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感想与教育方法(学渣的人生逆转)

《放牛班的春天》是2004年3月17日上映的一部法国音乐电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指导,杰拉尔·朱诺、让-巴蒂斯特·莫尼耶、弗朗西斯·贝尔兰德等人主演。

影片采取倒叙的方式来讲述: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昂克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儿时同学贝比诺来到他家,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他们一起品读了这本当年在池塘底畔辅育院读书时,音乐启蒙老师克莱蒙·马修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咀嚼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故事发生在1949年,马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当时的法国,他没有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只能来到池塘底畔辅育院,成为了这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

这个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池塘之底”,因为这里的男孩子们大都是二战后失去双亲或单亲的“野孩子”,顽劣至极。

马修到任后发现辅育院的院长用高压残暴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马修试图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他发现辅育院竟然没有音乐课,于是他决定组建合唱团,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事情一开始进展得不是很顺利,其中一个最大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昂克,皮埃尔虽然有着天使的面孔和天籁般的声音,却经常故意制造麻烦:在练习合唱时故意发出怪叫,安排他独唱却极度不配合……谆谆善诱的马修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同时他对皮埃尔的母亲产生了一厢情愿的感情。最后因为辅育院失火事件,马修被院长解雇,临走时把贝比诺带走了。

放牛班的春天感想与教育方法(学渣的人生逆转)(1)

《放牛班的春天》宣传海报

曾经作为一名教师的我,无意间回想起和一位老师的对话,他对我说:“以我多年的从教经验来看,好学生真的对老师不会有太多的感激之情,反而是那种差学生,你把他教好了,他倒是会感激你一辈子。现在过年的时候,会来给我拜年的,通常就是这些差学生。”

深以为然,好学生之所以是好学生,个人认为这个功劳应该归功于父母,而差学生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那么这枚功勋章自然要颁给老师。

故此,《放牛班的春天》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学渣实现了人生逆转,是因为教育的真正意义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拯救

放牛班的春天感想与教育方法(学渣的人生逆转)(2)

孩子们为马修老师送行

好的老师像一束光,照亮学生们身边的黑暗,指引他们未来的路。

如果你作为一名老师,在面对一群年幼但调皮到可恶的学生时候,你会如何对待?是谆谆善诱,是暴跳如雷,还是在努力一番后选择放弃?大多数的答案可能是第三个。

但是《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老师选择是,继续耐心教导。皮埃尔上课时写院长坏话,被罚了禁闭,后来因为伯爵夫人到辅育院参观,需要进行合唱而停止对他的惩罚。皮埃尔本以为自己不会在台上表演独唱了,结果马修给了他意想不到的机会,他的眼神从怀疑到惊喜。

马修在日记里这样写到:“在莫昂克专注的眼神里,我突然领略出许多东西,有着骄傲,被宽恕的喜悦和一种新的感受,人们对他的肯定”。

记得以前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经常被老师批评、需要请家长的学生,一天他又犯错了,被新来的班主任叫到办公室,他以为又要挨训了,结果这位班主任跟他讲,“XX,自从我来到你们班当班主任,很多老师跟我反映了你有很多问题,我观察你有一段时间了,我觉得之前那些老师们对你存在偏见,在我看来,你肯定是一个好孩子。能给我说说,这次为什么会跟同学起冲突吗?”

他当时震惊了,从来没有人说他是一个好孩子,只有这位老师肯定他。从这位班主任得到了认可之后,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不再故意犯错、认真学习、发愤努力,最终让自己考上了一所还不错的大学。

从心理学层面来讲,被认可的需要,贯穿了我们的一生。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得以发掘,马修老师帮助他重新肯定自己,最后成为一位有所成就的指挥家。

马修老师正是给予了皮埃尔这样的需要,他成为了皮埃尔的一束光,照亮了他身边的黑暗,指引他未来的道路。

放牛班的春天感想与教育方法(学渣的人生逆转)(3)

孩子们表演合唱

教育者是灵魂雕刻工程师,唤醒灵魂深处的兴趣爱好

《银河补习班》里刑满释放的马皓文 ,面对“缺根弦”、长期在班里成绩垫底的儿子马飞,也有过无可奈何的时候。马皓文为了激发马飞的兴趣爱好,就算是身上没有钱,也会打苦工攒钱为儿子买电脑,带着他四处旅行、去看航天展。

以至于在影片末尾,教导主任想要说服马飞报考清华、北大,但马飞还是坚定地拒绝了:“可是我爸爸说过,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结果,在别的考生还在准备高考的时候,马飞就拿到了飞行员的录取通知书。

池塘底辅育院的马修老师,组建合唱团时发现了皮埃尔的音乐天赋,虽然皮埃尔是一个不让人省心的孩子,但在激发和培育他的过程中,马修从来没有放弃他,而是采取反面刺激和正面肯定的办法,给到他独唱的机会,并建议他的母亲送他去里昂音乐学院深造,将皮埃尔的天赋充分挖掘出来,帮助他成为世界著名的音乐家。

“教育从来不是教育者们的一场权谋游戏,而是教育者寻求每一个人天赋的事业。教育让每一个孩子认识生命的意义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让孩子考上大学就是身为父母、作为老师的成功了,很多人都不懂得唤醒孩子灵魂深处的兴趣爱好,才是教育最应该做的事情之一。

要让孩子知道,上大学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读大学只是可以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重要途径之一,把兴趣转换为事业,这样才能让孩子保持终生学习的习惯,而不是在找到一份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之后,就失去了学习动力,然后让自己生活过得浑浑噩噩,虚度一生。

放牛班的春天感想与教育方法(学渣的人生逆转)(4)

马修老师安慰孩子

好的教育行为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池塘底”的孩子们大都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的甚至是孤儿,本已经缺爱了,却只能在辅育院里受到残酷的对待,除马修以外的老师们的教育行为只能称之为管教、体罚。

学生犯错要么关禁闭室,要么殴打,要么吼叫一番,没有去思考学生为什么会犯错,怎么才能改变这一现状。这个原因细想一下就知道了,因为这些老师对这帮孩子没有爱,他们对孩子自然就缺乏耐心、宽容。

但是马修就不一样了,当他第一次走进课堂,他的手提包被孩子戏耍了一番,正巧被院长碰见,在院长向他问清缘由时,马修选择了为孩子们隐瞒,帮助他们免于责罚。

马修也给予弱小而无依无靠的贝比诺更多的关爱,到最后几乎完全充当了父亲的角色。

当他发现院长的二十万法郎原来是被勒克贺偷的时候,他询问了原因;勒克贺想要一只热气球的愿望是意料之外的天真和单纯,为此他不忍心打碎这个孩子的人生梦想,于是又一次成为了包庇窝藏“坏孩子”的“同谋”。

正是因为马修给孩子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包容、善良和爱,让这些“野孩子”们或许依然冰封的心得以融化,马修老师虽然是悄悄地离开辅育院的,但是孩子们飞下来为他送行的纸飞机,就是对他的最大认可,他们能从马修的身上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放牛班的春天》给我们传递了温暖和希望,它以法国电影特有的默默温情让我们细细品味,不禁感叹:要是在现实学校中能多有几位马修这样的老师该多好。

教育家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只愿正在长大的孩子们,你们能感受到教育者散发着人性光辉的一面;也希望还没有找到兴趣爱好的孩子,能够通过教育的引导,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也愿需要等待被救赎的孩子们,能够得到教育的拯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