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

文/柳建球

长沙城南有条劳动路,一听就知道这个路名是解放以后才有的。

记忆中,最初劳动路西边是指从南门外的黄兴南路和劳动路相交的那个圆形广场起(这个圆形广场当时被长沙人叫成了劳动广场,现在的贺龙体育场当时也叫做劳动广场),东到东塘广场止,是解放后新修的城南外的一条东西向主干道。

1953年完成劳动广场(当时称天鹅塘、天鹅广场)至侯家塘段,路基卵石路面;1955年完成侯家塘至东塘段,路基卵石路面;1960年靠群众运动与专业队伍相结合的办法,铺上水泥,成为市区第一条水泥路。——(资料来源:《长沙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发展史》)

当然,后来把东塘外到树木岭那条路也叫做劳动东路了,而且,后来还延伸到万家丽路。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修通现在的圆形劳动广场到湘江大道的劳动西路,于是,一条横穿长沙东西的最长干道便形成了。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老劳动路的西段,即圆形劳动广场到侯家塘广场这一段,这一段属于天心区。侯家塘到东塘那段属雨花区,不是今天要说的范围。

老劳动路西头,就是老京广铁路以西这段,是老劳动路的商业中心,居民也大多居住在这一段。所以,商业配套也在这一段:粮店、肉店、菜店、豆腐店、酱园、煤店等,绝大多数在这一段。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1)

老长沙地图中可见此段在老京广铁路线以西

过了铁路,大多是单位:马路北边有长沙电视台、贺龙体育场、体育学校、贺龙体育馆、田汉大剧院,马路南边是长沙市三医院、二十三冶公司、自来水公司收费站、省建六公司和许多饭店等大小单位。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2)

不是十字路口的“广场”

我们从南门口往南走,一直走到马路的尽头,便是一个圆形广场(长沙有把大马路十字路口呈圆形相交处都叫做广场的习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如果说起这个圆形广场的劳动广场,有人还会加一句解释:不是体育场的那个。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3)

黄兴路和劳动西路相交的丁字路口,长沙有些人曾把这里叫做劳动广场。

上世纪80年代前,长沙公交老线路的四路车便是从这个劳动广场发车,走劳动西路、胜利路、涂家冲、赤岭路、金盆岭,到新开铺终点。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4)

四路车的起点曾是这个劳动广场。站在黄兴南路向南拍,左转是劳动路,右转是新修的劳动西路到沿江大道的一段。

这个广场的奇特处在于它不是十字路口,这里往南和往西都是房子,只有东北两面成直角形联通成路。大概是城市规划时,便想在这里修成十字路,只是后来许多年一直没有能动工。

据《长沙市志第五卷》记载:劳动广场系1952年建南天侯路时新建,初名天鹅塘广场,1981年改名劳动广场,广场原设计为南天(南门口至天鹅塘)、天侯(天鹅塘至侯家塘)与天灵(天鹅塘至灵官渡)三路交汇处,采用圆形平面交叉型式,外径120米,总面积7987平方米。中央设直径50米中心岛,岛上植花卉。绕周车行道宽23米,1960年铺水泥砼路面,面积4700平方米,外侧人行道宽8.6米。广场建成后,天灵路一直未建。

在这个劳动广场的东北角有长沙第十七中,后来改成长沙旅游中专。现在这里已变成高楼大厦了。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5)

原来在这个劳动广场东北角的长沙第十七中不见了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们北正街酱园的搬运工,到书院路由义巷的大庆豆制品厂拖香干,在一师范马路段被公交车碰翻,交警队一个电话把我叫去,他们有一个据点就是在这个劳动广场的西南角。

在等待处理问题的时候,我第一次围着这个劳动广场走了一个大圈,总算是知道原来这个广场南边和西边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巷子,后来我到报社工作,为了写长沙老街,专门跑到这些老街小巷调查和采访。

当然,后来劳动西路被打通,这个劳动广场变成了丁字路口的广场。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6)

劳动广场公交站

当时的公交2路车一直是从这个劳动广场转弯到东塘终点站的。二路车一转弯,便到了站,这是劳动广场站。过了这个站,下一站是三医院站,再过去便是仰天湖站。

老铁路废除后,原来的路基修成了白沙路,这个劳动广场站后来便改成白沙路口站了。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7)

这里便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劳动广场站,现在叫白沙路口站。在原来的京广铁路西边。这一段是劳动西路的商业供应片区中心。

劳动广场站的人行道边有许多大小店铺和单位。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一个熟人到广东打工去了。他是失业人员,在街道领失业补助,街道规定每个月都要去报到签名确认。他便请我帮忙去签名报到,反正那时也没有现在电脑认证这么麻烦。于是我每年便跑到劳动路这个公交站旁边的南区某街道办,帮我朋友签名报到确认。而这一边也有许多小商铺。

我的一个师妹凌燕辉就在马路对面靠近铁路的菜店工作。她是和我一起参加工作的,在一个学习班培训。学习班在蔬菜公司临时的办公地——社坛街口的长沙酱油厂, 她家就住在社坛街。

我们培训班分十六个组,我们是第一组。在这个组,我的年纪第二大,所以,大家都叫我做二哥。除了老大,其余的同学们便都是我的师弟师妹了。学习完后,她便被分在劳动路菜店当营业员。

那次招工,是长沙市文化大革命中第一次招收在农村中的知青顶职回城当工人,所以,我们这些人都非常激动,大家在学习班唱呀、跳呀,除了开会,全都在一起玩。这个师妹是全组最漂亮的妹子,天真活泼,还请我们到她家去做客。

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肉食公司、蔬菜公司、副食品公司、粮油公司、煤炭公司,都是非常不错的单位。因为当时所有食品都要凭票证供应,这些单位直接掌握了人民生活所需要的物。而且长沙的各种生活物资供应都是成片区组成商业中心,一个片区每样商店都有一个,使得开后门的条件优越。

所以,这些商店里的营业员,有一个非常了不得的条件,使得人们非常羡慕他们的工作,那就是可以互相开后门,可以买到别人要凭票才能买到的商品。所以我这个小师妹在劳动路菜店便非常引人注目,一则是她漂亮,二则是她特别喜欢帮别人的忙。

这段劳动路上的另一个生活物资供应片区的商业中心,便要到扫把塘才有了。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8)

动广场到铁路这一段是劳动西路的商业供应片区。劳动路的菜店、酱园、肉店等都在这一段。今无。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9)

京广铁路变成白沙路

过了这段商业区,便是昔日的横穿劳动路的京广老铁路

那时,每到过火车时,便会放下两边路的栏杆,档住过往车辆行人。幸亏那时车不多,人也不多,火车更不多,所以对交通的影响不大。要是现在劳动路搞一个栏杆,火车时时来,栏杆时时放下,马路上的车辆会排成长队,把劳动路挤满。

所以在还没有堵车潮到时,修了新的京广铁路,火车转到东城外,这里把老铁路线修成了白沙路(约1998年至2004年分段修建)。虽然还是有点堵,但比有火车来放栏杆要好多了。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10)

老铁路变成了白沙路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11)

小型诊所发展成三甲医院

过了铁路,便是长沙市第三医院

长沙市第三医院的前身是德生医院,由1923年德籍医生安德生的小型诊所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定址学院街。1952年,医院改名为长沙市工人医院,定新址于劳动路磨子山。1958年,医院正式更名为长沙市第三医院。

经过近百年的励精图治,长沙市第三医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预防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长沙医院,国家临床药物试验认定机构,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长沙三临床学院,南华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

三医院是在劳动路南边的山坡上建成的,所以医院的建筑都是顺山坡而建。好多年前,我妹妹生小孩,便是在三医院生的,第二天我去看她。那是我第一次到三医院,我很诧异这个医院怎么一进门便节节而上?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12)

长沙三医院是南门外唯一的综合医院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13)

解放新村和磨子山

前面说了三医院建在磨子山,三医院外有一条山路,一直向南到东瓜山,这里是长沙最早建立的居民小区之一——解放新村

因为这里过去是南城外的山,名叫磨子山,解放时修劳动路要拆迁一大批居民,所以在磨子山一带建了居民小区,定名为解放新村。最靠近劳动路的是解放四村,现在三医院后面的那条巷子叫做四村街。因为地利原因,四村街成了比较热闹商业街,这里店铺林立,人流如潮,加之三医院的原因,所以现在热闹得很。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14)

四村街的老居民楼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15)

热闹的四村街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16)

以秦文化为背景的餐饮企业

秦皇食府是长沙有名的餐馆,在长沙有许多分店。长沙最早的秦皇食府开设在沿江大道通泰街口和营盘路口之间的马路边。因为生意好,所以在劳动路又开设了新的分店。我们曾多次在这个饭店吃过饭。

长沙秦皇食府是以秦文化为背景,集全国名厨、名菜于一体的大型中式餐饮管理企业。自2003年创立至今,旗下已拥有数家大型餐厅,分店遍及湖南、陕西、新疆、北京等省市。

餐厅内设施先进、设备齐全,店堂装饰、摆设均以古秦文化、风俗为主元素,配以秦国兵俑和铜车马、战车、瓦当、文饰、古典音乐及仿秦服装。是湖南目前唯一获得“中国文化餐饮象征企业”称号并被收入《中国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名录》的单位,董事长柏鹏先生被评为“中国餐饮文化大师”。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17)

秦皇食府位于劳动西路的分店,大楼是二十三冶公司的。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18)

长沙二十三冶,“中南高炉王”

上面说了,秦皇食府的餐饮楼是租用长沙二十三冶公司的。二十三冶是一家全国性矿山建设公司,后来被中国五矿兼并,改名叫五矿二十三冶。二十三冶旁边的一条巷子叫做仰天湖,本来还有仰天湖后街,只是因为修劳动路,仰天湖路被切断,加之修劳动广场,把仰天湖后街也隔到劳动路北的劳动广场后面去了。

二十三冶成立于1953年,在铝业施工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先后承建了山西铝厂、青铜峡铝厂、广西平果铝厂、贵州铝厂等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高炉建设中被业界誉为“中南高炉王”,在江西新余钢厂6号、7号高炉的整体推移中,创国内高炉推移重量之最。

我一个知青朋友在二十三冶工作,这个人特别聪明,很早就学会了开汽车,在二十三冶当上了小车司机,而且找了本单位一个女科长做老婆,比当时一大群知青都混得好。我们搞活动时,都是他开车来为大家服务。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19)

长沙有名的建筑企业

过了二十三冶,路边叫做天剑路的小巷子里有一家长沙有名的大公司——省建六公司,又叫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它创建于1952年,是一家集工程施工、投资开发、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国有独资大型企业。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公路、市政公用、机电安装总承包一级;桥梁、公路路面及路基、钢结构、起重设备安装、消防设施工程、地基基础工程、环保工程、电子与智能化工程等专业承包一级;房地产开发、国家物业管理一级;建筑设计、装饰设计及幕墙设计甲级;施工劳务资质和其他专业资质。

省建六公司不但建筑工程著名,文化革命前还出了个全国劳动模范刘正良,那可是个著名人物,为六公司带来不少荣誉。后来又出了个名人叫做蒋艳萍,她的故事长沙许多人都知道,我就不多说。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20)

湖南省第六建筑工程公司位于天剑路(扫把塘),就是这个巷子里。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21)

曾经的地标——长沙电视台发射塔

长沙电视台本来是在五一路市政府院内起家的,可随着电视日益兴旺,长沙电视台也由一个频道,发展成五个频道,节目丰富多彩。当然队伍扩大了,市政府院内地方有限,所以只能给电视台重新建了一个新的大本营。地址就在劳动西路贺龙体育场西侧,也就是三医院的斜对面。

长沙电视台新建的电视中心,其大楼顶圆球造型的发射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是劳动路上的地标建筑。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22)

长沙电视台的圆形楼顶曾是劳动路上的地标

在写五一路时,我曾说过,我的老同学陈德智在长沙电视台初建时便考入电视台工作。后来他当了新闻部主任,曾开着他的采访车接我们几个老同学到他这个电视台新址的办公室参观。他应该算是我们同学中混得比较好的,所以参观后,还请我们吃晚饭。

但是,这个新电视台由于处于劳动路的中心地段,没有占到多少地盘,我进办公楼的感觉便是比较狭小。所以,后来地长沙电视台进一步发展后,便又到城外找了一块地盘重建办公大楼。原来的电视台大楼又空出来了,电视台便在这里设了一个老干部活动中心。有一次,退休了的陈德智主任还在这个活动中心请老同学们开展了一次联欢活动。

后来,这栋有着25年历史的大楼经过整体改造,摇身一变为长沙市戏剧艺术中心。这是为改善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长沙市歌舞剧院、长沙市艺术创作研究院3家长沙市属专业艺术院团的生产演出条件,长沙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长沙广电大楼提质改造为长沙市戏剧艺术中心,由3家单位共同办公和使用。长沙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启动整栋大楼装修改造,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对原建筑进行功能调整及装饰装修,解决生产及创排场地。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23)

劳动路上的长沙电视台变成了戏剧艺术中心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24)

长沙第三十中和体育中专

长沙电视台的北边,还有一个不大起眼的学校,那就是当时的长沙体育中专,也叫做长沙三十中,它的大门就开在贺龙体育场的大门西边。

2005年由原长沙市贺龙体育运动学校、长沙市第三十中学、长沙市军事体育学校合并组建新的长沙市贺龙体育运动学校,加挂长沙市贺龙中学的牌子。后来改为贺龙体育运动学校。

1983年,长沙市职工业余乒乓球赛在三十中举行,我和一些同事代表长沙市蔬菜公司乒乓球队参加了比赛。那一次,我们蔬菜公司乒乓球队夺得了长沙市甲级队第十二名。那也是我第一次到三十中。后来,我女儿初中毕业也想报考体育中专,正好就是在三十中参加的测试,可是女儿还是凭成绩好留在了周南中学。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25)

这里曾是长沙第三十中和体育中专,现在成了少年体校。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26)

贺龙体育场、体育馆

劳动路的劳动广场当时是长沙最大的、唯一有看台的大型露天体育场。1987年前,今天的贺龙体育场叫长沙市体育场,也曾叫湖南省劳动人民体育场,长沙人都叫这里为劳动广场。

劳动广场于1950年开始兴建,1952年初见雏形。1985年10月,长沙市体育场扩建。1987年10月10日,长沙市体育场正式更名为贺龙体育场。这家中国第一座以国家领导人名字命名的体育场,从此走进了属于湖南体育史的新纪元。

1963年,长沙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劳动广场举行,我们八中的田径队也参加了比赛。当时的比赛是分高中、初中两个组举行的,还组织各中学学生去观看并当啦啦队。

当时八中的田径队在长沙市中学中还是有点名气的,高中组的唐则宜和甘梦月二位大姐当时表现突出,分别夺取跳高,800米的金牌和银牌。高中男子组的周铁军和黄拱之大哥也在跳高和田径取得好成绩。长沙市中学田径最好 的要数一中,三中、五中和附中。八中能在这些强队手里抢到金、银、铜牌确实是非常不容易。

我们班的吴健章同学也参加了初中组跳远比赛,没能进入前三名。但是我们这些啦啦队坐在劳动广场的看台上却叫破了嗓子,为我们学校的同学加油鼓劲。这是我第一次进劳动广场,那时坐位是露天的,都是水泥台子。

后来举行全国贺龙杯足球赛,才把劳动广场整修了一次,就改名为贺龙广场了。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27)

这就是原劳动广场,现在为贺龙体育场。

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第五届城市运动会在长沙举行,这时才大力重修贺龙广场,并同时在旁边修建贺龙体育馆,把那一大片土地全部收进来,成立贺龙体育中心。

1997年,我女儿代表周南中学田径队参加了当年的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离我第一次来劳动广场看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已34年了。再一次来到重修一新的贺龙体育场,我特别感慨。因为当年那简陋的沙石田径场已改成塑胶跑道,看台上有雨棚,下面座位也有贵宾位和垫了木板的普通位。

我女儿恰巧参加的也是初中组的比赛,她一举夺得女子乙组200米、4乘400米接力、4 乘100米接力三枚金牌。要不是规定一个学生只能参加三个项目,她还可以在100米和400米夺二块牌。至今我还帮保存着当年的奖状。她也凭着这个成绩,保送进了周南中学的高中。

再说体育场旁边的新建体育馆,那可是长沙档次最高的体育馆了。后来的全国全省比赛,都从原来的省体育馆和位于青少年宫内的市体育馆全部转到贺龙体育馆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长沙承办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所以长沙新建贺龙体育馆,重修贺龙体育场,重修东风体育场。原来的省体育馆和市体育体育馆由于比较老旧,不能承担重任。长沙由此把体育设施大大的提高了一步。

不记得是哪年的全国体操锦标赛在贺龙体育馆举行,当时一票难求,我硬是找熟人开后门搞了一张票去看了一场。因为当时湖南的男女体操队是全国冠军队,后来还出了几个奥运冠军,像陆丽、刘璇、李小鹏、李敬等。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28)

贺龙体育馆正在装修,所以没拍到好角度。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29)

全国糖酒会的会场

我记得贺龙体育馆还没竣工时,大概是内装修还没搞,那年长沙举办全国糖酒会,便利用贺龙体育馆的宽大内外场馆,办了一次热闹的全国酒会大会。

记得全国糖酒会是在全国各省会轮流举办。长沙第一次举办糖酒会是为高桥大市场拉人气。因为长沙新建的高桥大市场位置偏僻,当时交通也不好,开办了几年,都做不起来。我一个朋友在高桥大市场买了两个门面,几年间,很难租出去,他带我去看了一次,高桥大市场里面的摊主比顾客还多。他一气之下,把两个摊位打给了别人。

可是自从举办全国糖酒会后,市政府加强了对高桥大市场的政策倾斜,还把下河街小商品市场搬到高桥。过了几年,高桥大市场红火起来,摊位一个难求。我那朋友大大后悔了。

第二次在长沙举办的全国糖酒会是利用的八一路的搬迁了的汽车东站的地盘。第三次便是在贺龙体育馆举办的,这次因为天时、地利、人和全都有了,所以生意做得特别好。我都专门抽时间去看了一次,还要排队打门票。贺龙体育馆也趁机打开了名声。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30)

劳动西路是长沙少有的有马路中间有行道绿化带的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31)

田汉大剧院——高雅艺术殿堂

田汉大剧院位于湖南长沙劳动西路贺龙体育馆的东边,建筑总面积28151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1层,外观新颖独特,矗立在贺龙体育场东南角。

大剧院是一座多功能的文化建筑,人们在此不仅能欣赏到世界著名的歌剧、芭蕾、交响乐等高雅艺术,也能召开高标准的国际会议,或享受餐饮、购物等休闲乐趣。

今天的田汉大剧院,成为湖南乃至全国一流的高雅艺术殿堂,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它打造出长沙星城的又一张文化名片。

本来这个剧院叫做红旗剧院,原来位于中山西路,后搬迁到劳动西路,并更名为田汉大剧院。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32)

以国歌词作者田汉命名的大剧院

田汉(1898-1968),原名寿昌,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中国著名话剧作家、戏曲作家、小说家、诗人。田汉毕生从事文艺事业,他写的《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不仅是中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事业的先驱者,同时也是中国早期革命音乐、电影事业的卓越组织者和创造者。

1999年10月,田汉大剧院投入运营,迅速成为劳动西路上的一景。

田汉大剧院除了为城市景观增光添彩,更通过精彩纷呈的演出丰富了长沙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2002年,红太阳歌厅入驻大剧院,开启了长沙歌厅的剧场时代。

当时大剧院一年365天,《红太阳之夜》大型歌舞晚会每日上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田汉现象”。彼时正是长沙歌厅的全盛时代,田汉大剧院也成为长沙对外宣传的窗口,不仅本地观众流连忘返,也通过商务接待、亲朋聚会等方式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

记得还是2009年时,全国老年保健养生工程的一次活动在田汉大剧院举行,请我们当代商报晚情栏目采访报道。我带几个学生第一次进了田汉大剧院。

活动办得特别热闹,还请了一些文艺名人表演节目。我记得最有味的节目是李清德的单口相声。他那一口湘潭话说得俏皮劲十足,说得满场的老人笑得肚子疼。

李清德是和杨志淳、周卫星、何晶晶等湖南著名笑星一起创造湖南一个时代的文艺节目的人,湖南电视台曾拍过他的专集叫做《德歌外传》,就像拍杨志淳的《杨五六专集》和何晶晶的《晶晶专集》一样,曾为长沙和湖南爱好文艺的人们,增添了许多笑声。

劳动公园里的展览馆开放时间(记忆中的劳动路)(33)

过了田汉大剧院不远便到了芙蓉路和劳动路相交的侯家塘广场。这里本来是一个十字路口。可因为劳动路和芙蓉路的车辆太多,经常堵车,便修了一座高架桥,而且是只有南北相通的单线桥,东西方向还是走桥下的劳动路。这里不多说,劳动西路西段到这里就写完了。

当然肯定还有许多遗漏的单位和故事,请各位行家里手帮我补充和指正,这里一并感谢。

END

*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编辑 | 明明。摄影图片为作者柳建球拍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