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三次月考题语文(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语文试题

一、散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浙江的感兴

我很想追怀自己在浙江的童年,却只记起了一些片段:随着母亲去一个庙里看初期的电影,去曹娥江头看潮水,随着小舅舅到河埠头石桥边的馆子里吃馄饨,那样好吃的馄饨,后来似乎再也没有吃过。如此等等,连不起来,而且越来越模糊了。  于是我怀疑自己是否配称浙江人。  这一次到杭州,住在西湖旁边,又有幸去了绍兴,看到鲁迅故居,还在咸亨酒店里喝了加饭酒,并且站在店门外吃了一串油豆腐,上面涂了厚厚的一层辣酱,吃着吃着,心里感到不管配不配,我是喜欢这乡土的。  这里主要的色泽是黑和白。黑的瓦顶,白的粉墙,冲洗得发白的石板路,连木柱子也是黑的,严谨、素净,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像那间大大的厨房里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正如那三味书屋里,既有严厉老师的戒方,又有那顽皮学童的小小乐园,而门前的石板路下则是潺潺的流水。  水是浙江的灵秀所在,是音乐,是想象力。  在鲁迅的艺术素描里不是也有这样的黑泥、白石和绿水的配合么?多么朴质,又弥漫着多大的温情!你看他用笔何等经济,总是短短几句话就勾画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生处境,而同时他又总把这处境放在一片抒情的气氛之内。他是最严格的,又是最温情的,这就使得他最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有感染力——他的闰土成为我们一切人记忆中的童年好友,他的乌篷船成为我们每个人梦里的航船,他的忧郁、愤怒和向往也成为几代读者难以排遣的感情。  看着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  回到杭州,又是另一番景色。1981年我第一次来,忙于游览名胜,但也抽时间陪一位老友去追寻他年少时代的踪迹,走了一个旧的市区,像是有一家过去很有名的布鞋店,那里依然卖着素净而又雅致的黑面白底的舒服鞋。接着进入一家咸肉店,面前是一条长长的洗得白白的木柜台,上面摆着十几块干干净净的咸肉,随你挑选。这铺子的旧式建筑有高高的屋顶,店堂里空空荡荡的,没有现代肉店那种血淋淋的屠场味道,人们从容选肉,大刀切下去,一股醇厚的咸肉香随之而起。  这次重来,我很想再出去看看那些犹有南宋遗风的街道和店铺,却始终不得空儿,只在汽车里匆匆看了一下中心区的主要街道。在我游历过的城市里,我总觉得杭州是最富于中国人情味的,即使车站旁边的闹市也闹而不乱,人行道上人来人往却不拥挤,同时有一些老铺子老字号还以传统的礼貌待客。  杭州难分市区与郊外。环湖的大道既是闹市,又因西湖在旁而似乎把红尘洗涤干净了。任何风尘仆仆的远来人也是一见湖光山色而顿时感到清爽。  在阳光下,西湖是明媚的,但更多的时候显得清幽。这次因为就住在湖岸上,朝朝夕夕散步湖畔,总算把湖的各种面容看了一个真切。清晨薄雾下,黄昏夕照里,湖的表情是不同的,沉沉夜色下则只见远岸的灯火荡漾在黑黑的湖水里,千变万化,没有太浓太艳的时候,而是素抹淡妆,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  在湖岸散步的时候,抬起头来,看到了环湖的群山在天边耸起,也是淡淡的几抹青色。然而它们都引人遐想,给了西湖以厚度和重量。没有人能把西湖看得轻飘飘的,它是有性格的,从而我也看到了浙江的另一面:水固然使它灵秀,山却给予它骨气。   (取材于王佐良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书写的是对故乡的追忆和游历,感物寄兴,表达了对浙江性格的体悟。

B.“水”既是浙江灵秀风景的精髓,也是本文组织结构展开叙述的核心线索。

C.作者插叙初次游览杭州的经过,揭示了这座城市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特征。

D.文章勾勒出一副融汇了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因素的江南图景。

2.作者从鲁迅的故乡环境中看出色彩鲜明、谨严素净以及质朴温厚的特色,作者对鲁迅又多了哪些了解?从湖光山色中又感受到西湖哪些特点? (5分)

3.有评论者曾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概括本文带给读者的艺术感受,请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并结合本文进行具体阐述。(5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左光斗,字共之,南直隶桐城人。举万历丁未进士,选授浙江道御史。天启初,与给事中杨涟俱以清直敢言负重望,每国家有大议,公卿大臣辄问光斗、涟云何。两人公忠一体,有所举劾,必谘而后行,权贵人皆凛凛畏之,一时海内有道高名之士皆从之游,而小人之趋利贪权势者皆弗之便也。巡视屯田水利,上书言国家倚漕东南不可恃。光斗亲自巡行阡陌,督官吏,教民种植桑麻蒿秸,仿佛在江南。神宗不豫,太监刘朝、魏忠贤矫太子令,光斗封还不启。又奏太监陈登夺民籽粒,坏屯政,且请蠲十三场逋租,民咸复业焉。寻又督学畿辅,光斗能知人,往往所取士能预决其得失利钝,后皆卒如其言,无一爽者。光斗念天下承平久,人不知兵,而疆埸多故,每行部辄较诸生射,奏开屯学,又奏开武学。光斗多谙朝廷典故,而留心于当世之事,慨然以天下自任。光宗崩,太监魏忠贤专国命,其党崔呈秀、魏广微尤为用事。御史崔呈秀,初巡按淮扬,赇累巨万,高攀龙劾之,遂父事忠贤,魏大中亦劾大学士魏广微,两人教忠贤速杀涟、光斗等。会杨涟奏忠贤二十四罪,于是忠贤罢两人官职而逐之。广微嗾忠贤劫光斗装以逮忠贤不应已而觇光斗就道惟襆被而已广微私自喜曰幸未劫也。故事,御史巡视屯田,屯吏馈金数百,御史受之以为常。光斗独却不受,诸御史皆惭且恚,至是诬奏之。

(节选自《戴名世集》)

及左公下厂狱,史(可法)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主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选自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每行部辄较诸生射 我行不来

B.太监魏忠贤专国命 进止敢自专

C.魏广微尤用事 进不入以离尤兮

D.遂父事忠贤 情随事迁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微嗾忠贤劫光斗/装以逮忠贤/不应/已而觇光斗/就道惟襆被而已/广微私自喜曰/幸未劫也

B.广微嗾忠贤劫光斗装以逮/忠贤不应/已而觇光斗就道/惟襆被而已/广微私自喜曰/幸未劫也

C.广微嗾忠贤劫光斗/装以逮忠贤/不应/已而觇光斗就道/惟襆被而已/广微私自喜曰/幸未劫也

D.广微嗾忠贤劫光斗装以逮/忠贤不应/已而觇光斗/就道惟襆被而已/广微私自喜曰/幸未劫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光斗清直敢言,震慑权贵。他与杨涟二人担负重望,弹劾不法,抗拒阉党;他检举太监陈登侵夺百姓粮食、破坏屯田措施的不法行为。

B.左光斗心忧社稷,防患未然。天下太平日久,边境又值多事之秋,因此他在地方视察时鼓励军事教育,并上奏启动对屯田军民讲习耕战,又上奏开设军事学校。

C.左光斗发展农业,重视民生。他亲自巡察田间,督责官吏,并引导百姓种植桑麻蒿秸等作物。又请求免除十三场的欠租,当地百姓都得以恢复本业。

D.左光斗清廉被诬,心系国家。左光斗身陷囹圄,史可法想尽办法入狱营救,左光斗害怕使国家失去栋梁之材,拒绝被救,并把史可法赶出了监狱。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光斗能知人,往往所取士能预决其得失利钝,后皆卒如其言,无一爽者。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寒食还陆浑别业

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伊川桃李正芳新②,寒食山中酒复春。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③。

[注]①陆浑:地名,在今河南嵩县。别业:即别墅。宋之问早年在洛为官,闲暇时常到陆浑山游赏。②伊川:洛河支流。③《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老人击壤(一种玩具)酣歌。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起二句形成反差,洛阳城中繁英飘荡、缤纷如雪,而陆浑山中则花始绽放,尽可供游人观赏。

B.颔联紧扣“还”字,一“别”一“卧”,写出了杨柳岸边的离别苦痛和卧赏山庄春夜美景的惬意喜悦。

C.第五句用语独特,重复上句“伊川桃李”,往复中不失自然流畅,写出了陆浑山中春色正浓的美丽景象。

D.第六句点明“寒食”节令,一“复”与上句一“正”相互勾连呼应,有春酒醉人、花香之外更兼酒香之妙。

9.尾联中的“野老”,有人认为是山野老人,有人认为是作者自称,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来写生命渺小的语句是 , 。

(2)《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 。

(3)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

但他坚定地表示:“ , 。”

(4)借用前人诗文,是古代诗人创作的常用手法,苏轼的《前赤壁赋》中就有对曹操《短歌

行》的借用。曹操《短歌行》中“ , ”借用了《管子》的话。

五、综合知识(21分)

11.下列各组词语,注音与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3分)

A.勖勉(xùn) 琐屑(xiè) 泻洪 责无旁代

B.祈祷(qí) 结束(sù) 脉搏 急不遐择

C.譬喻 (pì) 崭新(zhǎn) 山麓 按部就班

D.轻侮(wǔ) 蕈菌(xùn) 谛盟 再接再厉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两家平分秋色。

B.取得了事业成功的加藤嘉一,现在终于可以安之若素了,一直伴随着他的那些阴霾风雨,

总算过去了。

C.美国财政部长近日表示,一个繁荣稳定、能够而且愿意在全球经济中发挥带头作用的中国,与美国的利益休戚相关。

D.恐怖分子散布威胁社会的言论,干着屠戮生灵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总有一天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父亲住院期间,韩梅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B.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拨款100万元,用于在黑龙江省鹤岗新兴煤矿爆炸事故中遇难矿工家属的慰问。

C.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表达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D.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

14.下列每一首古诗都描写了一种花卉,选项与古诗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②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③秋至皆零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随风。

④千株含露态,何处照人红。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

⑤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与凡葩斗艳俦。

⑥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A.①菊花 ②梅花 ③荷花 ④桃花 ⑤兰花 ⑥桂花

B.①梅花 ②兰花 ③菊花 ④桂花 ⑤荷花 ⑥桃花

C.①梅花 ②桃花 ③菊花 ④桂花 ⑤荷花 ⑥兰花

D.①菊花 ②桃花 ③荷花 ④梅花 ⑤兰花 ⑥桂花

15. 近代西方社会发展史表明,数学活动的中心(数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突出成就)在地理上总是与当时政治、文化、经济发达的中心大致吻合。请根据以下图表所示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处空缺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语言简洁,语意连贯。(4分)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英国

18世纪大革命影响下的法国

伽利略等人的天文计算

牛顿的微积分、牛顿学派

蒙日的微分几何、蒙日学派

从15世纪开始,数学活动的中心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又返移欧洲,并随着资产阶级革命重心的转移而在欧洲不同国家之间转移。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等人天文计算的成就标志着数学活动中心转移到了意大利;这个活动中心 (A) ; (B) 数学活动中心。

16.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五处并修改。(5分)  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惠存。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

六、写作(50分)

17.根据要求作文。(50分)

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立意自定;(2)不少于800字;(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第三次月考题语文(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1)

高一第三次月考题语文(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2)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B.(B.可说“水”既是浙江灵秀风景的精髓,尚可说水是本文组织结构绍兴和鲁迅部分展开叙述的核心线索,但不是描写杭州日常生活的核心线索,属于以偏概全。)

2.了解:①鲁迅创作中即使最平常的叙述也富于感染力。(1分)

②鲁迅性格中及严格又不乏温情的一面。(1分)特点:①模糊了市区与郊外的界限,虽处闹市,却清静脱俗。(1分)   ②明媚但更显清幽、素淡,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1分)

③因环湖的群山而具有了厚重的性格。(1分)

3.(理解1分)“一切景语皆情语”,指对景物的描摹都是为了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很多文学作品都是借景抒情,以景寓情的,对景物的描写其实旨在表达情感,抒情才是目的。

①文章写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严谨、素净,物件厚实可靠,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鲁迅的艺术素描朴质、温情、有抒情气氛,其实就是为了抒发对故乡浓重的赞美之情,赞美这里的山水风物,人文情韵。(2分)

②文章写浙江人杰地灵,西湖清爽,洗涤红尘,让人感到清爽;西湖多变,明媚,更显清幽;西湖淡雅天然,素描淡妆,以天然而胜;西湖性格厚重,富有厚度和重量。水使它灵秀,山却给它骨气,同样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增强了艺术感染力。(2分)

③作者书写对浙江的追忆和游历,勾勒出一幅融汇了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因素的江南图景,感物寄兴,表达了对浙江性格的体悟。(答出这点得1分,答出前两点即可得4分)

4.B (A巡视、巡查\远行戍边 B专擅 C尤其\责骂、指责 D侍奉\事情

5.B

6.D(结合文段分析,不是“营救、被救”。)

7.(1)左光斗了解人,往往他选拔人才都能够事先判定他们的成败得失,后来都终像他所说的那样,没有任何差错。

(2)略

【参考译文】

1.左光斗,字共之,南直隶桐城人。考中万历丁未年进士,经过选拔被授予浙江道御史。天启初年,左光斗和给事中杨涟都凭借清廉正直、敢于进言而担负重望,每当朝廷商议国家大事,公卿大臣就会询问左光斗、杨涟怎么办。两人同样公正忠诚,只要有举荐弹劾的事情,必定事先商量而后施行,权贵们都深为恐惧,一时之间国内有道德有名望的人都跟随他们,和他们交往,而那些追逐利益贪图权势的小人都因他们的存在而感到不方便。(左光斗)巡视屯田水利,上书说国家倚仗东南漕运不可靠。左光斗亲自在田间视察,督责官吏,让百姓种植桑麻蒿秸等作物,就像长江以南那样。神宗皇帝生病期间,太监刘朝、魏忠贤伪造太子命令,左光斗缄封退还并不开启。又上奏报告太监陈登夺百姓粮食,破坏屯田措施,又请求免除了十三场的欠租,百姓都因此得以恢复本业。不久又在京城附近地区督学,左光斗了解人,往往他选拔人才都能够事先判定他们的成败得失,后来都终像他所说的那样,没有任何差错。左光斗考虑天下太平日久,百姓们对军事都不能了解,但边境又时值多事之秋,因此每每巡行下辖地区时就会考核学校儒生的射箭之术,上奏启动对屯田军民讲习耕战,又上奏开设军事学校。左光斗熟悉很多的朝廷典章制度,并且对当代的时事非常关注,激昂慷慨,以天下为己任。光宗去世,太监魏忠贤操控了国家的政权,他的党羽崔呈秀、魏广微尤其专权。御史崔呈秀,初次到淮扬一带巡视考察,就聚敛了大量贿金,高攀龙弹劾了他,于是他就把魏忠贤像父亲一样侍奉,魏大中又弹劾大学士魏广微,于是两人让魏忠贤赶紧杀掉杨涟、左光斗等人。恰逢杨涟上奏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于是魏忠贤罢免了杨、左两人的官职并将他们逐出京城。魏广微唆使魏忠贤强取左光斗的行装(以期通过搜获赃款)来逮捕左光斗,魏忠贤没有回应,后来魏广微偷察左光斗上路,(行装)只有铺盖卷罢了,魏广微窃喜说:“幸亏没有去强取呀。”按照惯例,御史巡视屯田,屯田官吏赠送数百金,御史都接受这笔钱并习以为常。唯独左光斗推辞不收,御史们都又愧又怒,于是此时(有人趁机)上奏诬陷他。

2、到左公被关进东厂的监狱,史可法从早到晚守在狱门外,逆贼太监(魏忠贤)防守监视得很严,即使是家里的仆人都不得接近。过了一段时间,听说左公受了烙铁烧烤的酷刑,早晚间即将死去,(史公就)拿了五十两银子,哭着找管牢的狱卒商量,狱卒被感动了。(左公)正靠着墙坐在地上,面部、额头都烧得焦烂辨不清模样,左膝以下的筋骨都脱落了。史公上前跪下抱着左公的膝盖呜呜咽咽地哭着。左公辨出他的声音,但是眼睛却睁不开,于是使劲抬起手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眼光如火炬一般,发怒地说:“无能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你却跑来!国家的事情糟糕到如此地步,我老头子已经完了,你再轻生不明大义,国家的事谁能支撑?还不赶快离开,不要等坏人来了构成罪名陷害,我现在就打死你!”于是摸索着地上的刑具,做出要投击的姿势。史公闭口不敢作声,快步走了出去。

8. B(“杨柳岸边的离别苦痛”错误。)

9.答案一:诗人自己。①尾联中的“酣歌”,承接颈联中“酒”而来,乘酒兴歌之,显然同一人所为,两联一以贯之,更加流畅。②诗人为了摆脱公务烦扰,来到山野,见“桃李芳新”“明月相伴”,自得其乐,极具洒脱之情。因此自比野老,表达对美景的喜爱。(每点3分,共6分)

答案二:山野老人。①作者自洛阳来到陆浑别业,在山中偶遇山野老人,自然合理。②尾联中写“尧舜力”“太平人”,旨在歌颂太平盛世。而作者在洛阳为官,此刻闲暇游赏,借山野间老人酣歌更能体现这一主题。(每点3分,共6分)

10.(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11. A(A、勖勉(xù)、泄洪、责无旁贷B.结束(shù)、急不暇择,D缔盟)

12. A.(平分秋色:意思是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 表示平局。B.安之若素:安然处之,像往常一样。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能安然处之,毫不在意。C休戚相关: 休戚是指好事和坏事,只形容人与人关系极为密切,通常有共同的利益和困难。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和利益只是好的相关,坏的方面他不会与你相关的,这要换成国家的命运与人民的命运休戚相关就正确了。D. 危言危行:说正直之言,行正直之事。)

13.C(A.语序不当B.成分残缺D.搭配不当)

14.A

15. A:17世纪转移到了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时牛顿创立了微积分,牛顿学派诞生。

B:进入18世纪,在大革命影响下的法国,蒙日提出了微分几何,形成了蒙日学派,法国成为了(每句2分,共4分,注意前后句)

16. ①“寄奉”改为“惠赐”; ②“过目”改为“拜读”; ③“些许”改为“莫大”;④“惠 存”改为“珍藏”;⑤“光临”改为“前往”。 (每点1分,共5分)

高一第三次月考题语文(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3)

高一第三次月考题语文(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