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水饵料怎么调(听起来看起来都很简单的事情)

走水饵料怎么调(听起来看起来都很简单的事情)(1)

要说钓鱼这么多年,哪个基本功练习起来记忆深刻呢?开饵绝对要占到前三,记得我结婚的时候,和面和的可好,媳妇一脸惊诧的问我怎么锻炼的,我能说因为钓鱼开饵,没那么多饵料浪费,只好隔三差五在家和面练习开饵么?

开饵,有几个关键的环节,很多钓友认为最需要把控的是配饵比,也就是香型比,这固然没错,但是不少钓龄颇有年头的钓友,也一样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同样的水域、同样的饵料配方,手法都相差无几,但是别的钓友可以一天连杆,自己总差那么点意思,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饵水比!

走水饵料怎么调(听起来看起来都很简单的事情)(2)

饵水比,简单的字面意思就是饵料加水的比例,这个在商品饵外包装上大多会表明,1:0.5~0.8等字样,可是在实际中,很多钓友一直到钓了很久的鱼,都没有搞明白,饵水比是体积比,而不是重量比,经常有钓友抱怨,饵料大多发酵、膨化,或者做过其他熟化处理,再打碎后,比重都比较轻,比如50ml的饵料,可能连30g都不到,但是居然开饵时要加50ml的水(鲫鱼饵大多是拉饵,水比一般都是1:1~1.2左右),开出来的拉饵和面糊一样,包装上说醒饵5分钟,结果至少要醒饵20分钟都够呛能醒出来拉饵的状态。这就是很典型的饵水比弄错了。

久而久之,这类钓友开饵就习惯按照自己的经验加水比,状态只能说马马虎虎,完全达不到厂家所说的雾化状态,这就很尴尬了。那么在实战中,饵水比,除了注意体积比,还有哪些小细节需要注意呢?

走水饵料怎么调(听起来看起来都很简单的事情)(3)

一、饵水的混合方式;开饵加水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饵配好,搅拌好,直接按照饵水比量好水量,倒水入饵料中,这种方法最为常见,优点是操作简单,但是缺点是必须快速,讲究手法,如果手慢了,手的姿势不对,很容易形成硬块,也就是饵料吸水不均匀,比如常见的搓饵,一般多用这种方法;

走水饵料怎么调(听起来看起来都很简单的事情)(4)

另一种,就是先配饵、量饵,然后根据饵料的体积比量水,先倒水,再把饵料倒水中,然后晃动饵盆,饵料全部倒入之后再打匀,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但是好处是不用多大的功夫就能打匀饵料,而且饵料成硬块的现象比较少,一般拉饵多用这种方法。

二、饵水比,加水的水量怎么确定;饵水比是厂家给的一个指导参数,并不代表实战中可以通用,比较好的说法是饵料买回来之后在家用漂桶做测试,什么样的饵水比进水后雾化状态、雾化脱落时间,多次测试后心里有底,实战时就能灵活调整水比;但是大多数钓友是没有这个时间或者经历去做测试,通用的做法则是实战测试,通过厂家指导的建议先开好饵料,然后根据饵料入水后,浮漂钓目的变化来计时,从而确定雾化脱落时间,最后再调整水比一一测试。

走水饵料怎么调(听起来看起来都很简单的事情)(5)

三、饵水比确定后,影响饵料状态的因素有哪些呢?不同季节、不同气温、水温下,饵水比都有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导致了饵料进水后状态不一

1、水温影响,水温越热,雾化越快,水温越低,雾化越慢。这纯属物理现象,并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是顺带提一下应用场景,比如夏天用草棒子钓草鱼,可以用热水泡化草棒子之后加入药酒,然后再搓饵作钓,优点是味型会比不泡化的情况下大很多,诱鱼效果更出众,缺点则是雾化就变的较快了。

2、气温影响,气温的影响主要就是饵料吸水时间,这个其实接触过商业饵钓友都有经验,总结起来也就是气温高,醒饵时间短,气温低,醒饵时间长,并没有特别可说的。

走水饵料怎么调(听起来看起来都很简单的事情)(6)

3、目标鱼种的影响,鲫鱼的口小,对饵料适口性要求很高,对味型反而要求并没有那么苛刻,所以鲫鱼饵水多加一点没影响;而草鱼,对草味的需求比饵料适口要求要高一些,所以适口不怎么要求,水多点少点并不影响。

4、雾化状态要求的影响,我们需要饵料进水后,在不同的水层开始雾化,主要就是通过饵水比来控制,比如进水就炸开,那就干撒,进水就化开了。

走水饵料怎么调(听起来看起来都很简单的事情)(7)

剩下的,就是注意饵料返水了,这个没有办法避免,只要是饵料,必然会出现返水现象,唯独能做的就是延长以及处理,处理起来并没有什么秘诀,老钓友钓箱、鱼护桶里都会携带上几块纯棉的毛巾,一是为了擦手,保证饵料味型不窜,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应对返水,只要用干燥的毛巾,裹住饵料,是不用过多考虑返水问题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