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古代汉语必背篇目繁体 尔雅今注增订本

自考古代汉语必背篇目繁体 尔雅今注增订本(1)

《尔雅今注》(增订本)

自考古代汉语必背篇目繁体 尔雅今注增订本(2)

作 者:徐朝华 注

出 版 社:岳麓书社

I S B N:978-7-5538-1423-0

定 价:68.00元

装 帧:锁线精装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本书特色

学习古代汉语的案头常备经典

  • 国内用现代汉语注释《尔雅》的经典之作,行销三十余年,多次修订再版,惠泽数代学人。
  • 徐朝华先生耄耋之年整理一生心得,全面增补修订,紧契时代语言,弥合缺漏,使此书臻于完善,堪称传世善本。
  • 作者爬梳旧注,博采众长,总结两千年来《尔雅》研究成果,移植现代科学研究结晶,以新的语言和形式作出适合现代人阅读的注解。
  • 寓述于作,见解独到,言简意赅,头绪清爽,为文科大学生和青年读者们提供一个便于阅读的《尔雅》注本,有助于广大青年读者阅读古书、辨识名物。
  • 本书注解在展现词语在古代的使用情况、讲清词义来源和发展脉络、辨析同义词、近义词的词义等诸多方面,都有着特殊的见解和贡献。
  • 除了注释以外,作者还通过一百多条案语,对《尔雅》在编排、释义、及旧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
  • 全书繁体横排,疑难字词增加注音,注释精当,后附笔画索引,尽可能地为读者提供阅读便利。
  • 全书锁线精装,版式优美方便阅读,包装精美典雅,品质优良。

  • 本书曾荣获国家教委高等学校出版社1992年优秀专著奖、天津市第四届(1987—1989)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天津市1986—1989年度优秀图书奖。

内容简介

《尔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大致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而编纂的词典。共十九篇。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具有解释语词的小词典性质,第四至第十九篇具有小百科词典的性质。此书可以说是疏通上古文献、介绍各类名物的百科全书。

《尔雅今注》一书撰成至今已逾三十年,在学界久负盛名,影响了几代学人。今作者积数十年研究《尔雅》之功,对释义、标音、例证等问题重新修订增补,使之更趋完善,以满足新时代读者的阅读需要,为当下学者提供一种可以信赖又可读性强的《尔雅》现代注本。

作者介绍

徐朝华,江西玉山县人,1933年生于南京,曾为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古汉语研究,尤其是《尔雅》研究。主要著作有《尔雅今注》《尔雅直解》《上古汉语词汇史》等。

名家推荐

通训诂之指归,叙诗人之兴咏,总绝代之离辞,辨同实而殊号者也。(晋·郭璞)

实九经之通路,百氏之指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博览而不惑者也。(唐·陆德明)

夫《尔雅》之为书也,文约而义固。其陈道也,精研而无误。真九经之检度,学问之阶路,儒林之楷素也。(宋·邢昺)

六籍之户牖,学者之要津。古人之学,必先通《尔雅》,则六籍百家之言皆可以类求。(宋·林光甫)

《尔雅》二十篇,则训故之渊海,五经之梯航也。(清·宋翔凤)

目 录

(上下滑动即可查看完整目录)

釋詁第一001

釋言第二091

釋訓第三161

釋親第四(附:宗族稱謂表)193

釋宫第五(附:古代宫室示意圖)206

釋器第六220

釋樂第七238

釋天第八243

釋地第九264

釋丘第十279

釋山第十一287

釋水第十二294

釋草第十三303

釋木第十四344

釋蟲第十五363

釋魚第十六378

釋鳥第十七390

釋獸第十八409

釋畜第十九425

《爾雅》詞語筆畫索引438

修訂版後記507

正文试读

自考古代汉语必背篇目繁体 尔雅今注增订本(3)

自考古代汉语必背篇目繁体 尔雅今注增订本(4)

自考古代汉语必背篇目繁体 尔雅今注增订本(5)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前言一

《爾雅》是中國古代第一部大致按照詞義系統和事物分類而編纂的詞典。包括十九篇。前三篇《釋詁》《釋言》《釋訓》具有解釋語詞的小詞典性質,第四至第十九篇具有小百科詞典的性質。在世界文化史上,《爾雅》不但是最早期的詞典和小百科詞典的雛形,而且它首創的這種編纂法今天仍然被采用,例如我國新版《辭海》曾兩次發行分册本,第一分册為語詞,以下為小百科。這種編排既是現代辭書編纂工作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又産生頗為切合實用的成品,有時它比定稿的依部首排列的《辭海》還更便於查閲。飲水思源,《爾雅》在世界文化史上的貢獻確實不小。

關於《爾雅》在中國語言學史上的重要性及其影響,學者們已經講過許多,兹不贅述。

前人曾對《爾雅》進行過大量的研究,他們取得的成就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字義的注釋與考證,二是訓詁方法的研究,三是音義關繫的探討。給《爾雅》全書及郭注做疏證的,最重要也是最常見到的是邢昺、邵晉涵、郝懿行三家的注釋本。各有千秋,均有貢獻。

舊日注釋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點。由於時代較早,前賢不可能看到甲骨文,没有利用甲骨文、金文探求古義的機會。那時還没有現代語言科學理論,尤其是現代詞彙學理論,無法運用它去觀察分析《爾雅》複雜的詞彙詞義現象。前賢所認識到的音義關繫,還比較籠統。如此種種,毫不足怪。可是我們處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如果仍然墨守舊日疏證,就是故步自封,不求進取了。

舊日疏證有個缺點,就是煩瑣。當年戴、段、二王都反對煩瑣,他們的著作内容樸實精粹,行文簡潔清新。《爾雅》邢、邵、郝三家注釋未能臻此境界。

時代在前進,應該給舊日疏證結賬,取其精華,去其煩瑣,寫出今注,使人耳目一新,輕裝上陣,纔好邁開步伐,開展新的科學研究。

所謂今注,不是改用大白話來做注釋就算,更重要的是形式新,語言新,方法新,内容既精又新。

給《爾雅》作個今注,實在是當前迫切需要的。但是作今注難,為《爾雅》作今注更難。

朝華一向樸實勤奮,基礎廣博而扎實。學成之後,致力於漢語發展史詞彙部分的研究,又專攻訓詁。醖釀日久,遂發奮作《爾雅今注》。五六年來數易其稿。

朝華此書,博采衆家之長,並吸取最新科研成果,深入淺出,簡明扼要,指明《爾雅》得失,並提出自己的見解。不唯於平淡中見功力,而且處處為青年讀者著想,文字淺顯,要言不煩,頭緒清爽,引人入勝。並編製索引,以利於翻檢和進行科研。優點甚多,是一部好書。

我對於《爾雅》衹是初學。讀朝華此書,受益不小,所以樂於向讀者推薦,希望《爾雅》之學出現新氣象。

張清常

前言二

《爾雅》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也是第一部大致按照詞義系統和事物分類而編纂的詞典。《爾雅》的“爾”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指雅正之言,即作為政治、文化、社交活動中使用的語言,這是後代作為規範的共同語的雛形。《爾雅》一書命名之意就是以雅正之言解釋古語詞、方言詞,使之近於規範。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爾雅》原為二十篇,但今本《爾雅》衹有十九篇。宋代邢昺《爾雅疏》説:“《爾雅·序篇》云:《釋詁》《釋言》通古今之字。”可見《爾雅》原有《序篇》一篇。《序篇》大約於宋代亡佚。現存十九篇按照内容分為十九類,即釋詁、釋言、釋訓、釋親、釋宫、釋器、釋樂、釋天、釋地、釋丘、釋山、釋水、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畜,每類一篇。其中《釋詁》《釋言》《釋訓》等三篇是解釋一般語詞的,可以説是普通的詞典;《釋親》以下十六篇是解釋各類名物的,可以説是百科名詞詞典。全書共計13113字。解釋的大部分是單音詞,也有一些複音詞。

關於《爾雅》的作者和成書年代,從古到今,説法不一,尚無定論。最初或説是周公所作,或説是孔子門人所作。宋代以後,學者們多認為所謂周公、孔子門人所作,都是依託之詞,從而否定了聖人所作的説法。那麽真正的作者是誰?確切的成書年代是甚麽時候呢?有人認為是從戰國中期到漢初的儒者陸續編纂而成;有人説是戰國末年齊魯儒生所作;有人認為是秦漢間儒生所作;有人説是漢初儒生所作;有人認為是漢武帝之後,哀帝平帝之前儒者所作;還有人認為是西漢末年劉歆偽撰。凡此種種,衆説紛紜。從《爾雅》一書的内容和有關資料分析,《爾雅》中有一部分詞語出於戰國中後期古籍,成書不可能在此之前。秦代焚書坑儒,漢初社會動亂未定,文景之世開獻書之路,先秦古籍纔陸續復出。漢初也缺乏編纂這樣一部内容、字數繁多的詞典的社會條件。而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很快就出現了犍為文學的《爾雅注》。這説明最初成書也不會是在漢代。因此,大體上可以斷定,《爾雅》最初成書當在戰國末年,是由當時一些儒生彙集各種古籍詞語訓釋資料編纂而成,並非一人之作。這部書或由於某種原因幸免於秦火,或由於民間私自密藏而逃避了抄禁,因而當漢王朝開始重視經學時,便很快地重新問世了。此後又經過漢代經師儒者陸續增補,纔成為今天所見到的《爾雅》。

從《爾雅》一書的内容來看,這部書編纂的目的是幫助人們閲讀古書和辨識名物。《爾雅》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以雅釋古,即用當時作為規範的雅正之言,解釋當時已經認為是時代較遠難以通曉的古籍中的詞語,目的是幫助人們讀懂古書,當時的古籍既包括儒家經典,也包括儒家經典之外的古書。戰國是一個科學文化有很大發展的時代,也是一個百家争鳴的時代,諸子百家從不同的角度吸收了當時的文化科學知識,著書立説。當時私人講學之風大開,游學之風盛行(如齊國稷下學士多至數萬人),在這種情況下,儒生們所接觸到的書籍,肯定不會衹是局限於儒家經典範圍之内。在《爾雅》中多次見到對儒家經典之外的一些古書(或當時的書籍)中詞語的解釋。如《釋天》:“春為青陽,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玄英。四氣和謂之玉燭”,取之於《尸子》;“扶摇謂之猋”,是釋《莊子》中詞語的;《釋地》:“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取之於《管子》;“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取之於《山海經》;《釋畜》:“小領,盗驪”,取之於《穆天子傳》。當然,和其他古籍相比,《爾雅》對儒家經典《詩經》中詞語的解釋是要多一些。如《釋訓》中所訓釋的大部分都是《詩經》中的詞語。在其他篇中,也有一些是專門解釋《詩經》中詞語的。如《釋天》中的“是禷是禡”“既伯既禱”,《釋水》中的“汎汎楊舟,紼縭維之”等,都是出自《詩經》。孔子認為《詩經》不僅有助於修身行事,而且對豐富知識都有著重要的作用,他説:“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在外交場合,在辯論、講學時,在著作中常引用《詩經》中的詩句以表達思想感情,增添文采。《詩經》在人們的生活中比其他各種書籍都更為重要。但戰國時代距離《詩經》的時代已經相當遥遠了,《詩經》中有些古詞語如不加以解釋,當時的人在理解上就會有困難。由於這樣兩個方面的原因,《爾雅》中對《詩經》詞語的解釋就比較多了。雖然《詩經》是儒家經典,但《爾雅》的編纂者解釋它並不僅僅因為它是儒家經典,更是因為它是一部被人們廣泛閲讀、使用的古籍。

《爾雅》另一個主要内容是以雅釋俗,或以俗釋雅。在《釋詁》《釋言》等篇中有以雅言解釋方言俗語的,目的是幫助人們閲讀古書。《釋草》以下七篇收集解釋了大量草木蟲魚鳥獸之名(包括雅名和俗名),其目的主要是幫助人們辨識名物,豐富知識,增廣見聞。如《釋草》中説:“芣苢,馬舄。馬舄,車前。”説明同一種植物有不同的名稱(芣苢為雅名,馬舄、車前為俗名)。《釋草》中有“果臝”,《釋蟲》中也有“果臝”,説明有異物同名的情況。有時僅列出名稱而未加説明,如《釋蟲》中的“土䵹鼄”“草䵹鼄”“土蠭”“木蠭”,則是要使人們知道蜘蛛、蜂有不同的種類。在這方面,《爾雅》與漢代作為童蒙讀本的《急就篇》和解釋四方别國之語的《方言》是有相似之處的。郭璞在《爾雅序》中説:“夫《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敘詩人之興咏,揔絶代之離詞,辯同實而殊號者也。……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者,莫近於《爾雅》。”他認為《爾雅》的主要作用是總結和整理了歷代不同的語詞,解釋了經籍中詞語的意義和詩歌中詞語的用法,辨别了許多異名同實的詞,保存了很多鳥獸草木之名。郭璞的認識是比較全面的。過去有些學者認為《爾雅》編纂的目的在於解經,其認識顯然與《爾雅》的内容不盡吻合。

《爾雅》雖然最初不是專為解經而作,但後來由於經學家們的重視、使用和宣揚,使它和經學的關繫越來越密切。《漢書·藝文志》把它附在六藝類《孝經》之後,《隋書·經籍志》把它放在經部《論語》之後,實際上已把它列入群經之屬。唐代開成年間鎸刻石經時,《爾雅》和《詩經》《尚書》等十一部儒家經典同時上石,正式成為儒家重要經典。宋代以後,《爾雅》成為十三經之一。《爾雅》這樣一部解釋詞義的書,在封建社會裏竟然能够和《詩經》《尚書》等重要儒家經典並列,是有其特殊的社會原因的。

從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社會經過了幾十年的動亂,出現了比較安定的“文景之治”。封建統治階級為了加强思想統治,開始重視儒家學説。但經過秦火和戰争的破壞,儒家經典損失很大;能讀經解經的經師大儒,更是難以尋覓。《漢書·儒林傳》:“孝文時,求能治《尚書》者,天下亡有,聞伏生治之,欲召。時伏生年九十餘,老不能行,於是詔太常使掌故朝(晁)錯往受之。”由此可見當時經師的奇缺。在這種情況下,《爾雅》這樣一部唯一保存了大量先秦古籍中古詞古義解釋的詞典,對於傳習儒經就成了重要的依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經師的作用。東漢趙岐《孟子題辭》中説:“孝文皇帝欲廣游學之路,《論語》《孝經》《孟子》《爾雅》皆置博士。”雖然不能因此就肯定文帝時確曾設置《爾雅》博士,但從中可以揆測文景之世《爾雅》已經和儒家經典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繫了。

漢武帝獨尊儒學,立五經博士以後,從中央到郡縣,乃至鄉聚,廣設學校,傳習儒經。讀經、通經成為當時讀書人實現抱負、追求利禄的重要途徑。雖然陸續出現了一大批儒家經典的注釋書,如《詩經》有《魯故》《韓故》《齊后氏故》等,《尚書》有《歐陽章句》《大小夏侯章句》《大小夏侯解詁》等,但這些書都是就某一部經書的詞語隨文釋義的,而且今文經學家的注釋多側重於闡明經書中的“微言大義”,而不注重語言文字的解釋。在這種情況下,《爾雅》這樣一部比較全面、比較系統地彙釋古詞古義的詞典,就成為儒生們讀經、通經的重要工具書了。它的這種作用,是其他任何一種某一經書的注釋書所不能代替的,也是《蒼頡》《急就》和《説文》之類字書所不具有的。正因為如此,《爾雅》一書和儒經的關繫就變得更加密切了。清代學者錢大昕説:“夫六經皆以明道,未有不通訓詁而能知道者。欲窮六經之旨,必自《爾雅》始。”(《潛研堂文集·與晦之論〈爾雅〉書》)宋翔鳳説《爾雅》是“訓故之淵海,五經之梯航”(《爾雅義疏序》)。這些都説明了《爾雅》是因為“説經之家多資以證古義,故從其所重,列之經部耳”(《四庫全書總目》)。

將《爾雅》列為經書,似乎是抬高了它的地位,使它享有歷代各種詞書所没有的殊榮,而實際上却是縮小了它的作用,貶低了它的價值。今天我們應該對《爾雅》這部書在中國語言學史和詞書史中的作用和價值作一個全面的、恰當的分析。《爾雅》這部書的主要作用和價值在於:

一、《爾雅》是在兩千多年以前出現的我國第一部詞典,它有清楚的分類篇目和完整的編纂體系,有直訓、陳説、描寫、比擬、音訓等多種釋詞方法。它首創的按意義分類編排的體例和多種釋詞方法,對後代詞書、詞典以及類書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在它的影響下,出現了一系列以“雅”為書名的補充或仿照它的釋義詞書。如託名秦末孔鮒所著的《小爾雅》,三國時魏張揖的《廣雅》,宋代陸佃的《埤雅》、羅願的《爾雅翼》,明代朱謀瑋的《駢雅》、方以智的《通雅》,清代吴玉搢的《别雅》、洪亮吉的《比雅》、夏味堂的《拾雅》、史夢蘭的《叠雅》等。

二、《爾雅》彙集並解釋了大量先秦古籍中的古詞古義,是閲讀、研究先秦古籍的重要工具書。如《釋言》中有“宜,肴也”條,這是解釋《詩經·鄭風·女曰鷄鳴》“弋言加之,與子宜之”中“宜”字的。“肴”指做熟的魚肉等。“宜”在古書中一般都解釋為合適、適宜,没有肴的意義,而從甲骨文、金文看,“宜”字象砧板上有肉之形。用作名詞,表示切肉用的砧板;用作動詞,意為吃做熟了的肉。《爾雅》中以“肴”釋“宜”,便是根據“宜”的本義而來的。又如《釋親》中有“男子謂姊妹之子為出”,這是母系社會親屬稱謂的遗跡,在父系社會裏,“出”作為一種親屬稱謂已經被“甥”所代替了。借助於《爾雅》,後人可以瞭解“出”的這一古義。

三、《爾雅》彙集了大量上古漢語詞彙,其中包括古語詞、方言詞以及外來詞(如《釋地》中的“珣玗琪”為上古東夷語)。在《釋詁》《釋言》《釋訓》中收集了很多上古漢語中的同義詞,它為研究上古漢語詞彙提供了豐富的资料,是研究上古漢語詞彙的重要參考書。

四、《爾雅》彙集解釋了不少有關宫室、器物、樂器、天文、地理和動植物等方面的詞彙,可以幫助人們瞭解古代社會,豐富知識。並為進行生物學方面的研究提供寶貴的歷史资料。如《釋獸》中有“貘,白豹”,郭璞注説:“似熊,小頭庳脚,黑白駁,能舐食銅鐵及竹骨。”這些資料對今天研究大熊貓類動物很有參考價值。

《爾雅》在釋義、編排等方面存在著一些缺點,較為突出的是解釋詞義往往過於簡單籠統。用多義詞去解釋詞義,用的是這個多義詞的哪一種意義不明確。如《釋言》有“郵,過也”條,“過”有經過、超越、錯誤、探望等義,在這一條中究竟是用“過”的哪一種意義解釋“郵”不明確。特别是“二義同條”的情況,更容易引起誤解。有的詞詞義有發展變化,《爾雅》的編纂者不加説明而相提並論。如《釋詁》中有“亂,治也”,又有“縱、縮,亂也”。前者用的是“亂”在周代前期的古義,表示治理紛亂的事物;後者用的是“亂”在春秋戰國時的常用義,表示紊亂、紛亂的意思。兩條同時收入,又未加以説明,容易使人誤解“亂”同時有兩種意義。此外,有些不是同義詞的誤以為是同義詞。有些詞歸類不當,如將爬行動物歸入《釋魚》。有的詞前後重複出現,如“鶼鶼”在《釋地》和《釋鳥》兩篇中都有,内容相同。這些缺點是由於《爾雅》出自衆人之手並受當時科學發展水平所限而造成的。

從漢到唐,為《爾雅》作注的人很多。最早的是西漢的犍為文學,其後有劉歆、樊光、李巡、孫炎、郭璞、沈旋等人。除郭璞注外,這些注家的注本多已亡失。現在能看到的最早的、完整的《爾雅》注本是晉代郭璞的《爾雅注》。郭注引用了近五十種古籍資料,取證非常豐富,而且能用晉代活的方言俗語來解釋《爾雅》中的古語詞、方言詞,為後人研讀《爾雅》起了重要的橋梁作用。唐宋以後為《爾雅》全書作注疏的有北宋邢昺等人的《爾雅疏》,邢疏雖有煩瑣考證之弊,但搜求先秦到隋唐的資料很多,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十三經注疏》中的《爾雅注疏》用的就是郭璞的《爾雅注》和邢昺的《爾雅疏》。南宋鄭樵的《爾雅注》,雖然比較疏略,但能不因循舊説,多采群經以證《爾雅》,間或别有所見。清人研究《爾雅》的著作很多,最著名的是邵晉涵的《爾雅正義》和郝懿行的《爾雅義疏》。邵書廣泛采集先秦兩漢古籍資料和漢魏六朝人舊注來印證郭注,推求文字的古音古義,並根據善本,訂正原書文字。引證豐富,解釋簡明扼要,但語言探索稍有不足。郝書晚出,是所有《爾雅》注本中最詳細的一種。這部書繁徵博引,搜羅宏富,能根據實際觀察的情況來描述草木蟲魚鳥獸。注釋中力求從音義關繫上疏通詞義,但在因聲求義方面錯誤較多。此外,從清代到近代,還有不少學者對《爾雅》作過專題研究。如清代戴震的《爾雅文字考》、翟灝的《爾雅補郭》、錢坫的《爾雅釋地四篇注》、高潤生的《爾雅穀名考》、陳玉澍的《爾雅釋例》,近人王國維的《爾雅草木蟲魚鳥獸名釋例》、劉師培的《爾雅蟲名今釋》、黄侃的《爾雅略説》、楊樹達的《爾雅略例》等,這些著作對閲讀、研究《爾雅》都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前幾年,在教學中介紹訓詁學要籍時,同學們屢次反映《爾雅》一書有些詞語很生僻,不會念,也看不懂,舊注有的過於簡略,有的過於煩瑣,閲讀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希望能有一個今人的注本。在清常師的熱情鼓勵和指導下,我從一九七九年開始編注這部書。要為《爾雅》這樣一部内容極為豐富廣博的書作注,確非易事,但我想到為文科大學生和青年讀者們提供一個便於閲讀的注本,使《爾雅》這部書能够在我們這個新時代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還是值得為之辛苦的。經過五年的努力,現在總算可以把它奉獻給讀者了。《爾雅》一書天文地理、草木蟲魚無所不包,給它作注,雖有諸家舊注和其他前人成果可資參考,也曾請教過一些同志,稿子經過多次修改,但因自己學識有限,肯定會有不少錯誤和疏漏之處,我誠心誠意地希望能够得到所有翻閲過此書的同志的批評和意見。

徐朝華

书 影

自考古代汉语必背篇目繁体 尔雅今注增订本(6)

自考古代汉语必背篇目繁体 尔雅今注增订本(7)

自考古代汉语必背篇目繁体 尔雅今注增订本(8)

自考古代汉语必背篇目繁体 尔雅今注增订本(9)

自考古代汉语必背篇目繁体 尔雅今注增订本(10)

《尔雅今注》(增订本),岳麓书社出版

自考古代汉语必背篇目繁体 尔雅今注增订本(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