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龙事件(民国第一34)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史的潮水渐渐褪去,许多人留下了深深的一笔。有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有人开天辟地,震惊华夏。很多人流芳百世,而他却遗臭万年,他就是“民国第一汉奸”石友三。

民国的龙事件(民国第一34)(1)

背叛恩人冯玉祥

早在军阀时期,石友三暴戾成性,嗜血杀伐的性格也能从他的处事方式略知一二。1920年,当时石友三还在冯玉祥手下担任营长时,冯玉祥率部与陈树藩的军队交战,当时有一块军事重地久攻不下。冯玉祥便派石友三部前往攻城。石友三下了死命令,挑选出30名精干士兵,每人的包里放了3块大洋,就这样一鼓作气地拿下了军事重地濮阳城。

攻占濮阳城之后,石友三因大功被调往包头担任“肥差”旅长时,其凶残的本色便一览无遗,不到半年就残忍的杀害了500余名因不愿受到剥削而反抗的长工佃户等精壮汉子,被当地人称为“活阎王”。后来人都戏称,听到石友三的大名“小儿不敢夜啼”。

民国的龙事件(民国第一34)(2)

有这么一员“得力猛将”,冯玉祥也甚是欣慰,毕竟石友三和冯玉祥曾是生死之交,冯玉祥在石友三最穷困潦倒的时候接济了石友三一把。所以石友三在冯玉祥眼里早就已经是冯的心腹了。可是冯却做梦也想不到这位“心腹”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白眼狼”。

导火索在于石友三本人酷爱杀伐的性格,石友三的军队也和他本人一样,四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也让冯很是忌惮。这种素质的军队怎么能当我的亲兵呢?为了敲打敲打石友三,冯决定撤除他的团长、旅长、参谋长的职务以示警告。

民国的龙事件(民国第一34)(3)

就在这时,蒋介石为了防止拥兵自重,下令要求西北军的冯玉祥部裁军,没得商量。这一下可是戳到了冯的命门。冯深知“枪杆子里出政权”。既然没得商量,那也只能和蒋撕破脸皮。于是便决定反蒋。1929年,冯将20万大军的指挥权交给石友三,可是石友三却早已经起了倒戈之心,蒋石里应外合,最终使西北军损失惨重。

“意欲谋杀蒋中正”

冯元气大伤,石友三便是此事的第一功臣,很快便也成了蒋身边的一大红人。可是蒋这个人多疑,对于石的一些要求,蒋不置可否,只是不愿意相信石罢了。石很不满意,便不断提出过分的要求,蒋便对石开始有了提防之心。为此,石友三便又萌生了杀心,勾结同样不受蒋介石重视的第八军军长唐生智,策划要“刺蒋”。

民国的龙事件(民国第一34)(4)

“炮轰南京泄私愤”

就在“刺蒋”的大计划八字还没一撇时,蒋介石便发布了命令,委任石友三为安徽省省委主席。这下石便打消了“刺蒋”的念头,当时还和唐信誓旦旦立下的“谁反悔谁孙子”的誓言,也被抛弃到九霄云外去了。

可是他却不知,这是蒋介石的一场阳谋,目的是要抽调他的军队去广州,分散他的势力。石心底的怒火又被激起,一度要去找蒋介石理论。蒋提出建议让他去做广东省主席,石友三觉得蒋是在糊弄自己。便找到了唐生智,说“刺蒋”计划依旧。

石唐二人选择了蒋来检阅部队时暗杀他。可是蒋是明白人,没有去深入险境。恼羞成怒的石友三便做出了一个冲动的决定:炮轰南京城。这一下可是捅了大篓子了。正在这时张学良阎锡山也纷纷表明立场支持蒋公。石友三觉得投奔谁也不如投奔蒋介石靠谱,于是便又“负荆请罪”请求蒋收留他,蒋也清楚此人向来如此,就没多在意派他去河南做了“清乡总指挥”。

民国的龙事件(民国第一34)(5)

“活埋‘三姓家奴’真痛快”

这次石友三过了一个安定的数年,直到他熬到了冀北保安司令的位置,手上握有一点权力的他又动起了花花肠子,打起了做汉奸的主意,他找到当时的土肥原贤二,准备和他签订协议出卖蒋成立伪政府。为了此事安全,他还找了自己的发小高树勋帮忙,约定事成之后一起做“山大王”。

高树勋深知自己羊入虎口但不得不从,要彻底解决此只能先除掉石这个汉奸,为了取得石的信任,高找来了西北军旧部的孙良诚。借他的关系摆一桌酒请客,石友三放下了警惕单刀赴会,可此时已经众叛亲离,万人唾骂的他,刚坐下就被五花大绑,被连夜带去荒野活埋了。

消息一出,民众欢呼雀跃,直呼苍天有眼。

民国的龙事件(民国第一34)(6)

结语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前人的是非功过都是由我们后人来评判,多多少少占一定的主观色彩,而石友三这位汉奸,无论在谁的口中,评价都如同蛆虫一般。可谓也是另一种程度的“流芳百世”了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