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

说起大庆油田,就不得不提起李四光的名字。

众所周知,李四光是国际闻名的地质学家,曾为中国发现和建成著名的大庆油田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可是1971年4月29日,这位伟大的地质学家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为了追悼李四光,周总理亲自参加了其追悼会。

那在追悼会上发生了什么呢?

为何江青要让追悼会一切从简呢?

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1)

江青

今天的简史档案馆就跟大家聊聊这段故事。

江青把追悼会改为告别仪式

1971年5月2日,周总理驱车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参加李四光的追悼会。

到达会场之后,周总理首先传达了江青等人的一条命令:

一切从简。

除此之外,尽可能将追悼会改为告别仪式,这一切都是为了防止过度悲伤和耗费人力物力。既然追悼会不再按追悼会的标准举办,那致悼词这个环节也就取消了。

不过细心的周总理还是不想让李四光的追悼会变得太过冷清,于是从口袋里掏出来一封李四光的女儿李林早前给他写的信。

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2)

郭沫若

因为事态匆忙,所以周总理并没有来得及征求李四光遗孀和李林的意见,而是询问了主持仪式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和其他负责人,能不能读小林的信,借此来代表悼词。

郭沫若等人全部同意。

紧接着,追悼会开始,周总理也走到扩音器面前,用低沉的声音向在场前来追念李四光的人们表示歉意。

李林的信上详细叙述了父亲李四光人生的最后20年,以及生前留下的遗言,周总理有些不忍,可还是读了起来:

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3)

李林

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我们中国人民有志气,有力量,克服一切科学技术的困难,去打开这个无比庞大的热库,让它为人民所利用,如果我们不这样做,而是走资本主义陈腐的老路,把地球交给我们的珍贵的遗产——煤炭之类内容极其丰富的财富,不管青红皂白,一概当做燃料烧掉,不到几十年,我们的后代,对我们这种愚蠢和无所作为的行径,是不会宽恕的......

读到这里,周总理已经是满含热泪,不禁想起了李四光曾经对自己说过,想多活几个月,能够完成他交给李四光的地震预报方面的研究工作。

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4)

李四光

可是如今,李四光的离开,让这件事情搁浅了。

接着,周总理准备继续读下去,可是看到信上的内容,周总理再也读不下去了。

因为信接下来的内容谈到了周恩来本人,这是一段李四光感谢周恩来和邓颖超的话,上面写道李四光觉得周总理对他自己要求太严格了,每天工作20个小时,每周7天,没有一丝休息,所以恳求周总理多休息。

周总理看着这段话,已经是流泪不止,但是周总理没有读,还是把这段话省略了。

李四光断然拒绝为蒋介石效力

不知不觉,周总理开始回忆起了和李四光的相交,那还得追溯到40年代了。

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5)

周总理

当时两人是在重庆认识的,不过周总理担心会给李四光带来麻烦,所以一直没有经常去拜访。

虽然两人接触时间不长,并且隔很久才会见一面,但是彼此却十分了解,往往一见面就能开始亲密的聊天,交换彼此对政治问题的看法。

谈话结束后,李四光常常对夫人许淑彬说道:

“我从周恩来先生身上产生了一个最大的感觉,有了共产党,中国就有了希望。”

这也难怪,当时蒋介石常常采用高压手段诱骗李四光去追随他,成为他的手下,可是李四光心境澄明,每次都拒绝蒋介石要求他在政府中任职的要求。

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6)

蒋介石

一来二去,蒋介石也怒了,周总理害怕李四光受到迫害,于是提醒李四光出国暂且避一避。

1947年,李四光带着夫人离开了中国,到了他曾经留学过的英国避难,恰好这时世界地质学会也邀请李四光参加次年的伦敦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所以蒋介石并没有起疑心阻拦。

1948年8月,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在伦敦阿尔伯特纪念堂召开,李四光在会上代表中国提出了一篇关于地质力学的论文,受到极大反响。

大会结束后,李四光忽然患上了冠心病,妻子也患上了慢性高血压,于是李四光决定带着妻子去英国南部海滨疗养地伯恩默思隐居。

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7)

李四光

与此同时,国内形势迅速发展,中国共产党胜利的消息开始频频传到国外,李四光也逐渐起了回国的心思。

不久后,国民党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席代表陈西滢打来电话,要李四光发表声明,拒绝共产党政府提供的政协委员的职务。

原来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委员会即将召开,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通过商议,也将李四光的名字列在了名单上。

所以李四光才会受到威胁,不许参加此次委员会,否则国民党将会通过英国当局扣留李四光,然后遣返回台湾。

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8)

李四光

赤裸裸的威胁!

但是李四光怎么可能屈服呢?

收到电话的当晚,李四光和妻子急忙收拾了几件衣服,赶到了附近的普利茅斯海港,乘坐轮渡来到法国瑟堡。

临走前,李四光留下了一封写给国民党大使的信,信上清清楚楚地表达了断然拒绝国民党的拉拢,更拒绝发表声明,他要参加共产党委员会,他要回国。

在李四光匆匆离去后的第二天,国民党果然派了特务前来李四光住所,企图绑架李四光夫妇。

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9)

李四光

真是万幸!

李四光回国后受到周总理的亲自照顾

1950年,李四光携带夫人前往瑞士,准备从瑞士回国。

5月6日,李四光夫妇终于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到了北京后,周总理亲自前往李四光夫妇下榻的旅馆探望,虽然周总理工作很忙,但还是抽出了3个小时与李四光畅谈。

后来的一段时间,周总理总是亲自前去探望李四光,照顾得妥妥帖帖,在一次谈话中,周总理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对着李四光说道:

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10)

周总理

“你有心绞痛毛病,是不是?肺病怎么样了?再也不用担心了,因为我们现在有了最好的医疗条件。”

李四光有些诧异,但更多的是感动,没想到周总理日理万机居然还能记得这些琐碎的小事。

而周总理之所以这样讲,也是因为周总理忽然想起了在十几年前重庆的时候,李四光因为付不起药费很少去医院看病,所以周总理才会担心李四光的身体。

后来在李四光准备上任的时候,周总理坚持让李四光去检查身体,李四光不愿意麻烦周总理,可是周总理依然坚持,没有商量余地,一定要李四光去体检。

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11)

周总理合影

除了李四光,周总理还主动提醒了李夫人,亲自建议李夫人也去检查一下身体,不要被高血压拖成大病。

周总理的关心,也使得李四光夫妇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

不久后,李四光就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主席,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1952年8月,李四光又成为了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部长。

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周总理的帮忙,毕竟是因为周总理大力支持组建地质力学研究室以及地质勘探工作,才有了如今的一切!

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12)

李四光蜡像

因为工作繁忙,李四光常常是大小病缠身,甚至有一次直接晕倒在工作场地,于是李四光住进了医院,而周总理也是常去探望。

在一次探望中,周总理忽然想起了入党的事情,于是开门见山地询问道:

“老李,这么多年未见你向组织提出过入党申请,不知你对参加共产党有什么想法?”

李四光摇了摇头,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周总理笑了笑,一再让李四光大胆直言,李四光这才透露真实原因:

原来是李四光觉得自己在旧社会的时候,没有主动投入革命队伍中,因为觉得缺乏觉悟,实在惭愧的没脸加入共产党。

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13)

周总理

周总理握紧了李四光的手,这又算什么呢?爱国什么时候都不嫌晚。

李四光摇了摇头,接着说自己已经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实在是没有资格入党了,就算能入党,但是也起不到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更何况,自己距离共产党的标准还差的很远啊!

周总理笑了笑,鼓励地说道:

“现在搞社会主义建设,很需要知识分子为党工作,你可以考虑考虑,和地质部党组,科学院党组的负责同志谈谈自己的想法。”

有了周总理的支持,彻底打消了李四光的顾虑,不久后,李四光便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

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14)

毛主席与李四光握手

1958年,李四光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直到1971年去世,这13年里,李四光总是能为祖国做些有益的工作而感到欣喜,为党和政府对他的帮助和支持感到感恩。

对于李四光来说,这些年来没有一丝遗憾,如果非要说有,那就是李四光终究是没有全部完成周总理交给他的地震预报研究工作,这或许是李四光一大憾事。

但是人活在这个世上,做错的事情,永远要比做对的事情多得多,所以人生永远是盈利的。

更何况,是李四光这样伟大贡献的一生呢?

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追悼会上周总理传达一条命令)(15)

李四光、周总理合影

致敬勤勉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致敬伟大爱民的周总理!

声明:本文为头条号简史档案馆原创文章,任何未经允许的转载、抄袭、洗稿行为发现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