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论语一则167(论语学习笔记242)

【原文】12.13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每日论语一则167?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每日论语一则167(论语学习笔记242)

每日论语一则167

【原文】12.13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译文】孔子说:“审理案件,我同别人都差不多。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我审案的目的是让天下无案可审!”

上章孔子夸奖子路可以“片言折狱”,折狱:断案。还记录了“子路无宿诺”。本章紧接着记录孔子的言论:听讼:讼(sòng),诉讼。审理案件。吾犹人也:孔子说审理案件我跟大家都差不多,没什么特别之处。必也使无讼乎: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我审案的目的是让天下没有案件可审!

“折狱”与“听讼”

本章的内容与上章紧密相连,都是关于诉讼的。“折狱”与“听讼”是近义词。那为什么在同一篇紧连着的两章中一章用“折狱”,另一章有用“听讼”呢?我的理解是“折狱”更偏向于“结案”,指断案的判决书,而“听讼”偏向于审理的过程,指诉讼案件这个整体的事件。在其他《论语》研究中我们找不到这个问题,更找不到答案。子路断案比较简单粗暴,又因为其忠信义的声誉远播,还没说完大家就接受了他给出的结论。杨氏曰“子路片言可以折狱,而不知以礼逊为国,则未能使民无讼者也。故又记孔子之言,以见圣人不以听讼为难,而以使民无讼为贵。”(《论语集注》)杨时说子路不懂得“以礼逊为国”,没能力使自己治下的人们之间没有官司可打。虽然孔子夸奖了他“片言折狱”的本事,但孔子并不是在提倡子路的这种行为。圣人的思想并不以审理案件为难事,而是以没有案件可审为贵。范氏曰:“听讼者,治其末,塞其流也。正其本,清其源,则无讼矣。”(《论语集注》)范氏说善于“听讼”只是解决了表面问题,正本清源就能达到“无讼”的目的。

孔子的伟大理想

两章对比,高下立现。子路是断案如神,深得人们信赖。最多也就是一个公平公正的好法官而已。孔子是“天下无案”!孔子的这个想法,这个思想真是太伟大了!

孔子曾担任鲁国大司寇。大司寇负责实践法律法令,行使司法权,大司寇下设小司寇,辅佐大司寇审理具体案件。大、小司寇下设专门的司法属吏。此外,基层设有士师、乡士、遂士等负责处理具体司法事宜。估计孔子是在做鲁国大司寇期间说的这句话。“必也使无讼乎!”一个国家司法机构的最高长官的理想是天下无案可审!从一个角度反映出孔子的理想就是实现一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的太平盛世。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为政》)太平盛世不是靠刑罚和政令强制出来的。孔子提倡用儒家富民、教民思想“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来实现太平盛世。孔子的儒家思想与“刑”格格不入,孔子不喜欢法制,提倡德治。他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修行君子应该怀德怀刑,一方面以德规范自己,一方面使自己不要去触碰刑罚。他还在夸奖南容的宿说他“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公冶长》)国家无道就要保全自己免於刑戮。在孔子的内心里“刑”是应该畏惧的,应该远离的东西。“德”才是应该怀柔的,应该居心的地方。从孔子的刑罚观和道德观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理想的社会是没有刑罚的充满了道德的社会。老百姓之间是和睦相处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使无讼乎!这样的理想国根本就不需要“诉讼”了,无案可审的法官大人们也都可以失业了。

被专家忽视的“必也”

我们再来说说“必也使无讼乎”中的“必也”。很多解读忽视了这个词的存在,注意到了这个词的人也都解释成了“一定要”。我们先看看《论语》中“必也”的用法。除本章外还有六处。其中三处都是“一定是”的意思,“一定是”表肯定,必须要的意思,非得如此不可。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雍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哪里只是仁啊!那一定是圣了吧?尧舜都还担忧自己做不到呢!“必也正名乎?”(《子路》)那一定是先正名。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子路》)那一定要是狂狷之人……另外三处是“如果一定要……”的意思。如果一定要并不表肯定,有假设之意。重点都在前句,如果一定要的是个补充。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八佾》)君子没什么好争的,如果一定要争的话……“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如果一定要带谁的话,那也是好谋而成者。“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子张》)人没有充分抒发感情的时候,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那肯定是在位父母办丧事的时候。

那么本章的“必也”到底是“一定是”还是“如果一定要”呢?我们再来看原句:“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前句说“审理案件,我同别人都差不多。”后句说“让天下没有案件可审!”假如用“一定要”来连接的话整章意思就显得非常唐突。意思是,我审案跟别人差不多,一定要是天下没有案件可审才好。这不但反映不出孔子的“无案可审”的伟大理想,还对其他人提出了超出实际的过高要求。我认为后句是在前句基础上的发挥,如果审理具体案件的话,我跟别人差不多,不过就是公平公正。但如果一定要说有所不同的话,我审案的导向性就是要让天下无案可审。既说明了孔子的理想,还道出了孔子办案跟别人的不同,不同点是要使案件的审理结果对社会起到正面的导向作用,让民众今后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对社会公众起到警示教育作用。这才是孔子的思想。

道客村曰:

子路忠信百姓服,子曰听讼犹如人;

片言折狱非理想,正本清源无案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