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屿的隶体字(耑踹的本字考文)

今天在编写古音字典的 tuan 词条时,遇到湍字,需要考证其声符耑,於是考證如下:

湍tuan-dong(從耑duan,古音dong。耑組讀音 Duān,可推定古音dong,但其中惴zhui、瑞rui、可視為鼻音脫落。甲骨文耑從止,可確定為d輔音,但鼻音從何而來?可能是下部分,但下部分類似根的象形,無法釋讀。許慎誤解為 「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是因為漢朝還沒有發掘甲骨文,他沒看到甲骨文。但仔细判别,还是可以看到,下面很像而,也即,耑自古以來的釋讀大致沒錯,但上面明顯傳抄錯了,應該是止。既然止-足-腳是確定的,那麼現代耑組的字,帶足旁的,就是踹了,既然如此,我們再來看耑的甲骨文,上面畫的是止-足,下面其實更像裂紋,而非植物的根部,這樣就容易理解的,本義就是用腳踹,只不過上古讀音不是chuai,而是dong,有鼻音)

以上摘自: 孔子音准-15 ;

以下看甲骨文金文

而甲骨文金文

帘屿的隶体字(耑踹的本字考文)(1)

耑甲骨文金文=止 裂紋

帘屿的隶体字(耑踹的本字考文)(2)

耑的甲骨文別類

帘屿的隶体字(耑踹的本字考文)(3)

有的甲骨文耑,止在下面,上面確實類似生,而根據周音理論,生的古音確實也是dong,況且,許慎的說文注釋為「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看來他當時看到的字形,更類似這個 「耑」甲113合18017賓組 :

帘屿的隶体字(耑踹的本字考文)(4)

帘屿的隶体字(耑踹的本字考文)(5)

踹字最早見於宋代廣韻,由此可知,耑=止 裂紋。但如果理解為發端、生長,也符合許慎的注釋: 物初生之題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凡耑之屬皆从耑。

生的甲骨文金文

帘屿的隶体字(耑踹的本字考文)(6)

但我認為,甲骨文從生的僅一例,而從[類似根鬚或裂紋]有多例,我認為耑=踹,可能性要大於耑=端。

但比較難以解釋鼻音的來源,根有鼻音,好解釋,但根造字晚,甲骨文金文不見,可以理解為上古無根字,比如,本=根。但那個裂紋的符號真的讀作ong鼻音嗎?還是有其他輔音?

紋自然有鼻音,但一般解讀為文=紋,這個說法是清朝段玉裁發明的,我不讚同。

漢代許慎說文注釋: 錯畫也。象交文。凡文之屬皆从文。 我認為不可。文的甲骨文金文,內部或上部多從心,而心古音ding,有鼻音,可見文的鼻音或來自心,文的聲符可能是心,而文 心這個字是存在的: 忟 、忞,min,通愍、暋,解釋如下:

暋  mǐn ㄇㄧㄣˇ  1. 强横;顽悍:“~不畏死。”  2. 冒昧。  3. 勉力;勉强。 ● 暋  mín ㄇㄧㄣˊ  ◎ 烦闷:“心若县(悬)于天地之间,慰~沉屯。”

說文也注釋為: 彊也。从心文聲。《周書》曰:“在受德忞。”讀若旻。

似乎就是今天勉字,意為勉勵,努力。而這個意思正好對應文的甲骨文金文形態,因為內中是心,外面的形狀類似大人,並且,在min這個讀音,心情不好這個意思上,也可以對應 悯 min,憐憫之意。古文寫作閔,從文。說文注釋為憐憫、痛惜,異體字為 =思民,這是憂國憂民之意,我認為也是對應文=心 人的字形。

由此,大致可以推導,文=忟忞愍閔的本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