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印经院展览(德格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展览(德格印经院)(1)

经过的地方如果变化大,不自觉的就会穿越时空的去比较,德格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当年山沟里沿河两边有限的地儿上一条街,几条小巷,往印经院路两侧开始有单层建筑,我们住的最大的宾馆五层楼是这里曲指可数的高层。

德格印经院展览(德格印经院)(2)

现在呢,两山夹着的空地当然还是有限,往空中发展是自然趋势,街道在两边连续的四五层楼的夹击下显得更加狭窄了,新建筑居多的县城基础设施受地理限制下,翻建与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肯定是基本原则,所以,我们走过的街道与巷子都很新,德格这座古老的小城有了年轻的容颜。

德格印经院展览(德格印经院)(3)

印经院门前居然也挖掉了对面的坡根,整理出了一小片空间,护坡壁是一面铜刻雕像,小小广场边几间小屋是售票处和服务中心,原先贴着墙根的几个排椅不见了,替代的是小广场上的游客休息椅,环境更好了。

德格印经院展览(德格印经院)(4)

印经院的大门换成全新的了,当年门把手上经年已经模糊了颜色的幡结被鲜艳的新结代替,大门上的五颜六色在晨光中更加的鲜艳。

德格印经院展览(德格印经院)(5)

印经院八点半才开门,早起的习惯让我七点来钟天色刚明时便来到了这里,时间还早,转经院的人已经很多,跟着他们转了十来圈,一圈四百步,转到环卫工人工作完离开了,转到经院角落的小店铺开门了,转到太阳光把对面山顶点亮,然后一点一点的往沟里走,转到工作人员上班,转到转经队伍人走了人来了,庞大的队伍始终如旧。

德格印经院展览(德格印经院)(6)

虽然知道印经院里的刻板与台阶不会变,但还是买了门票进去,沿着指示牌从左侧的木头台阶而上到二楼,一间一间暗沉的屋子里,那些经版无言,唯一的一扇小窗明亮的阳光在这屋里也只能浓缩成一束,经版的保存对于光线、湿度和温度要求都是很高的,况且有的经版已经好多年,都成文物了。

德格印经院展览(德格印经院)(7)

后来仔细观察,其实供游客参观的经版,我觉得新版较多些,上一次还能见到的黝黑如漆的经版不见了,应该是出于对于经版的保护而选择了专供游客参观的经版吧,正是它们给我的感觉,缺少了时间的滋润,它们似乎轻浮了些,也少了些类似于灵魂的感觉,为了参观而参观的性质多了些。

德格印经院展览(德格印经院)(8)

参观线路是相对固定的,沿着指示牌走就好,整座楼改变最不着痕迹的是上下木头台阶,间距与陡度都还是那样,有时候头快要贴上木头扶手。

德格印经院展览(德格印经院)(9)

二楼的印经处在维修,所以见不到印经师的现场操作了,这种手工刻板印刷,两个人配合,一人滚,一人取,一张经纸就瞬间成功了,滚取之间,节奏明快轻盈,如果不作生计考,还是很有艺术感的。

德格印经院展览(德格印经院)(10)

藏纸、油墨和人工等成本都不低,多少年来这里供应给藏民的经卷现在应该机器居多,这里的性质更多的是一种历史,一种传承吧。

德格印经院展览(德格印经院)(11)

来到顶上,环顾四周,西北面原先三三两两的僧舍现在连成了一片,且还在往山顶发展;东面原先山坡上只有经幡阵,现在也有僧舍了;南面河对岸的山峰依然冷竣,西南面的德格县城以河为界,晨光中渐渐的热闹起来。

德格印经院展览(德格印经院)(12)

转下来一个来小时,如果不是在暗沉的经版房呆的久些,楼上楼下半小时也就能走差不多,毕竟,经院,只是一幢带天井的楼。

德格印经院展览(德格印经院)(13)

关于德格印经院,在那一年的记录里絮絮叨叨的已经说过不少,这里不想重复了。

德格印经院展览(德格印经院)(14)

在德格,住宿贵的让人惊讶,动辙大几百,同行找住的人最后选择了青旅。除了这一行程中萨普是住的藏民家客厅里的藏床上,条件简陋外,这里住的最差。

德格印经院展览(德格印经院)(15)

这里吃的也不便宜,胃刚刚舒缓,只敢吃了点西红柿炒蛋,这个只要在外面我能每天都坚持的一个菜,补充维C,又哪里都有。

德格印经院展览(德格印经院)(16)

德格只是路过,从德格到昌都也是我这一个行程中完全重复的路段,出城不久的那块水中大石标志着进藏,是四川与西藏的界河。

德格印经院展览(德格印经院)(17)

德格印经院展览(德格印经院)(18)

德格印经院展览(德格印经院)(19)

德格印经院展览(德格印经院)(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