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快书表演背景(82岁山东快书传承表演入戏)

山东快书表演背景(82岁山东快书传承表演入戏)(1)

高景佐演出时犀利的眼神常常被观众叫绝。齐鲁网记者 蔡晓彤/摄

山东快书表演背景(82岁山东快书传承表演入戏)(2)

德国摄影师埃德加为高景佐和他的三位徒弟合影。齐鲁网记者 蔡晓彤/摄

齐鲁网青岛6月23日讯(记者 蔡晓彤)在2012年底,高景佐凭借他演绎了一生的山东琴书,获得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荣誉。那时,他已年近80岁。

山东快书是起源于山东临清、济宁、菏泽、兖州一带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流行于山东、华北、东北各地。铜板声一响,总能让人想起“闲言碎语不要讲,听我表一表好汉武二郎!”山东快书在最初阶段专说武松故事,曾名“武老二”。演唱者一人手持竹板或铜板两块,以快节奏击板叙唱,又名竹板快书。

流传至今,山东琴书已有百余年历史。师从山东快书大师高元钧、曾在青岛市曲艺团担任重要职务的高景佐老先生如今也被曲艺界公认为高派山东快书的代表人物。

这一次,借着“欧眼看非遗”活动,齐鲁网记者跟随欧洲摄影师们一起走进高景佐在青岛的家。一进门,一位年轻人热情接待了大家。这位年轻人名叫秦永超,是高景佐的学生,此次特意从北京赶到青岛,就是专程陪伴师父向欧洲摄影师展示山东快书。“从2008年的4月3日到10月8日,我都吃住在师父家中。”秦永超说。他记得清清楚楚,整整半年时间,师父将自己的本事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您最拿手的不是《武松打虎》吗,给大家展示一下吧。”秦永超一边比划着,一边对师父说。师父高景佐已经82岁,心脏还不好。过去师父教他,现在师父记忆力衰退,有些段子一时想不起台词,他便反过来提醒师父。

“行了行了,来吧!”只比划了几下,倔强的高景佐就撇开徒弟,端起了架势。

一段《武松打虎》说完,高景佐的表演赢得满堂喝彩,不过他并不在意这些。反而想起了什么似的将徒弟拉到身边。“嘿!”高景佐犀利的眼神,配上一声厉喝,让大家不知所以。“表演到这里的时候自己都要吓一跳,这样才能让听书的人感受到。”原来,说到武松看到老虎受惊吓的段落,高景佐依然不忘嘱咐徒弟表演的诀窍。

见过高景佐的人,最难忘记的就是他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快书说来并不难,难得是抓住人,让人总爱听你说。”高景佐“犀利”的眼神也不是天生就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景佐说,说书时的神态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去领悟。

(原标题:82岁山东快书传承表演入戏:演武松打虎吓自己一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