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说法(九月九有哪些习俗)

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说法(九月九有哪些习俗)(1)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九月而又九日,故称重阳。重阳节古人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重阳节有哪些别称、哪些流传下来的习俗?今天我们给大家讲一讲《辞源》里的重阳节。

重阳节的另一些名字

1. 上九➁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古称上九。《太平御览》九九一晋周处《风土记》:“俗上九月九日,谓为上九。”

2. 九九➃ 重阳节。唐中宗九月九日临渭亭登高作诗,诸臣同赋,薛稷得历字韵云:“愿陪九九辰,长奉千千历。”见《唐诗纪事》一《中宗》。

3. 九日➁ 指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艺文类聚》四引《续齐谐记》:“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六朝以来诗题为九日者,一般都指重阳节日。

4. 两重阳 农历九月十日与初九合称两重阳。唐李白《李太白文集》二十《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王琦注引《岁时杂记》:“都城重九后一日宴赏,号小重阳。”亦指闰九月之年两个初九。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三张翥《闰九日游南屏山》:“旧俗尚存三令节,人生难遇两重阳。”

5. 三令节 三月三日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为传统节日,唐德宗时又将农历二月一日设为中和节,并称三令节。《旧唐书·德宗纪》贞元五年:“(正月)乙卯,诏:‘四序嘉辰,历代增置,汉崇上巳,晋纪重阳,……自今宜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以代正月晦日,备三令节数,内外官司休假一日。’”唐韩愈《昌黎集》十九《上巳日燕听太学弹琴诗序》:“天子念致理之艰难,乐安居之闲暇,肇置三令节。”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三张翥《闰九日游南屏山》诗:“旧俗尚存三令节,人生难遇两重阳。”

6. 女儿节 明清时,京城习俗,每年农历五月一日到五日,青年女子梳妆打扮,头插石榴花;已婚妇女亦各回娘家看望,称女儿节。又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娘家接女儿回来吃花糕,也叫女儿节。见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二《春场》、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重阳》。

7. 暮节 指重阳节。文选南朝宋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良辰感圣心,云旗兴暮节。”唐刘良注:“良辰谓九月九日。”唐岑参《岑嘉州诗》一《暮秋山行》:“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重阳节习俗及有关名物

1. 泛菊 指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杜公瞻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唐杜甫《杜工部诗》十四《课伐木》:“秋光近青岑,季月当泛菊。”宋陆游《剑南诗稿》五五《独登东岩》:“悠然独倚阑干笑,又过簪萸泛菊时。”

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说法(九月九有哪些习俗)(2)

2. 簪菊 古人于重阳日插戴菊花谓之簪菊。元周密《武林旧事》三《重九》:“都人是月饮新酒,泛萸簪菊。”

3. 吹花 重阳节习俗。具体内容不详。重阳节因亦称吹花节。《艺文类聚》四南朝梁庾肩吾《侍燕九日诗》:“玉醴吹花菊,银床落井桐。”宋宋祁《景文集》十九《和晏相公九日郡筵》:“镂管新篇逸,吹花旧俗存。”宋杨万里《诚斋集》十九《贺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之三:“重九吹花节,千龄梦日时。”

4. 狮子会 宋时重阳节僧人举行的法会。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八《重阳》:“九月重阳,……诸禅寺各有斋会,惟开宝寺仁王寺有狮子会,诸僧皆坐狮子上,作法事讲说,游人最盛。”

5. 糕 用米粉、面粉等为原料制成的一种食品。同“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八《重阳》:“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

6. 茱萸 植物名。有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三种。生于川谷,其味香烈。古代风俗,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戴茱萸, 以祛邪避灾。三国魏曹植《曹子建集》六《浮萍篇》:“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太平御览》三二晋周处《风土记》:“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于此日……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恶气,而御初寒。”唐王维《王右丞集》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广雅·释木》作“越椒”。

与重阳节有关的典故

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说法(九月九有哪些习俗)(3)

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说法(九月九有哪些习俗)(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