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寓言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20个 那些古代寓言里演变的成语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成语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了解那些古代寓言里演变的成语吧。

【与君共读】


叶公好龙

这个故事出自《申书》

寓言故事:曾经有个人他十分喜欢龙,穿的衣服需要绣龙,家里装饰要画着龙,墙上的柱子要刻着龙,结果有一天龙真的出现在他的眼前,他却被龙吓得魂不附体。

所以,这个成语用来说那些表面看似喜欢,其实内心根本不喜欢,只注重盲目追求事物,但却并不动心。

与这个成语相近的有:表里不一。

由寓言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20个 那些古代寓言里演变的成语(1)

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原文如下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损其家⼝,充狙之欲。俄⽽匮焉,将限其⾷,恐众狙之不训于⼰也。先诳之⽈:“与若芧,朝三⽽暮四,⾜乎?”众狙皆起怒。俄⽽⽈:“与若芧,朝四⽽暮三,⾜乎?”众狙皆伏⽽喜。

大概意思是说有一个人养了一群猴子,但是这个人为了省口粮。就跟猴子们说早上给你们三个果,晚上给你们四个。猴子听了之后都不乐意。但是转过来这人跟猴子们说:早上给你们四个果,晚上给你们三个果。猴子们听了都乐了,以为自己都占了很大的便宜,其实总数都是一样的,饲养者只不过是把顺序调换了一下而已。

所以,这个故事留下的成语朝三暮四原来比喻用骗人的把戏欺骗别人,后来的意思就变成了形容反复无常。

与这个成语相近的有:反复无常。

由寓言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20个 那些古代寓言里演变的成语(2)

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这些故事大家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

郑人买履大概的意思就是,有一个人,在家比划好鞋样去买鞋,结果鞋样落家里了,他又回家去找鞋样。有人笑话他,宁可相信鞋样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

所以这个成语常常表示对那些不会按照客观规律分析的人的讽刺。

近义词也就是:生搬硬套

由寓言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20个 那些古代寓言里演变的成语(3)

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这是出自《列子》的一个故事。

故事主要讲的就是一个人他怕天塌下来,所以整日都是茶不思饭不想的,日日夜夜备受煎熬,生怕有一天天会塌下来。然后他就找一个人开导,这个人也是挺能白话的【因为在他的那个年代没有什么科学理论】总之,就是三言两语解决了这个杞人的忧虑。

所以这个成语就是在告诉在讽刺那些经常担心着不必要担心的事的那些人

这个词的近义词是:庸人自扰【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百度二者之间的差别】

由寓言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20个 那些古代寓言里演变的成语(4)

自相矛盾

楚⼈有鬻⽭与盾者,誉之⽈:“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誉其⽭⽈:“吾⽭之利,于物⽆不陷也。”或⽈:"以⼦之⽭,陷⼦之盾,何如?”其⼈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不陷之⽭,不可同世⽽⽴。

故事出自《韩非子》。

也是一个讽刺语言,大概意思就是一个人又卖盾又卖矛,说盾是无比的坚硬,任何矛都刺不穿,他又夸自己的矛,十分的锋利,任何的盾都能穿透。

表明自己说的全部都是互相违背的。

有人给出的近义词是:漏洞百出【但是我个人觉得并不是太准确。】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赞关注评论或转发谢谢大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