦叠秀。

喜极,如获异珍。

[邢云飞]既归,雕紫檀为座,供(摆放)诸案头。

每值天欲雨,则孔孔生云,遥望如塞新絮。

有势豪(达官贵人)某,踵门(登门)求观。既见,举付健仆,策马径去。

邢无奈,顿足悲愤而已。

仆负石至河滨,息肩(歇息)桥上,忽失手,堕诸河。

豪怒,鞭(鞭打)仆。

[势豪]即出金,雇善泅者,百计冥搜(到处搜索),竟不可见。乃悬金署约(悬赏立约)而去。

由是,寻石者日盈于河,迄无获者。

后,邢至落石处,临流(面对河水)於邑(读“乌义”,愤懑气结)。

但见河水清澈,则石固在水中。邢大喜,解衣入水,抱之而出。

[邢云飞]携归,不敢设诸厅所,洁治(装修)内室供之。

一日,有老叟款门(敲门)而请(请见)。

邢托言(谎称)石失已久。

叟笑曰:“客舍(客厅)非耶?”

邢便请入舍,以实(证明)其无。

及入,则石果陈(放在)几(桌)上。

[邢云飞]愕不能言。

叟抚石曰:“此吾家故物,失去已久,今固在此耶。既见之,请即赐还。”

邢窘甚,遂与争作石主。

叟笑曰:“既汝家物,有何验证?”

邢不能答。

叟曰:“仆(我)则故识之。前后九十二窍,孔中五字云:‘清虚天(月宫)石供(石制供品)。’”

邢审视,孔中果有小字,细如粟米,竭目力才可辨认;又数其窍,果如所言。

邢无以对,但执不与。

叟笑曰:“谁家物,而凭君作主耶?”拱手而出。

邢送至门外;既还,已失石所在。

邢急追叟,则叟缓步未远。奔牵其袂(读“妹”,袖子)而哀(恳求)之。

叟曰:“奇哉!经尺之石,岂可以手握袂藏者耶?”

邢知其神,强曳之归,长跽(读“记”,跪)请之。

叟乃曰:“石果君家者耶?仆家者耶?”

[邢云飞]答曰:“诚属君家,但求割爱耳。”

叟曰:“既然,石固在是。”

[邢云飞]入室,则石已在故处。

叟曰:“天下之宝,当与爱惜之人。此石能自择主,仆亦喜之。然彼急于自见(显摆自己),其出也早,则魔劫(灾难)未除。实将携去,待三年后,始以奉赠。既欲留之,当减三年寿数,乃可与君相终始。君愿之乎?”

[邢云飞]曰:“愿。”

叟乃以两指捏一窍,窍软如泥,随手而闭。闭三窍,已,曰:“石上窍数,即君寿也。”

[叟]作别,欲去。

邢苦留之,[叟]辞甚坚。问其姓字,亦不言,遂去。

积年余,邢以故他出(外出)。

夜有贼入室,诸无所失,惟窃石而去。

邢归,悼丧欲死。访察购求,全无踪迹。

积有数年,[邢云飞]偶入报国寺(北京西城区一所寺院,始建于辽代),见卖石者,则故物也,将便认取。

卖者不服,因负石至官。

官问:“何所质验?”

卖石者能言窍数。邢问其他,则茫然矣。邢乃言窍中五字及三指痕,理遂得伸。

官欲杖责(棒打)卖石者。卖石者自言以二十金买诸市,遂释之。

邢得石归,裹以锦,藏椟(读“独”,木匣)中,时出一赏,先焚异香而后出之。

有尚书(部长)某,购以百金。

邢曰:“虽万金不易(不卖)也。”

尚书怒,阴(暗中)以他事中伤之。

邢被收(逮捕),典质(典当)田产。

尚书托他人风示(暗示)其子。

子告邢,邢愿以死殉石。

妻窃与子谋,献石尚书家。

邢出狱始知,骂妻殴子,屡欲自经(上吊),皆以家人觉救,得不死。

[邢云飞]夜梦一丈夫(大汉)来,自言:“石清虚。”戒邢勿戚(不要悲伤):“特(只)与君年余别耳。明年八月二十日,昧爽(黎明)时,可诣(读“义”,至)海岱门(北京的崇文门),以两贯(一千文铜钱为一贯)相赎(换回)。”

邢得梦,喜,谨志(记)其日。

其石在尚书家,更无出云之异,久亦不甚贵重之。

明年(第二年),尚书以罪削职,寻(不久后)死。

邢如期至海岱门,则其家人窃石出售,因以两贯市(买)归。

后,邢至八十九岁,自治葬具(棺材);又嘱子,必以石殉,

及卒,子遵遗教,瘗(读“义”,埋)石墓中。

半年许,贼发(掘)墓,劫石去。

子知之,莫可追诘(读“杰”,问)。

越二三日,[邢子]同仆在道,忽见两人奔踬(踉跄奔跑)汗流,望空投拜,曰:“邢先生,勿相逼!我二人将(拿)石去,不过卖四两银耳。”

[邢子]遂絷(读“执”,捆绑)送到官。

一讯,[两盗]即伏。问石,则鬻(读“玉”,卖)宫氏。

[两盗]取石至,官爱玩(爱不释手),欲得之,命寄诸库。

吏举石,石忽堕地,碎为数十余片。皆失色。

官乃重械(严惩)两盗,论死(判死刑)。

邢子拾碎石出,仍瘗墓中。

异史氏曰:“物之尤(奇特)者,祸之府(隐藏地)。至欲以身殉石,亦痴甚矣!而卒之(最后)石与人相终始,谁谓石无情哉?

古语云:‘士为知己者死。’非过(不过分)也!石犹如此,何况于人!”

(原为《聊斋》“卷十一”第三十八篇,归入“王本聊斋”之“神仙集”)

老王感言:一块偶然得之于河中的奇石,5次从北京书生邢云飞手中失去(最后一次是从其墓穴中被盗走),又5次回到他身边。它给他带来一次又一次磨难,包括被势豪明抢,被仙人减寿,被小偷光顾,被尚书下狱,被盗墓者掘坟,但他对它却痴心不改,拚死守护,死后也要将其埋在身边。这样的爱石者,真是千古奇人!

更奇的是那块石头。它“能自择主”,只跟“爱惜之人”相守。在它喜欢的人面前,它玲珑剔透,千娇百媚,屡现神通。比如,“每值天欲雨,则孔孔生云,遥望如塞新絮”。它身上有“前后九十二窍”,暗示主人有92岁高寿,后被仙人“闭三窍”,则预示主人只能活到89岁。然而,到了它不喜欢的人手中,它却变成顽石一块,宁愿坠落河中、跌成碎片也不相从。

什么叫“生死一知己”?邢云飞和奇石之间的关系就是。“一日倾心,终身不改,所视者,爱之专与不专,惜之至与不至耳。”这是清朝评论家但明伦的评语,老王完全赞成。不管对人还是对物,只有爱得真诚,爱得彻底,爱得死都不怕,才是真爱,才能赢得回报。

故事中最神秘的人物,是那位不请自来的老叟。他自称是奇石的主人,熟悉奇石的一切,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奇石带走。在他手里,坚硬的石头变成了胶泥,可以随意塑形。但明伦认为:“叟即他日示梦之丈夫”,也就是后来闯入邢云飞梦中的那位自称“石清虚”的仙人。老王认为,老叟拥有超自然的力量,是奇石及其持有者命运的真正主宰。

石之灵,人之痴,让老王不禁联想到曹雪芹《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中青梗峰下的顽石、荣国府中的贾宝玉,还有那神秘的“一僧一道”。两部作品,一短一长,一简一繁,相差悬殊,但都以奇石贯穿始终,都有神仙在幕后主宰,都是以奇石的遭遇来影响主人公的命运,相通之处确实不少。

曹雪芹是蒲松龄去世那年(1715年)出生的。他是否读过这篇故事并受到了某种启发,才写出了长篇名著《红楼梦》?没人知道,老王也不知道。

(想读“原味聊斋”又怕看不懂的朋友,请您读“王本聊斋”,即“《聊斋》分类、夹注、点评本”。

“王本聊斋”将全套《聊斋》分成神、鬼、人、妖四大部分,又通过分段、分节、夹注、加主语、点评,帮您越过文本障碍,领略名著风采。

微信公号“老王聊聊”为“红庙老王”个人所有,全在业余时间写作,与所在单位与所任职务无关。主要聊《聊斋》,也聊别的文史话题。自2014年10月开通,基本做到每天一篇。到今天这篇《石清虚》,“老本聊斋”的497篇就全部发完了。若有哪位朋友想看某个篇目,欢迎您点题,老王愿意重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