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游戏感统训练(这些儿时游戏是最接地气的)

现代社会,由于都市小家庭化、孩子自由活动受限、家长溺爱包办、缺少玩伴、剖腹产等因素,感统失调的孩子越来越多。有数据提供,有80%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统失调,其中30%属于严重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感统训练的概念虽然已逐渐被我们认可接受,但是,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必要做感统训练,自己小时候没有做过,长大不也一样很健康吗?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我们小时候玩的各种游戏,其实都是感统训练游戏。这些游戏看似简单,其实每一个都在为孩子各种感觉器官的发展提供足够刺激,而且这种刺激是在自然的环境里孩子们自己建构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一、打弹珠

玩法:

打弹珠算得上是80、90一代非常珍贵的童年回忆,很多小孩子都是拿奶粉罐子、饼干盒子收集弹珠,满满一盒玻璃珠子甚是好看。

这个游戏玩法很多,也很简单,一个人在前方一定的距离(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摆一个弹珠,自己手里拿一个弹珠,然后用四指将弹珠包裹住,方位对准前方的弹珠,用大拇指将其弹出,打到弹珠上。

那在这个游戏中蕴含着什么感统知识呢?

有什么游戏感统训练(这些儿时游戏是最接地气的)(1)

图片源自网络

第一,手眼协调,眼睛看着目标,手指做出反应,准确打到还是偏离方向,那就体现孩子的感统能力了。

第二,五指分化,大拇指的弹和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的配合,对我们的五指分化、手指分工明确做精准训练。

二、跳皮筋

玩法:

这个游戏,可能女孩子玩得更多一些。两个及两个人以上撑绳,其他的小朋友按照既定的动作进行“舞蹈”,出现失误就要被替换去撑绳,挑战成功的会增加难度,绳子升高到新高度。

那这个游戏蕴含什么感统知识呢?

有什么游戏感统训练(这些儿时游戏是最接地气的)(2)

图片源自网络

首先就是大脑双侧分化。因为每一个既定的动作都是组合动作,需要运用左右半身体共同合作去完成。

如果大脑双侧分化不完全,简简单单的跳跃动作还是可以完成,但是需要身体协调去做动作、还需要一定的节奏变化的时候,就会出现失误,甚至是将绳子打结。

其次呢,就是视觉空间感,当我们在跳跃或者变换动作时,需要我们把握好空间方位的远近、绳子距离地面的高低,然后结合我们自身的双侧身体,统合起来去完成相应的动作。

三、吹泡

玩法:

看着肥皂水从吹棒里变成五颜六色的泡泡,在阳光下闪烁各种光亮,让孩子感觉自己的世界是那么的五彩缤纷。

一碰就破或是消失在空中的彩色泡泡,在孩子们的眼中就像是变魔法一样。

有什么游戏感统训练(这些儿时游戏是最接地气的)(3)

图片源自网络

经常吹泡泡的孩子,由于吹泡泡时的口腔运动,可以锻炼口腔的肌肉,尤其是下唇的控制能力发展得很好。

练习吹泡泡的过程,孩子流口水的情况会明显减少。目光跟随着泡泡移动,也可以玩打泡泡的游戏,锻炼注意力。

四、跳房子

玩法:

把房子画在了地上,用粉笔或者石头在地上画出一个个方格,可以是一排一格,也可以一排两格,然后再需要有个东西放进格子里,可以是石头或者沙包都行,小朋友可以单脚跳,也可以双脚跳,但是不能跳到放着东西的格子里!

有什么游戏感统训练(这些儿时游戏是最接地气的)(4)

图片源自网络

这个游戏真是太考验小朋友的平衡能力和反应能力了,同时也锻炼了眼和脚的协调性以及身体左右两边的控制。

五、挑棍

玩法:

一群小伙伴席地而坐,一人把手里的小棍从某一高度撒下,或就地撒开,然后小伙伴们轮流挑,一根一根地挑,挑出来的拿走,但前提是没有碰到别的棍儿,最后谁挑得最多谁就赢。

有什么游戏感统训练(这些儿时游戏是最接地气的)(5)

图片源自网络

这个游戏特别考验孩子的手眼协调,手部精细,以及对空间感的把控、专注力等多种感觉统合能力。

从上面这些游戏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广受喜爱的游戏里面其实都蕴藏着感统知识,并且孩子们还能在游戏里潜移默化地进行训练。

因此,想要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这些“老游戏”不能丢,别再让孩子沉溺电子世界,一起游戏起来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