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托管社会化服务(新服务合作社托管)

2022年岁末,广州增城石滩镇稻田间,收割机正来回穿行,整齐地割下一排排金黄的稻谷。“今年早造复耕地块优质丝苗米亩产超过了800斤,晚造也相对稳产,亩产在600至700斤左右。”农机手沈燕芬说。

两年前,沈燕芬还是在深圳工作的“都市白领”,两年后,她成了稻田里的“王牌机手”。她和兄妹一起完成了7个村的整村推进机械化试行工作,有效盘活利用了近2000亩农村闲置田地,为农民提供服务超3万亩次。

沈燕芬父亲沈灿星是当地最早一批农机手,并带头成立了石乡农机专业合作社。因年纪渐长,沈灿星渐渐感到力不从心,盼望孩子们能回乡接管合作社。2018年起,兄妹五人相继返乡,接过了父亲的班。

沈家兄妹五人都是大学毕业,所学专业与农业无关。刚返乡时,兄妹们每天6点起床,和父亲一起“泡”在田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从学习操作各种各样的农机,到逐步深入了解农业经营模式,兄妹五人不断尝试引入科技含量更高的农机具提高生产效率。

农田托管社会化服务(新服务合作社托管)(1)

沈燕芬(右一)和家人在田间

“几年前,农村有不少田地闲置,甚至一些良田也杂草丛生。”沈灿星感到十分痛心。随着珠三角地区非农产业快速发展,种粮比较效益下降,越来越多农民选择外出务工,不少土地因此撂荒。近年来,广东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并将该项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考核。

有了政策指引,“三年复耕管理计划”开始在沈燕芬心中酝酿。她认为,复耕撂荒地不能走小农生产的老路,必须实行规模土地综合整治:重新规划水路,制定种植管理方案,全程机械化种植并改良土地质量。科学有效的作业模式和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开始进村入户,大片沉睡的土地逐渐被唤醒。

“土地闲置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没人耕作,有的是欠缺水利、电力条件,也有些是因为复耕难度较大,需要对症下药。”合作社工作人员介绍,一些难啃的旱地、低洼地、蕉田地,复耕投入高、难度大,不少人避之不及。

合作社果断将土地流转过来,平整土地、规划水源、连通电力,通过规模化经营获取效益。沈燕芬说,以前一人耕田10亩就非常厉害了,现在通过全程机械化托管服务,一个人可以轻松耕作上百亩农田。

除此之外,合作社也会从当地聘用熟练农机手参与日常工作,并组织农民定期开展农机培训。地头有了专业管家,合作社也着手创新经营模式,农资统采购、农机统调度、种植统技术、粮食统销售“一条龙”服务让规模化经营效应一步步放大。

在日复一日的精心照料下,原本死气沉沉的撂荒地“活”了过来。如今,五兄妹带领的石乡农机团队实现了水稻生产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服务,协助珠三角农村地区完成撂荒地开荒复耕面积超1200亩,带动周边4个村庄村民年增收超120万元。

“在今天当一名农民,每项工作都大有学问、十分有趣。”如今已是合作社“CEO”的沈燕芬说,“每至丰收季节,置身翻滚的稻浪中,我感到一种由衷的喜悦。乡村给了我们年轻人一个大平台,敢想敢做,就一定能有所收获。”

点评:我国人多地少,走大规模农场的路子快速实现农业现代化并不现实。在这样的国情之下,如何降低农户种粮成本,最大限度提升农业效益?实践证明,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很好发挥作用。沈燕芬姐弟五人就是通过“全程机械化 综合农事”的服务模式,突破了经济较发达地区种粮比较效益低的困境,较好地回答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未来,可继续支持这种服务模式发展,以更好助力农业生产和经营现代化的实现。

*本文为《半月谈》2022年第24期内容

半月谈记者:熊嘉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