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终南山隐居修炼的高人(终南山女隐士王芝霞)

2017年10月13日,在终南山的一处土坯房里,一个八旬老妇正在屋中静静打坐,门外却站满了人,神色焦急,仿佛正迫不及待地等待着什么。

原来,到这一天,屋里的老妇已经连续闭关打坐了数日,这一天正是她“出关”的日子。

这位老妇名叫王芝霞,当时已经85岁高龄,被信众们赞誉为是“天下第一女隐士”。

秦岭终南山隐居修炼的高人(终南山女隐士王芝霞)(1)

王芝霞,1932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细柳乡(现为细柳街道)。

因是老来得女,父母自小就对她十分疼爱。

王芝霞本可以简简单单度过平凡的一生,然而她从小就似乎有着什么非同常人的特质。

这种特质最早可能要追溯到王芝霞出生以前。

王芝霞的父亲王维山出身贫困,年纪很大了也没说上一门亲事,38岁那年才娶上媳妇。

后来王维山带着媳妇去庙里烧香求子,和尚安慰他们不必介怀,只要多行善事,终能心想事成。

秦岭终南山隐居修炼的高人(终南山女隐士王芝霞)(2)

一个月后,媳妇果然有了身孕,王维山夫妇可谓是喜出望外。

王芝霞出生后,老两口对她是倍加疼爱。

小孩子,生性顽皮,喜欢聚集在一起嬉笑玩乐,成群结队。

王芝霞也不例外,但奇妙的是,她从小对寺庙情有独钟,大人们也没往多处想,也只当是孩童贪玩的本性。

最让人不解的是,这小芝霞是个一哭就很难哄好的孩子,偏偏是一到庙里,便能立马安静下来。

因为这件事,也没少引得当地的人议论纷纷,却也难以总结其中缘由。

或许这就是巧合吧。

秦岭终南山隐居修炼的高人(终南山女隐士王芝霞)(3)

年纪尚小的王芝霞在识字的年纪便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岁时,王芝霞便懂得如何叩拜、如何坐禅,小小年纪跪在那个和自己的身形还不匹配的蒲团上,却天生拥有一些沉稳的气质。

带着这种特殊的渊源和兴趣,王芝霞一直深陷在对佛学的学习和研究之中。

她不仅没有对那些晦涩的经文感到乏味,反而越来越能体味到其中的玄妙。

最难得的是王芝霞还能无师自通,仿佛天生就能看穿那其中的含义。

秦岭终南山隐居修炼的高人(终南山女隐士王芝霞)(4)

到十六七岁时,王芝霞已经背诵了多本经书,在其他花季少女沉迷于打扮或情窦初开时,她却对佛学情有独钟。

年龄稍大些时,王芝霞渐渐感觉到,现有的环境和状态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

她产生了皈依佛门的想法,并尝试着把这种想法告诉了家里人,父母对她有这样“荒谬”的想法感到惶恐,轮番劝阻。

王芝霞也因此暂时搁置了这件事。

二十来岁时,像其他普通女孩一样,在父母的安排下,王芝霞嫁人了。

嫁人后,王芝霞属于自己的时间就少了很多,除了生儿育女,还要在家务和农活之间操劳。

秦岭终南山隐居修炼的高人(终南山女隐士王芝霞)(5)

王芝霞整日里为生活奔波,接触佛学的机会便也是少之又少,似乎那只是年少时的一时兴起罢了。

在所有人都以为王芝霞也会像普通人一样过完一生时,有些东西却突然发生了转变。

多年的家庭生活虽然平静,但是在王芝霞的内心深处,却总是觉得这不是她所向往的。

1979年,一个普通的日子里,王芝霞又来到了香积寺。

王芝霞深刻而又清晰地感受到了,她对皈依的向往——如今孩子已经成年,自己也没什么牵挂了,正是皈依的好时候。

秦岭终南山隐居修炼的高人(终南山女隐士王芝霞)(6)

纵使这么多年于世俗的沉浮,纵使父母和亲属百般劝阻,纵使她也算拥有的圆满家庭有儿有女,可是那种强烈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

王芝霞不是没有犹豫过,面对丈夫的不满和孩子的不舍,甚至家里人也因为这件事争吵过几次,但是内心还是坚定于最初的选择。

她也会有不舍,也会有担忧,但在反复思量后,王芝霞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心中那份执着,离开了家。

在香积寺的那几年,王芝霞过得并不好,以至于几十年后提及这段经历,她也是哽咽不已。

刚离开家的王芝霞,也会常常想起自己的孩子。

秦岭终南山隐居修炼的高人(终南山女隐士王芝霞)(7)

几年后,她从香积寺来到了终南山,在这里,王芝霞开始了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

“我法号王慈善,长安县细柳乡人,原名王芝霞,43岁在香积寺皈依。”

这是王芝霞向外人介绍自己时说的话,她给自己取了“王慈善”的法号。

一慈一善,想必也是王芝霞对待尘世的态度。

初到终南山的王芝霞过得十分艰苦,在外人看来,终南山似乎自带一丝仙气和神秘色彩,是“道文化”和“佛文化”中不少典故的诞生地。

年近五十的王芝霞隐居在此,住的是自己搭建的茅棚,窗户是纸糊的。

屋子简陋到连基本的取暖和照明设备都没有,甚至每天念诵经文都是靠着微弱的烛光。

秦岭终南山隐居修炼的高人(终南山女隐士王芝霞)(8)

如此艰苦的环境在常人来看简直是无法生存的,但是王芝霞却在这里独自生活了几十年。

在茅棚周围,她开垦了一些土地,种植了一些农作物。

再加上常年受到周围邻居的照顾,王芝霞对这种生活非常满足。

当很多人询问她是否厌倦这种生活时,她微微一笑,言道自己这是“渡己渡人”。

王芝霞还给自己这简陋的环境取了一个十分好听的名字,叫做“三圣殿”,还真是应了那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有人也曾经提出想帮助王芝霞修缮一下三圣殿,她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说:

“我潜心修炼佛法,内心一心向佛,这些外在事物,不用过多计较,我是在自渡。”

秦岭终南山隐居修炼的高人(终南山女隐士王芝霞)(9)

王芝霞最出名也是最令人敬佩的事迹,便是她曾经连续打坐数天,并且是在85岁高龄,至今还没人打破这个记录。

在她看来,打坐就是精神交流的过程,就是证明自己诚心的过程。

这种精神使人不得不折服,抛开身体是否能承受这种高压不谈,连续打坐的苦闷也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

提及到这件事,王芝霞也是十分骄傲的,似乎这些天里,她收获了很多,也克服了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王芝霞虽然是个心志坚定的人,但这种品质并不代表她性格冷酷或不喜言语。

众所周知,大部分隐居人士都不希望被打扰,王芝霞却恰恰相反,是一个非常乐于且善于交流的人,脸上总是挂着使人放松的微笑。

秦岭终南山隐居修炼的高人(终南山女隐士王芝霞)(10)

也许几十年的隐居生活带给她那一份沉静和温柔,她来到终南山几年后开始自学中医,时不时就会出门免费为附近的村民看病。

不仅如此,王芝霞对来访的游客或旅人也是和蔼可亲,她在三圣殿门口放了一把小凳子,专门供前来旅游或来访的人休息。

她乐于和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

王芝霞信佛却不迷信,与那些狂热信徒不同的是,她的内心非常的清醒且坦诚,偶尔也会面对一些前来拜佛的香客询问一些问题。

王芝霞乐于帮助他人解忧,但也会适可而止道:

“佛祖不是万能的,心要诚,内心要净化,参悟生活中的道理,要理解生活。”

王芝霞一心向佛,信念从未动摇过,据周围邻居介绍,当她得知自己的儿子结婚时,她也没有离开终南山。

秦岭终南山隐居修炼的高人(终南山女隐士王芝霞)(11)

不少人说她这是抛夫弃子,但在她看来,又何尝不是终于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做主了呢?

必要时,王芝霞会亲自下山采购一些生活用品,年近九十的她曾经多次拒绝村民想要帮忙购买的好意。

她安慰大家不必担心她来往不方便,因为她认为这也是一种修行,修行之人不怕吃苦。

虽然身无袈裟,但她心中至诚。

当然,下山采购只是偶尔,大部分时间,王芝霞还是吃自己种植的蔬菜野果,喝山泉水。

她不贪图衣食住行上的安逸,长期坚持清贫,这种信念和意志力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秦岭终南山隐居修炼的高人(终南山女隐士王芝霞)(12)

也正是因为这种坚定的信念,哪怕是再艰苦的条件,王芝霞都能乐在其中,保持善意。

这也正符合她为自己定的法号“慈善”。

正如孟子所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王芝霞的日常生活就是念佛打坐,晚上会诵读佛经,借着烛光抄写佛经直至深夜。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许是因为经历了艰苦和与青灯古卷相伴,相对于匮乏的物质世界,王芝霞的精神世界非常丰富。

即便外界传言她精神状况出了问题,她也始终保持平和安稳的心态,无论外界怎样变化,无论世俗如何翻覆,都不会打破她内心的安定。

秦岭终南山隐居修炼的高人(终南山女隐士王芝霞)(13)

如今,王芝霞皈依于终南山已经四十余年,这么多年的坚持并没有磨掉她虔诚的姿态,反而让她愈来愈肯定自己曾经的选择。

不过当采访者提及其家人时,王芝霞却没有多言。

她终究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对亲人和孩子也会有思念,每当她想起家人的时候,都会走出三圣殿,对着家的方向驻足,有时甚至会挥一挥手,像是在告诉远方的亲人这里一切都好。

王芝霞并没有局限于自己是个出家人的身份,毫不避讳地向他人描述自己的感情,虽然只是简单带过,却也在字字句句中透漏出深情。

这种身份与情感的反差让我们对归隐有了新的认知——归隐并不是完全脱离世俗,摒弃情感,而是坚守心中那份宁静。

秦岭终南山隐居修炼的高人(终南山女隐士王芝霞)(14)

曾经一些媒体工作者前去拜访,向她提出想要拍摄她的日常生活分享给网友,王芝霞直接拒绝了。

几十年来,她都习惯于过着清贫却安静的生活,她没有别的追求,做这些也不是为了给别人看,只是为了能活得自在些,活出自己向往的样子来。

王芝霞似乎是众多隐士中最独特的那一个。

一方面,她并不像一般的隐士那样完全闭塞,另一方面作为佛家信徒她又能平易近人,以包容的心态正视世俗,所以这才使得一种佛家隐士的特质在她的身上更加的鲜活。

人们常说,我们终将被世俗打败,忘却曾经最想要实现的理想,早晚要归顺于为柴米油盐奔波的生活,忙碌于庸俗的人情世故和金钱欲望之中。

秦岭终南山隐居修炼的高人(终南山女隐士王芝霞)(15)

毋庸置疑,物质是支持我们生存下去的基本保障,可是很多人却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了自己。

追求物质不低俗,但是我们不能忘却了心中的那份坚守。

敢于追逐理想的人都是有勇气的,实现理想是要付出代价的。

因为理想不分高低贵贱,很多人认为王芝霞昏了头,不顾天伦之乐,却要跑到山上受苦,但她甘之如饴,这样的生活便是她一生所求,理想难道就一定要远大辉煌?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王芝霞对当下已经别无所求,她在佛学里找回了真正的自我,在终南山过上了自己理想的生活,并愿坚守一生。

她的理想便是这一方宁静的天地。

秦岭终南山隐居修炼的高人(终南山女隐士王芝霞)(16)

王芝霞中年皈依佛门,而后又只身一人来到终南山,她离开了圆满的家庭生活。

许多人眼中养儿就是为了养老,她却不在乎,放弃了马上就会迎来的富足的物质生活。

在终南山上,王芝霞脸上总是挂着安静平和的微笑,即便旁人看来生活清贫艰苦,但她也乐在其中。

我们在不同的领域实现着自己的价值,王芝霞也在钻研佛学中找到了自己的追求和人生意义。

如今,王芝霞老人已经90岁了,当游客前去探望她时,她依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让人感到由衷的钦佩。

衷心祝愿王芝霞老人身体健康、晚年幸福!

-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