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的对待孩子的婚姻(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否有听过孩子说类似的话:

“我长大了要和爸爸结婚,我还要生好多好多宝宝”。

“我要取妈妈做老婆,我是妈妈的老公”。

“我要和王老师结婚,我喜欢她”。

记得我还在早教工作的时候,有位不到三岁的女孩说:“我马上就可以结婚了,我还要穿白色的婚纱,变成美丽的新娘子,新娘还要和新郎睡在一起,还要亲嘴,生好多宝宝”。如果这些话是从你孩子嘴里说出来时,你会如何回应孩子呢?

有的家长说:“你还这么小,不能结婚”。家长心理很担心孩子早熟,小小年纪,怎么懂得这么多?所以,家长大部分时候会制止或不允许孩子说类似的话。

著名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老师在她的著作《善解童贞》一书中说:孩子当下的爱情,与未来经营爱情和婚姻的能力密切相关,爱情教育不是鼓励或禁止孩子的爱情,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每一个爱情发展阶段。

如何正确的对待孩子的婚姻(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1)

几乎每个孩子在3-6岁阶段,其心理发展都会经历一个“婚姻敏感期”,他们开始对结婚、亲吻、生宝宝的话题特别感兴趣。这个时期,父母应该怎么引导特别重要。

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孩子的“婚姻敏感期”?


孩子的婚姻敏感期

孩子在人际关系敏感期过度后才会产生“婚姻敏感期”,指的是孩子开始出现对异性组合的意识,比如最早想要和父母结婚,一段时候过后会“爱上”一个异性小伙伴。

在这个时期,父母会发现孩子特别喜欢说“我喜欢谁,我要嫁给谁,我要和谁谁谁结婚”等等。这是这个年龄阶段发展过程中非常正常的现象,如何了解和引导,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婚姻敏感期”,是每个父母的职责所在。


孩子进入婚姻敏感期的表现有哪些?

会对结婚的话题感兴趣

乐乐喜欢画画,最近特别喜欢画男孩女孩结婚的画面,一边画一边说:“左边这个是新娘,右边那个是新郎,他们结婚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作为父母,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不仅想象力丰富,而且是自由发挥,画面中透露出浪漫温馨的画风,飞舞在空中的彩色亮片,各种彩色花做成的拱形门,新娘头上的皇冠,脚下的高跟鞋,美丽的长发、婚纱裙;新郎西装革履,显得风度翩翩。一幅充满幸福和浪漫色彩的画面就呈现在了前期,这就是孩子心中所向往的“婚礼“。

如何正确的对待孩子的婚姻(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2)

孩子希望和一个异性结婚

我朋友的儿子贝贝5岁半,在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就喜欢过一个女孩子,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他就会说:“我们班的笑笑也喜欢吃这个”,说完兜里装一个,然后第二天带到幼儿园送给她吃。有时候还会说:“我要和笑笑结婚,我最喜欢她了。”

我在幼儿园工作的时候,也发现有些孩子成双成对在一起,而且持续好一阵子一个男孩只和这个女孩玩,上课坐一起,做操站一排,还会主动互相帮助。有时候无意间听到他们的“窃窃私语”:A:“我喜欢和你,你喜欢我吗?”,B:“我也喜欢你,明天我送个礼物给你”。

孩子们有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有的会通过送礼物来表达内心对对方的好感,有的会直接说出“我喜欢你”的想法,孩子们希望是独享两人的爱,不愿意被他人打扰。


模仿成年人结婚的仪式

处在“婚姻敏感期”的女孩喜欢用彩色的纱布盖在头上,用一个环状的玩具当戒指,对着照照镜子穿白色的纱裙(用彩色的布代替);男孩喜欢穿上帅气的小西装,佩戴领结,走起路来风度翩翩。有的孩子会进行“结婚”的游戏,从这头一起走到那一头,然后新郎给新娘戴上戒指,互相表白一番。类似的婚礼仪式会重复进行好几次,然后宣告结束。

如果孩子在“婚姻敏感期”所表现出的行为被满足,就可以顺利度过这一敏感期,反之,就会造成阻碍,后续还会继续弥补。

孩子处在婚姻敏感期时,父母要避免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爱情”,用成人的方式操控孩子,把孩子的情感当笑料,否认孩子的情感,也不可以用爱情的话题来逗孩子。

如何正确的对待孩子的婚姻(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3)

一次在网上看到国内媒体的报道,一所幼儿园园长和老师费尽心思,主动为100多个孩子举办了一场集体婚礼,图片中的孩子年龄都在5-6岁左右,女孩们个个穿着白色的婚纱,男孩子们穿着礼服,从远处看就像是成年人的缩小版。男女搭配,女孩挽着男孩的手腕依次上台,整场婚礼的程序犹如西方人结婚差不多,家长们坐在台下为孩子们拍照、摄像,为新“娘新郎们”欢呼祝贺。

如何正确的对待孩子的婚姻(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4)

在报道中,幼儿负责人说是邀请孩子们自愿报名参加这次集体婚礼的,家长们也是自愿参加。关于这次幼儿园集体婚礼的活动,教育专家们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老师提到,在活动的整个过程和孩子们的照片中,看不到孩子们发自内心流露出的幸福和喜悦,更像是迎合台下的父母和老师,更像是一场表演,一场婚纱礼物的秀场,而不是让人内心洋溢幸福的婚礼。这样反倒破坏了婚礼的神圣感(穿上礼服走过场),孩子没有独立自主感(婚礼由他人控制),不是由孩子自由意识的体现,也不是孩子需要的。

因此,胡萍老师提出,幼儿园为孩子举办集体婚礼的做法是不妥的,她的理由是:

第一,破坏了孩子们对婚姻的正确认知。

除非孩子们都彼此渴望结婚,这么多人同时都渴望结婚是不太可能的。这样就会让孩子们认为,结婚就是找一个人来做一个表演。


第二,提前唤醒了孩子们对婚礼的兴趣,没有顺应孩子自身发展的生命节律。

即便这100个孩子同时都进入了“婚姻敏感期”,但有多少孩子愿意举办结婚仪式呢?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愿意举办,或者认为还没到举办婚礼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幼儿园举办了集体婚礼,就是提前唤醒了孩子对婚礼的兴趣,没有顺应孩子内在生命的节奏。


第三,每对婚礼应该是独特的,不是被成人操办的。

在芭学园也有老师为孩子举办婚礼,但是完全不同的是,孩子们是自己设计婚礼,老师会尊重他们的不同想法,因为审美不同,对婚礼的设计也是独特的,他们的浪漫情怀是成人无法理解的。

但是,100多个孩子的集体婚礼,穿着几乎整齐划一,看不到任何的独特之处,不是孩子的自由的体现,很明显,这是一次被成人安排和操办的婚礼。


第四,幼儿园操办集体婚礼,是对一些尚未进入“婚姻敏感期”的孩子的提前唤醒。

唤醒孩子找一个异性结婚的兴趣,这是对孩子正常心理发展进程的破坏。在这100个孩子中,有多少孩子没有结婚的念头?有多少孩子是为了成年人举办的这场秀,被强行配成了一对结婚伴侣?

如何正确的对待孩子的婚姻(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5)

成人以自己的意愿为主来操控孩子,这是孩子的不尊重,也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而教育的实质是帮助孩子自由成长,成人的帮助一定是建立在孩子生命发展的规律之上,如果成人的教育方式,脱离了孩子的发展规律,那么,给孩子带来的只能是破坏。


儿童教育家孙瑞雪老师说:在爱和自由中,儿童体验所有的甜蜜和快乐的感觉。正常的、自由中的儿童表现出人类的本性----纯洁、善良、率真、超然。认识儿童,就是认识人的本质。

每个孩子在6岁前的情感发育中,对“爱情”的体验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孩子们在“爱情”中体验着爱与被爱、互相照顾、体贴的幸福快乐,同时也经历了分别、失恋和“离婚”的悲伤。

其实,很多孩子在“婚姻敏感期”过后,自然而然地会明白,等自己长大后就会找到真正的爱自己的王子或公主。说明孩子在自由和安全的环境中,他们的“婚姻敏感期”顺利度过了!


如何正确的对待孩子的婚姻(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6)


面对孩子的“婚姻敏感期”,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为孩子的需求提供适宜的帮助和支持

我五六岁的时候,村里有位村干部,他的大儿子和闺蜜差不多大,有一天那位村干部找到她爸爸说:“把你家大女儿给我大儿子做儿媳妇吧!”回到家,爸爸很生气地告诉闺蜜这件事,那时候虽然说还小,但是内心却对那位村干部非常愤怒。心想:“我才不嫁给你家儿子呢!”

作为孩子来说,一方面不喜欢大人们拿孩子随便开玩笑;另一方面觉得他们太随意,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有种被人操控的感觉。

所以,成人要求一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结为结婚对象,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

另外,许多女孩在3-6岁“婚姻敏感期”时,会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婚礼”,但他希望是和自己喜欢的“恋人”一起“结婚”,如果孩子们提出举办婚礼时,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结婚”的意愿,为她准备戒指(玩具戒指)、花、白纱裙等。

孩子们眼中的“婚礼”不是成年人眼中的婚礼,父母只是帮助孩子们达成一个心愿。尊重孩子的内心感受,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鼓励和帮助。


如何正确的对待孩子的婚姻(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7)


第二,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感受,学会倾听孩子的爱情故事,和他一起分享快乐与忧伤

倾听和接纳

堂哥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说到班里的一个女孩,说完就表示很害羞的样子,我问她:“她是你们班最可爱的女生吗?”他说:“是的。”我问:“你是不是喜欢她?”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当时我心里很平和,因为认真倾听孩子时,孩子才会愿意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孩子体验到了父母的接纳和理解,亲子间的交流会变得更加顺畅。

分享快乐与忧伤

有位朋友告诉我,儿子之前和班上的女孩关系很好,每天一起上幼儿园,一起回家,特别开心。可是最近脾气特别暴躁,说班上的女孩不喜欢他了,现在每天都不想去上幼儿园。

对于孩子来说,快乐与忧伤都会写在脸上。开心的时候,孩子是很愿意和父母分享快乐的,可是伤心的时候,孩子也希望有父母一起分担。孩子现在正在经历一场“失恋”的痛苦,如果这时候父母给孩子讲一大堆大道理,显然是无效的。所以,这时孩子最需要被倾听,对孩子表示被理解和同理。邀请孩子说说自己心中的困扰,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人在承受这样的悲伤,至少爸爸妈妈会陪伴在自己身边,忧伤的情绪慢慢会过去。

如何正确的对待孩子的婚姻(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8)


第三,告诉孩子行为的界限,树立正确的婚姻价值观

和孩子立界限: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有的,哪些事是不能做的事,比如:可以牵手、挽手腕、一起上学、搬椅子、坐在一起、一起回家、一起分享美食等等;不可以亲吻、帮对方写作业、影响老师上课等等。

树立正确的婚姻价值观:让孩子学会自己的婚姻要自己做主,要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这样的婚姻价值观会让孩子学会有尊严地对待自己未来的婚姻。


孩子的“爱情”是不期而遇的,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没有遇到那个心仪的人,在进入小学阶段后可能就会遇见一个让自己心动的人。孩子在“爱情”的早起练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表达爱或求爱的行为,这些行为虽然看起来很幼稚,却是孩子表达爱情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今日话题:关于儿童“婚姻敏感期”你还遇到了哪些疑惑问题,欢迎你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我是灵动育儿,鼓励咨询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正面管教导师候选。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成长,感谢你的关注。

参考资料《善解童贞》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