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耳饰文化讲解(清代皇族女性婚嫁中的耳)

清代皇族女性妆奁中的耳饰分为「钳」、「环」和「耳坠」三类

清朝耳饰文化讲解(清代皇族女性婚嫁中的耳)(1)

清 银镀金嵌珠梅蝶竹叶纹钳子 故宫博物院藏

仍以同治帝皇后的妆奁为例,其中包含耳钳十六对;耳环十四对,耳坠四对人们常将「钳」认为耳环,但妆奁中三者明白分列,显然并非完全相同的首饰。

清朝耳饰文化讲解(清代皇族女性婚嫁中的耳)(2)

清 玉耳环 故宫博物院藏

扬之水指出耳环与耳坠的区别在于,耳环弯脚(脚,即用作簪戴的细弯勾)很长,耳坠则弯脚短,簪戴时不露脚,且耳环较耳坠更为正式,但没有论及「钳」。从钳、环、耳坠三者在妆奁中的先后顺序和数量多少来看,钳应当是耳饰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常用的一类。

清 银镀金点翠珊瑚喜字纹钉白料珠耳环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旗人女性向有「一耳三钳」之俗,即左右两耳各扎有三个耳洞,各戴三只耳环。至乾隆时,耳饰的佩戴数量已经不仅是风俗问题,而被统治者看作满洲女性的身份标志。

清朝耳饰文化讲解(清代皇族女性婚嫁中的耳)(3)

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年)选秀女时,乾隆帝发现「包衣佐领之秀女皆带一坠子,并相沿至于一耳一钳」,认为这与「旗妇一耳带三钳」的「满洲旧风」相悖,如果只戴一只耳环「则竟非满洲矣」。

清朝耳饰文化讲解(清代皇族女性婚嫁中的耳)(4)

清人绘 孝定景皇后(光绪帝皇后)朝服像轴(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皇帝认为,「此虽细事,然不加训诫,必至渐染成风,于满洲旧俗大有关系」。(《大清会典事例(光绪朝)》卷一千一百十四)如此,耳环数量成为区分满汉女性的重要标志之一。《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明确规定:皇后「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一等东珠各二」;皇贵妃「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二等东珠各二」;妃「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三等东珠各二」;嫔「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四等东珠各二」。

清朝耳饰文化讲解(清代皇族女性婚嫁中的耳)(5)

清 串料珠缉珊瑚双喜字耳环 故宫博物院藏

由于女性需要同时佩戴三对耳饰,因此妆奁中的耳饰数量应当为三对或三对的倍数。如乾隆时最受皇帝宠爱的和孝固伦公主出嫁时,嫁妆中就有「嵌东珠二颗耳坠三对」。(《内务府奏销档》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清朝耳饰文化讲解(清代皇族女性婚嫁中的耳)(6)

清 金环镶东珠耳饰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皇后的朝服像中「一耳三钳」之制多清晰可见。尽管后妃妆奁的钳、环和耳坠中都包含珍珠类耳饰,却并未完全依照会典规定的款式而行,而是包含了各类材质和样式,体现出首饰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多样。

清朝耳饰文化讲解(清代皇族女性婚嫁中的耳)(7)

清 串珊瑚料珠耳坠 故宫博物院藏

清朝耳饰文化讲解(清代皇族女性婚嫁中的耳)(8)

清 金累丝葫芦式耳坠 故宫博物院藏

搬指,又称扳指或班指,本为男性拉弓勾弦时所用器具,清代以骑射作为国本,搬指遂成为满人尚武精神的标志,特别是经过乾隆皇帝的喜爱和推崇,搬指成为清代旗人的时尚饰品。现有论述多关注搬指作为男性饰品的一面,而忽略了其与女性的关系。

清朝耳饰文化讲解(清代皇族女性婚嫁中的耳)(9)

清 金錾万字双喜戒指 故宫博物院藏

同治帝皇后的妆奁中,包含了不同材质和形制的搬指十二件,具体为「翡翠搬指二件、白玉带皮搬指二件、金珀搬指二件、蜜蜡搬指二件、沉香嵌金万福万寿搬指二件、沉香嵌金双喜双如意搬指二件」。值得指出的是,尽管皇后与妃嫔的妆奁在数量和形制上有较大差别,但所包含的种类是大体相同的。然而,搬指却有所不同,它只是出现在皇后的妆奁中,妃嫔妆奁皆无此项。可见,妆奁中的搬指已然不仅仅是一种首饰,而是皇后作为后宫之主的地位象征。

清朝耳饰文化讲解(清代皇族女性婚嫁中的耳)(10)

清 金套链双龙戏珠镯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宫廷搬指多以玉器、宝石、沉香等材质制成,一般不用金银,但手镯却是金银、玉器宝石等材质通用。有趣的是,乾隆帝和孝公主的妆奁中,除手镯外还包含「金脚镯二对」,是笔者所见皇族女性妆奁中唯一一件包含「脚镯」的记载。(以上见于《内务府奏销档》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清朝耳饰文化讲解(清代皇族女性婚嫁中的耳)(11)

清 金镶四龙戏珠镯 故宫博物院藏

由于反映清代前中期女性首饰佩戴的史料甚少,不知该记录是否体现清代前中期女性的首饰佩戴习俗。唯一可参照的是在《雍正帝行乐图》中,有一张皇帝射雁的形象。图中雍正帝不仅戴金耳环,还戴有手镯和脚镯,则或许手镯与脚镯系满洲习俗中男女皆可佩戴之饰品。

清朝耳饰文化讲解(清代皇族女性婚嫁中的耳)(12)

清人绘 胤禛行乐图像册(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最后,指甲套也是颇具满洲特色的首饰。指甲套,又称护指或金驱,是用来保护指甲兼具装饰功能的首饰。清代满洲贵族女性多留长指甲,佩戴各色华丽精致的指甲套,成为宫廷内外的一种时尚。德龄在《清宫二年记》中描述了慈禧所戴的指甲套:「右手罩以金护指,长约三寸。左手两指,罩以玉护指,长短与右手同。」

清朝耳饰文化讲解(清代皇族女性婚嫁中的耳)(13)

清 白玉凸雕缠枝花手镯 故宫博物院藏

对指甲套的材质和长度都有记述,且左右两手所戴可为不同材质。同治帝皇后的妆奁中包含指甲套四对,虽然囊括四种不同的工艺,但材质主要以金为主,并未出现其他材质,妃嫔亦同。这一点与妆奁中的其他首饰拥有各异的材质和形制有所不同,未能全面体现宫廷中所流行的各色指甲套之式样。

清朝耳饰文化讲解(清代皇族女性婚嫁中的耳)(14)

清 银镀金珠石累丝指甲套 故宫博物院藏

妆奁中的指甲套虽以「对」为单位,但从佩戴习惯来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均可戴,且左右手不必对称,因此后妃们在实际生活中可随意进行搭配。由于只有养尊处优的贵族女性才能留着长长的指甲,因此指甲套一定程度上也是身份地位甚至权利的象征。

清朝耳饰文化讲解(清代皇族女性婚嫁中的耳)(15)

清 金錾古钱纹指甲套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皇族女性妆奁中的首饰,不仅能够体现其特殊的身份地位,如后妃首饰在数量、材质和形制上都有严格区别,凤钿和搬指则只为皇后所能拥有,护指也是贵族女性身份的象征等;同时也体现出清代皇室的满洲风尚和审美潮流,如扁方作为旗人女性特有发型所必备的饰品,在尺许长的窄面上发展出精美绝伦的样式和工艺,将清代宫廷首饰的设计和制作推向高峰。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在研究皇族女性物质文化史中不可忽略的环节。


原文作者:毛立平(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副教授)

原文来源:《紫禁城》2017年1月刊《漫谈清代宫廷过年》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紫禁城》官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过年啦!皇帝红包花样多?天子赏赐的红包里都装了什么?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