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二第112回(庆余年二第155回太子城门送行范闲)

书接154回

三日后,范闲正准备启程前往东夷城时,太子却到了.他当然是来送行的与上一次范闲出使他国不一样,这一次明显没有上一次那么重要。所以庆历指派了太子前来。臣回来的时候,殿下亲营。臣马上要走了,殿下又亲自来送,着实让臣感到惶恐啊。范闲还是很热情地将太子迎了进来,两人在正厅坐下,林婉儿早已派人送来了清茶。初夏时节,天气虽不至于太热,但已然让人有些流汗。太子这一场来额头上定全是汗珠,如此天气却让你出使东夷城,也不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

庆余年二第112回(庆余年二第155回太子城门送行范闲)(1)

当日,在御书房中,他已经向范闲示好,没有向庆帝透露范闲知道长公主所在,所以此刻他这一番埋怨竟也显得合情合理。殿下虽然诧异为国为民,便算是千里征途,万里星河臣也定当在所不辞。何况只是出使东夷城。范闲淡淡地笑着抬手示意,太子道,你不会告诉我长公主的下落,我能够理解。但离此之后,父皇定会全国搜捕。到时候便是我也帮不了你了。太子叹息着说道,显得极其无奈。不过他这话倒是没什么毛病,毕竟他不知道长公主的下落。所以即便庆帝要全国搜捕,他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边不劳殿下费心了。待到从东夷城归来之时,或许能让殿下见上长公主一面。那日殿下在御书房没有向陛下泄密,臣倒是着实的感激,让你们见上一面全当是臣对殿下的报答如何?范闲若无其事地笑着说道。

庆余年二第112回(庆余年二第155回太子城门送行范闲)(2)

其实掌控太子不一定非要利用长公主,尽管范闲现在已经肯定了太子和长公主之间存在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太子想的无非就是皇位,所以要想彻底掌控太子,只要牢牢将皇位抓在手里即可。而一旦范闲成为庆国的第一权臣,那么这件事儿他就当真能够办到。所以范闲根本不急,他甚至可以让太子与长公主见面,反正他也不会让庆帝知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范闲这句话我可一直记得,太子很高兴,因为范闲终于松口了,这让他心里悬着的石头一下子落在了地上。殿下放心,臣既然答应了,殿下便不会反悔,但臣也希望殿下不治臣的罪。一句话范闲看着他。脸上仍是云淡风轻之色。哦,说来听听,臣希望殿下还记得臣之前与殿下说过的君子之交。我们既然是君子之交,那便该坦坦荡荡毫无保留。若是让臣在察觉殿下对我有所欺瞒,那就休怪臣翻脸不认人了。

庆余年二第112回(庆余年二第155回太子城门送行范闲)(3)

范闲之前说过,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谁都不能见到长公主。但此次她离开京都再回来的时候,想必这京都的一切都应该尘埃落定。那时候再让太子见长公主自然是没什么问题了,他也想借此来试探太子。毕竟日后若要长久的合作,总该要相互知根知底才行。侯爷言重了。之前有些事未曾与你说清楚,原因想必侯爷也知晓。而今你我坦诚相见,只能再如以前,说着太子端起了茶盏,以茶代酒敬了范闲一杯。对于太子的示好,范闲自然是接受的。但凡事有个度,而且还需要分得清黑白。世事无常谁也不想遭到背叛。

庆余年二第112回(庆余年二第155回太子城门送行范闲)(4)

范建没有来送,范若若道,他被叫到了皇宫,也不知为何,范若若本也想着跟着一起去,可却被柳姨娘拦了下来。晋王世子已经上门好几次了,你每次都不见,总归不好。等下路过他家门口,我专程说一声,范闲也听说了。靖王府这一事儿忙着去范府求亲,靖王世子更是接连上门提起此事。这档口在,若若自然是不好离去的,无论如何也该给靖王府一个回复才是。太好了,哥,你去帮我说说我是真的不喜欢世子,这几日一直躲着不见,我明白。不待范若若说完,范闲,心中已是了然。

庆余年二第112回(庆余年二第155回太子城门送行范闲)(5)

靖王府在京都内势力虽不是特别庞大,但总归也是皇亲国戚。靖王世子亲自上门提亲,却被拒绝了。若是说出去,靖王府这脸面便算是丢尽了,就范建不惧,靖王乃是皇亲国戚。但靖王毕竟是庆帝的兄弟,庆帝的颜面他还是要考虑的。晓得这件事儿也就这样,一直拖着范闲一早就说过,不希望范若若的婚姻也成为政治婚姻。所以大范府不好拒绝的事,他小范府可不一定。在范若若的目送下,王启年与高达下车,范闲与林婉儿同乘,司理理与海棠朵朵同乘四人正式启程。路过靖王府时,范闲下了马车以后,便让车队先行到城门口与使团集合。

庆余年二第112回(庆余年二第155回太子城门送行范闲)(6)

而他自己则转身进了靖王府。范闲,李弘成闻着范闲登门,急匆匆地跑出来迎接。世子,好像不太欢迎我呀,要不我这就出去。范闲双手背在身后,脸上带着淡淡的笑。见笑见笑,里边请,李弘成还是一副老实相,诚惶诚恐地把范闲请了进去。现在的范闲可不是当初在这里来参加诗文大会的范闲。此刻的范闲既是诗神,又是镇北侯,文武全才,在年轻一辈中数一数二。他的到来着实让李弘成有些意外。侯爷今日不是出使东夷城,何故来了老夫这里啊。正厅中,范闲与李弘成刚刚落座,郡王便走了进来。范闲不认得靖王,再一听他这话,也就认识了靖王,看上去比庆帝要年轻得多。

庆余年二第112回(庆余年二第155回太子城门送行范闲)(7)

如果不知道的,估计还以为他只有三十多岁,相貌堂堂,英姿勃发,庆帝兄妹遗传的基因是真的好。这一点从庆帝和长公主便能看得出来,再加上这个玉树临风的靖王,只怕羡煞了天下人。而李弘成能生的这副俊朗的相貌,只怕也是遗传了这等基因。原来靖王在府上,晚辈失礼,范闲起身见礼,脸上带着一丝歉意。今日第一次见到靖王,范闲只觉得眼前这位王爷与坊间传闻中的多了一些洒脱的味道。不过细细想来,也是庆帝当政,靖王自然要洒脱些,他若是太过功利,只怕也活不到今日。

庆余年二第112回(庆余年二第155回太子城门送行范闲)(8)

晚辈来此乃是有件事情想与王爷和世子商议商议。近来听闻世子几次登门,提亲一心求娶我家妹妹,范某心中甚是感激成王世子厚爱。我家那顽皮的小妹竟也有人喜欢,然我家妹妹却与我说,她并不喜欢世子殿下,所以还希望王爷和世子在做考量。客套寒暄的话已经说完,范闲也不藏着掖着,直奔主题。听到这话,靖王的脸上闪过一抹不悦,但转瞬即逝。李弘成则显得有些失落,呆呆地看着范闲,但是没说出话来,被人拒绝是一件极其难受的事儿。但这样名言拒绝,更是让他难受,因为他的确喜欢范若若。原来为了此事,本王未曾听闻,范大人说起,却不想竟从侯爷口中得知。此时倒也稀奇,靖王淡淡一笑,神色虽一如往常,但这语气却变了味道,隐隐中透着一股讽刺。

庆余年二第112回(庆余年二第155回太子城门送行范闲)(9)

范建才是范若若的父亲。在当下这个年代婚礼便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何时能轮到范闲说三道四。他讽刺的乃是范闲没大没小连,范建都未曾开口的事儿。他范闲居然敢开口,知不知道不要紧,要紧的是王爷明白晚辈的意思就好。我与若若自小一起长大,虽不是亲生,但却胜似亲生。他的事儿便是晚辈的事儿,晚辈失礼,还望王爷见谅。漂亮的话说范闲该说。也不好被人落下口实,只不过范闲所言却是真的,范若若的事儿,就是他的事儿。既然范若若不喜欢李弘成,那他就绝对不会让范若若嫁给李弘成。庆帝来了也不行,就这么简单。

庆余年二第112回(庆余年二第155回太子城门送行范闲)(10)

侯爷言重了,现在你在京都可谓是红得发紫。老夫一介亲王,岂敢怪罪于你。弘成既然若若姑娘不喜欢你,那这门婚事就此作罢,以后休得再提。靖王目光一扫范闲,再度冷笑一声,转身便离开了。范闲这样当面拒绝,既得罪了靖王世子,更得罪了靖王。那么靖王是否会就此接受呢?咱们下集再讲。

点赞加关注,再看不迷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