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吃喝有度:拼图解论语圣贤论

孔子说吃喝有度:拼图解论语圣贤论(1)

游梦僧之《拼图解论语》

《论语》原【第06雍也篇第26则】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杨伯峻译文】宰我问:“作为一个仁慈的人,如果有人告诉他:'有个仁慈的人落井了’,他会跳下去吗?”孔子说:“怎么能这样?君子可以去救人,却不可陷进去;可以受欺骗,却不可以盲目行动。”

【钱穆译文】宰我问道:“有人告诉仁者井中有人,会跟着入井吗?”先生说:“为何会这样呢?可诱骗仁者去看,但不能陷害他入井。他可被骗,但不会因骗而胡涂。”

【李泽厚译文】宰我问道:“有仁德的人,如果告诉他说,井里掉下一个人了,他会不会下去救呢?”孔子说:“为什么会这样呢?可以使他走去看,不可能陷害他下井;可以欺骗他,不可能愚弄他。”

【注】三大家基本情况:杨伯峻——代表老式的考据,更多文言文解释的传统视角;钱穆——代表台湾最高水平,更多历史学家和宋明理学的视角;李泽厚——代表大陆最高水平,更多哲学家和五四西学的视角。

【游梦僧直译】宰我问道:“仁的人,假使告诉他说:‘井有仁在那。’他追随仁(而跳进井里)吗?”孔子说:“为什么要那样做呢?君子可前往,不可陷进去;可以欺骗,不可以迷惑。”

【游梦僧意译】宰我问道:“仁的人,假使告诉他说:‘井有仁在那。’他为了追随仁而跳进井里吗?”孔子说:“为什么你说井里有仁,就往井里跳呢?君子可以受合乎情理的理由的欺骗而前往察看,不可能受有违常理的理由的迷惑而陷进井里去。”

【详解】开始解读之前,本僧想请问各位《论语》爱好者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连许多解读《论语》的人都没想过,更别说回答得上了。

问题:为什么宰我明明问的是“仁者……”,孔子回答的却是“君子……”?问的是“仁者”,回答的却是“君子”,这演得是哪一出?是孔子突然抽风,思路不清了么?

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先自行思考一下。如果一直关注并阅读本僧的《拼图解论语》的读者,是有可能回答得出来的。具体答案,咱先卖个关子,在下一篇文章专文作详细的回答

闲话少说,咱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为什么宰我忽然提这么奇怪的问题,这也是本章的一个大问题。解论者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但能给出答案的,本僧未曾见过,他们解读《论语》就像无头苍蝇一样,毫无头绪地,把本就是支离破碎的通行版《论语》,解读得更支离破碎。

答案,前一文已经给出了:前有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和“当仁不让于师”;后有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把仁者说得如此的“猛鬼”,由此引出了孔门语言科“状元”宰我的千古怪问。

哎,不小心又吐了一下槽。咱还是不扯远,继续咱的解读。

宰我:即宰予(前522年—前458年),姬姓,宰氏,名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思想家、儒客先贤。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口齿伶俐,擅长辞辩,被孔子评为“言语科第一名”,曾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出使齐国和楚国。

由于宰我牙尖嘴利,经常如某服装品牌广告喊的——“不走寻常路”!时常喜欢问些刁钻古怪的问题,《论语》中就多有记载,本则此问便是其一。

虽,假令也,即“假使”。《礼·少仪》虽请退可也。《疏》虽,假令也。当此时假令请退则可也

告,告知,告诉。

其从之与,其,指示代词,他;从,跟从,追随;之,指仁。宰我的前提是“井有仁焉”,所以“其从之与”就是“他会跳进井里追随仁吗?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宰我就是依着他说的仁者为了追随仁可以命都不要(生死无我,唯仁是从),那么说,对仁人说井里有仁在那,他会不会不顾生死而跳井去追随仁呢?

注意,这里并不是说有仁人掉进井里,而是用了拟人的手法而已。即既然仁者生死无我,唯仁是从。那仁在很危险的地方,仁者是不是也会不假思索地舍命前往追随呢。

再说,难道井中不是仁人,难道仁的人就不施救了吗?显然不是。特别注意的是,别极端地认为,人不是仁人,就是不仁之人,仁与不仁之间,还有很大的地带的,而且还是占大头,大部分人都是居中,即非仁,非不仁的正常人

如果落井的是非仁非不仁的人,仁的人照样会救。再说了,连不仁的人在井里,仁的人照救不误。为什么本僧敢这么说,依据是——【04里仁篇04】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再次重申,宰我说的,不是仁人落在井里,而是“仁”。本僧上面说了一串“仁人”和“非仁人”,只是反驳把“仁”解读成“仁人”的人,那样解读,连简单的道理都说不通。

以上的解读,读者可能一时半刻理解不了,咱举一个比较贴近生活的例子。男追女,发誓说:“我爱你,我可以给你任何你想要的东西。”这时,女的可能会说:“你可以给我任何我想要的东西?那么,我想要天上的月亮,你能拿下来给我吗?”

这女的刁钻之问,就如这里的宰我之问,都是用极端的比喻手法来表达对方所言难以做得到。

何,为什么,为何。

为,做,干。

何为,为什么做……。

其然,那样子。这里指“其从之也”即仁者往井里跳。

何为其然也,为什么做那样的事呢?完整的意思是“为什么你说井里有仁,人家就往井里跳呢?”从孔子后面的“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反推即知。

下面就开始孔子的神奇回答了:“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如果不排序,还真不知道孔子为什么忽然“抽风”而答非所问。但实际圣人聪明得很,思维缜密得很,详细原因咱下一文再回答。(扩展:抽风,比喻做事违背常情。)

逝,前往,去往。《说文》:逝,往也战国·屈原·《九歌·湘夫人》: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可逝也,使动用法,意思为“可使之前往”。

陷,陷落。《礼记·檀弓下》:“毋使其首陷焉。”

不可陷也,使动用法,意思为“不可使之陷落”。

欺,欺骗。《说文解字》:欺,诈欺也

罔,跟“欺”字一样,也是“欺骗”的意思。但有些许不同。这个不同点,在南宋·朱熹·《论语集注》里说得特别的好:欺,谓诳之以理之所有;罔,谓昧之以理之所无

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欺,用合乎常理的理由来欺骗;罔,用有违常理的理由来欺骗。

本文,把“欺”解读为“合乎情理的理由的欺骗”,“罔”解读为“有违常理的理由的迷惑”,以示区别。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其实,前后两者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完全可组合起来解读。即:君子可欺而逝,不可罔而陷。(白话文:君子可以受合乎情理的理由的欺骗而前往,不可能受有违常理的理由的迷惑而陷进井里去。)

为什么分开而写呢?原因很简单:“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依据就在于“(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而“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又是“何为其然也”的原因。因为连孔子只能确保君子不会因“井有仁而从之”,其他人则不知道,比如“好仁不好学”的人,可能有其蔽——愚。因他愚,所以跳井救人,也是有可能的。

无论多聪慧的人,都免不了受人以合乎常理的理由来欺骗,但若果别人用有违常理的理由来欺骗,这人还上当,那这人就称不上聪慧了,必愚笨也。

比如,甲乙丙三人在悬崖边,甲趁丙不注意,忽然躲了起来,乙骗丙说:“甲跌落悬崖了!”丙信以为真,这属正常;但如果乙骗丙说:“甲飞上天去了!”,丙也信以为真,那丙不是傻,就是蠢了。

对于“欺”与“罔”的解读,咱装一下文化人,用先秦经典来举例。

《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yǔ)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本僧就不翻译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网上找一下答案。

如果认为落井可以从仁或者救人,你说那人不是傻子,估计没几个人会相信。

咱用朱大儒的话来解释。南宋·朱熹·《论语集注》的话来说,就是盖身在井上,乃可以救井中之人;若从之于井,则不复能救之矣。此理甚明,人所易晓,仁者虽切于救人而不私其身,然不应如此之愚也。

粗俗点说,稍微用一下脑子就知道,想救井中之人,自己在井上尚可救之;施救的人自己愚蠢到往井下跳,非但救不了人,连自己的命也会搭进去,即想救人最后却救不了人。

文雅点说:欲从仁,因不智而落井,仁不能从,反丢了“卿卿性命”

孔子的意思是说:君子,可以为了仁而置生死于度外,但不会为此而盲目作为,不会作无谓的牺牲。

细细想一下,是不是觉得孔子的话,还是围绕着“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这个主题?答案是肯定的:召忽是欲成仁而未成仁;管仲似不仁实成大仁也

召忽随公子纠而死,就类似于入井救人;管仲不为之死,就知落井不能救人,没必要跳进去,白白牺牲性命。

有人说:“人,要的就是气节,召忽有气节,管仲就没有!”本僧不想作回答,如果驳他,很容易就被套上“你这是辱没英雄”的帽子。所以,咱不冒这样的险。

读者可自行用“如何救落井之人”与“如何救世上黎民”作对比,就知道宰我的语言天份之高和孔子的思维之缜密。反正,本僧是深深为之折服哪!《论语》不愧为中文第一书!

宰我用巧妙又恰如其分的比喻,解放了老师孔子的困局——召忽死者为大,不能直接批评;而孔子又把宰我的思想提升一个层次——好仁者需要“好学”,才不会做傻事

真真是奇、妙、绝!

好,本章解读完毕。下一文咱好好分析一下,为什么宰我问的是仁人而孔子答的是君子的问题,请继续关注游梦僧之《拼图解论语》,给你拼出一幅波澜壮阔的《论语》全景图,谢谢!

【第06雍也篇第26则原文】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游梦僧直译】宰我问道:“仁的人,假使告诉他说:‘井有仁在那。’他追随仁(而跳进井里)吗?”孔子说:“为什么要那样做呢?君子可前往,不可陷进去;可以欺骗,不可以迷惑。”

【游梦僧意译】宰我问道:“仁的人,假使告诉他说:‘井有仁在那。’他为了追随仁而跳进井里吗?”孔子说:“为什么你说井里有仁,就往井里跳呢?君子可以受合乎情理的理由的欺骗而前往察看,不可能受有违常理的理由的迷惑而陷进井里去。”

版权所有,请尊重之!

《拼图解论语》同版块文章:

《拼图解论语》圣贤论“六言六蔽”01-立论(更新版)

《拼图解论语》圣贤论“六言六蔽”02-损有馀而补不足

《拼图解论语》圣贤论“六言六蔽”03-破解“有马十乘”

《拼图解论语》圣贤论“六言六蔽”04-你所错认的“惠”

《拼图解论语》圣贤论“六言六蔽”04(续)-子产之贤

《拼图解论语》圣贤论“六言六蔽”05-管仲秒杀召忽

《拼图解论语》圣贤论“六言六蔽”06-破解“被发左衽”

《拼图解论语》圣贤论“六言六蔽”07-生死无我唯仁是从

《拼图解论语》圣贤论“六言六蔽”08-当仁不让

《拼图解论语》圣贤论“六言六蔽”09-至死方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